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于1991年7月,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高新区,是全国54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更多的是着眼于产业发展规律。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对于“高新区”的介入甚至都细化到了产业的指导目录,也就是说,哪个地方的高新区应重点发展何种产业,都有着明确的规定。
设立
园区由新建区和政策区两部分组成,其中新建区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太原高新区周边毗邻山西大学等多所高等学府和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中国辐射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具有科研人才密集、科技实力雄厚的优势。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园区环境设施日臻完善,为企业发展配套的支撑服务体系功能齐全。
定位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太原高新区已经成为太原市率先发展的先导区,成为山西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创新之路。太原高新区坚持对外开放影响日趋扩大,与世界上1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和联系,以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中国青年留学人员创业基地、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基地为平台。
区位
太原高新区地处山西省会太原,山西资源丰富,除煤炭外,金属矿产资源和非金属矿产资源都非常丰富,主要有铁、铝、土、锰铁、铜、铝锌、耐火粘土、熔剂石灰岩、白云岩、花岗岩等,这些资源为科学技术和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促进了特种钢、磁材、棕刚玉、建材、特种耐火材料、纳米材料、铜、铝镁合金等产业的发展,加之能源充足,使太原市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拥有门类齐全,协调发展的工业体系和一大批大型国有企业,军工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在薄壁焊接、精密铸造、深孔加工、高精度机械加工、电子装备等领域更具有技术优势,是投资者降低成本、走高度专业化发展道路的最佳途径。
交通
近几年来,京太、大运、晋焦及环城过境高速公路的建成,滨河公园。一桥两路、长风大街的竣工,数十条街道的拓宽,绿化和改造。810、21、807、39等数十条公交线路的通过,使太原高新区交通便利。
产业
初步形成了以电子装备与信息产业园、新材料园、E-制造园、数码港为载体,以电子信息与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环保节能等为代表的富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格局。2006年,实现科工贸总收入600亿元、工业总产值52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186亿元、利税49亿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国家级高新区的位次大幅前移。
高新区发展历程
高新区发端于1988年国务院启动的“火炬计划”,所以有的高新区起名为“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注意去掉了“新”字),比如“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间,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的基本国策,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一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资源、资金和廉价劳动力推动的粗放式增长模式。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于是1988年6月,总设计师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该计划的两项核心内容就是“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创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在火炬计划的推动下,各地纷纷结合当地特点和条件,积极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88年第一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北京诞生[2],当时名称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简称北京试验区。这就是大名鼎鼎“北京中关村”的前身。截止到目前,全国已有156家高新区。
视频
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中国政府网,2020-07-13
- ↑ 从北方到南国,国家级高新区诠释科技转化“中国模式”,搜狐,2019-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