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太阳黑子周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太阳黑子周期是中国科技名词。

世界三大汉语词典分别是中国大陆的《 汉语大词典[1]》(共13册,5.6万词条,37万单词)、中国台湾的《 中文大辞典 》(共10册,5万词条,40万单词)以及日本的《 大汉和辞典 》(共13册,4.9万词条,40万单词)。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词解释

太阳黑子是在太阳的光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太阳活动,是太阳活动中最基本,最明显的活动现象。一般认为,太阳黑子实际上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温度大约为4500摄氏度。因为比太阳的光球层表面温度要低,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点。太阳黑子很少单独活动。常常成群出现。活动周期为11.2年。届时会对地球的磁场和各类电子产品和电器产生损害。

太阳黑子相对数变化曲线1843年德国药剂师施瓦贝(H.S. Schwabe),通过他自己对太阳黑子二十余年的观测记录,发现太阳黑子的消长有一个10年左右的周期。1848年沃尔夫(J.R.Wolf)引入太阳黑子相对数,并将逐月黑子相对数推算到1749年,从而肯定地指出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平均长度为11.1年。图1为1749年到1980年年平均黑子相对数变化曲线。从图1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二百多年来太阳黑子数的变化明显地保持了平均11年左右的周期性。在每一个周期中,黑子从最少年开始,在3-5年中增大,达到一个极大值(或峰值),然后在随后的5—7年再减小到一个极小值(或谷值)。相对应的年份分别称为黑子极大年(或峰年,用M年表示)和黑子极小年(或谷年,用m年表示)。实际上太阳黑子周期长度在7.3年到16.1年之间。太阳黑子11年周期又称太阳活动周期。一般以黑子最少的年份作为太阳活动周期开始的年份。

按规定,从1755年开始的周期作为太阳活动的第1周,第21周是1976年开始的。随着对太阳活动研究的深入,又相继发现了22年左右的太阳活动磁周期、80-90年的太阳活动世纪周期以及200年左右的太阳活动双世纪周期等。

太阳黑子周期是指太阳黑子活动变化规律所具有的周期性。其周期为两个极小值之间的时间,长的约为14a,短的约为8.5a,平均长度为11.1a.开始4a中,黑子不断产生,活动加剧,以后7a中,大黑子群逐渐减弱、消失.德国人施瓦布(Schwabe,S.H.)坚持17a对太阳黑子的观测,于1843年发现太阳黑子的消长有约10a的平均周期.到了1848年,瑞士天文学家沃尔夫(Wolf,J.R.)整理了1609年天文望远镜发明以来的200多年太阳黑子记录,证实了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的存在,周期平均长度为11.1a,即太阳黑子11a周期.黑子数从1700年起已有年总量值,1749年起有更详尽的月总量值,故国际上统一规定,从1755年这一年黑子数最低点开始的那个11a周期作为第一个周期,往后顺次排出每个11a周期的号数,从1986年起开始进入第22个11a周期.太阳黑子周期除11a基本周期外,1919年,美国天文学家黑尔(Hale,G.E.)等人根据黑子磁场的极性分布经历一个循环约需22a,提出太阳黑子22a磁性周期(亦称磁周期).随着对太阳活动研究的深入,于20世纪中叶,格莱斯堡(Gleissberg,W.)等人又发现太阳黑子80a周期,此外,还有人提出许多更长的周期(178a、400a、1700a、2000a的周期等)或更短的周期(小于1a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