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太和正音:故宫昆曲萃集(第一季)首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太和正音

来自网络的图片

太和正音:故宫昆曲萃集(第一季)首演12月11日-12日,上海昆剧团故宫博物院共同出品的《太和正音——故宫昆曲萃集》(第一季)在上海北外滩友邦大剧院上演。从故宫博物院藏万千典籍瑰宝中,撷取节令时序的华章,凝结成黄浦江畔的这台大戏,以雅正昆曲古调,吟唱太和正音,一场跨越时空、原味呈现的文化盛宴就此拉开帷幕。

集结两大“国宝”,凝聚豪华创作阵容

2019年,上海昆剧团首次踏入故宫的大门,开启了互访之旅。双方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遵循文物活化的宗旨,共同围绕学术研究、剧目创作、文化传播开展深度合作。历经五载春秋,在深耕院藏戏曲精华的基础上,上海昆剧团与故宫博物院推出《太和正音——故宫昆曲萃集》(第一季)。

此次演出凝聚业内顶尖专家和主创团队,特邀著名导演田沁鑫担任总导演,著名编剧罗周整理改编,著名昆剧艺术家张铭荣,谷好好,张静娴、李小平分别担任《江州送酒》《中秋奏凯》《长生殿·重圆》艺术指导,著名作曲周雪华担任唱腔设计及作曲,著名舞台视觉设计师刘科栋担任舞美设计,著名灯光设计师谭华担任灯光设计,电视剧《繁花》造型师陈顾方担任造型指导,著名服装造型设计师赵艳担任服装造型设计。


故宫博物院精心组建了文博顾问团队,为本次演出提供了坚实而深厚的学术支撑,保障剧目创排在尊重历史的同时,又能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此外,上海昆剧团发挥行当齐全、文武兼备之优势,集结“五班三代”的强大演出阵容,《江州送酒》和《长生殿·重圆》分别由梅花奖得主吴双,黎安、罗晨雪领衔主演,余彬、胡刚、张前仓等倾情出演,为演出增色添彩。《中秋奏凯》则由“昆五班”青年演员张艺严、钱瑜婷、马填钦等主演,勇挑武戏大梁。

索引典籍旧章,精彩剧目匠心呈现

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传统节令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寄托着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中国戏曲和传统节令紧密相连,节令承应戏作为节令文化的一部分,沉淀和传承着民族的文化基因。清代自乾隆年以来,凡遇元旦、立春、寒食、端阳、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节令都演相应的戏曲,这些剧目不仅展现了清代宫廷的文化生活,也为了解和研究戏曲艺术提供了宝贵资料。

上海昆剧团在挖掘故宫博物院藏剧目资源时,将节令承应戏作为连通古今的重点进行深入探索,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11498册、6467部、3200余种清宫戏本中,精心挑选了以“中秋”与“重阳”两大节令为主题的《江州送酒》《中秋奏凯》《长生殿·重圆》三出剧目。


这三出剧目选自清代宫廷承应戏《江州送酒 东篱啸傲》《全福庆》,也有源自清代宫廷常演的传奇戏本《长生殿》。《江州送酒》首次在昆曲舞台上呈现陶渊明形象,此次改编巧妙地将原作的两折并为一折,并在情节、人物、结构、主题等方面进行优化,使作品更具戏剧性和喜剧性。

中秋奏凯》上部分展现少年英雄沙场抗敌,下部分表现他奏凯归来,阖家团聚。该出戏包含大量武戏,可看性很强。《长生殿·重圆》相较于上昆四本《长生殿》中的《重圆》更加完整,从容展开月殿华美的图卷,展现帝妃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剧目完整保留了《重圆》的核心旋律《霓裳羽衣》及昆曲历史上的大场面名曲——众天女的【羽衣三叠】。

剧目唱腔方面,针对每出戏的不同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改编与再创作。在《江州送酒》与《中秋奏凯》两折戏缺乏原始曲谱的背景下,唱腔作曲根据词意和四声腔格规律进行谱曲式作曲。《长生殿·重圆》则在尊重传统经典的基础上守正创新,通过14支曲牌和【羽衣三叠】集曲推进剧情并呈现丰富多变的情感层次。


舞美设计参考故宫畅音阁样式,展现大国气度,融入黄边绿瓦飞檐、精美斗拱梁柱等元素,同时结合当代审美观念,通过动态空间组合和后区长卷式背投影像等,让观众在当代舞台上领略古代戏台的观剧视角。

总导演田沁鑫表示,此次与上昆合作,深感肩负着重大的文化责任。这是改革开放之后,上海昆剧团第一次从故宫中寻宝和再开掘来编创剧目。在600年的宫廷戏剧结构中,进行复古的创新,是上海昆剧团和故宫博物院在守正创新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一次有意义的戏剧实践。她视之为“一次复古的美学实践,也是具有表现主义美学的再整理、再创新,是600年昆曲和600年故宫的双向奔赴”。

赓续中华文脉,文物活化再绽光华

故宫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承载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汇聚地。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大量清宫戏曲文物,是反映清宫演剧活动的珍贵实物遗存,对于传统戏曲艺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戏曲艺术,推动文物活化利用,2014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宫廷戏曲研究所,致力于戏曲文献文物的整理研究和出版传播工作。

昆曲作为古典戏曲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剧种之一,被誉为“百戏之师”,凝聚着中华先民的智慧、深情与匠心。故宫博物院希望通过与上海昆剧团的合作,让戏本回归戏台、让文物焕发新生,使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文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上海昆剧团与故宫博物院同道而为、合力共行,以节令承应戏为切口,围绕传统节令进行深入挖掘与文物活化,重新构建文物与戏曲艺术的关系,探索拓展昆曲创作新路径和传播新形式,打造出既具历史底蕴又具时代风貌的戏曲新成果,创设属于这个时代的节令时尚,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实现面向当下与未来的创造,让两大遗产再现光辉,让文化瑰宝活在当下、服务当代,永续发展。[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