太鲁阁牌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太鲁阁牌楼,位于锦文桥南端桥头与中横公路交会之路口上,牌楼矗立在台湾中横公路的入口,为花莲县秀林乡旅游景点之一,标高60公尺,其里程位置是台8线187.5K。在公路旁的岩壁上则刻“鲁阁长春”四字,在太鲁阁牌楼附近设置的展望台,可供游客驻足观赏其景点。
兴建历史纪要
中横公路远近驰名,常可于画册、邮票见其瑰丽身影。当我们赞叹这断崖涓瀑的美景时,可曾想过这条串连台湾东西两侧的美丽公路,是先民如何胼手胝足、一斧一凿开辟出来?现在我们透过穿越中央山脉的崇山峻岭,回顾、赞叹这段艰苦的历程为象征台湾的第一条东西横贯公路。[1]
中华民国政府于此建造一座匾题“东西横贯公路”六字的牌楼,故亦称东西横贯公路牌楼,这条公路便是现今常称“中横公路”。太鲁阁牌楼随著1960年5月9日中横公路通车后,来往的驾驶可见这座外观具有中国宫殿式的牌楼。
太鲁阁牌楼因地处要冲,不仅是中横公路通往太鲁阁峡谷必经之处,并因锦文桥为苏花公路唯一通过立雾溪的桥梁,使紧邻锦文桥的太鲁阁牌楼成苏花公路必经之处,为改善太鲁阁牌楼地处汇集中横公路与苏花公路的两方车潮影响而发生堵塞现象,因此公路总局于1999年2月兴建太鲁阁大桥,将苏花公路截弯取直,2002年7月启用后,虽然苏花公路不经太鲁阁牌楼,但锦文桥与原有道路至今仍保留。
2005年3月29日,文化建设委员会依据《文化资产保存法》登记列为历史建筑,以表征先民开辟中横公路之纪念意义。 太鲁阁国家公园管理处为配合《中横公路开通5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予以整修,以赶在2010年5月9日活动之前完成。直到今日,太鲁阁牌楼仍是象征进入中横公路的指标建筑,也是游客前往太鲁阁峡谷途中会停驻拍摄之景点。
建筑结构
太鲁阁牌楼的主体采三间四柱三楼式,屋檐形式为单檐庑殿顶,上覆金黄色琉璃瓦,但因长年日晒雨淋,琉璃瓦色泽已有变化。柱体采朱红色,柱与柱之间的廊道是为“一间”,因太鲁阁牌楼设计成四柱,故有左、中、右三间,每一间的屋檐皆设计成檐楼,故合计三座,是供排水之用。在主楼的两根大楣上则彩绘“双龙抢珠”,而两根大楣之间则立六块匾额,匾额呈黑色,字采金黄色题,每一匾题一字,自右向左依序排列:“东”、“西”、“横”、“贯”、“公”、“路”。每一间的檐楼都设计有脊兽装饰,主楼在正脊上两端各有一只脊兽,四条垂脊的檐角也各有一只脊兽;左右两旁的边楼因只有一条正脊与两条垂脊,故脊兽设计成正脊一只、垂脊两只,合计有六只脊兽。太鲁阁牌楼下方的柱脚全都采未加雕饰的白色夹柱石,还有在牌楼的一侧旁立有石狮一座,另一侧的因靠近岩壁而未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