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鹅山顶(李少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 天鹅山顶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天鹅山顶》中国当代作家李少华的散文。

作品欣赏

天鹅山顶

我们参加上午的活动后,下午就直奔天鹅山顶。天鹅山不只一座,而是大大小小的山峰个个相连,有高的、低的、宽的、窄的,不计其数。山峰上是无数块奇形怪状的石头,有的石头缝里还长出了几棵小树。远远望去,满山苍翠。天鹅山上最高的山峰有海拔1058米,最低的有600多米,宽的延绵上百公里,窄的也有几百米。山顶上云雾笼罩,看上去若隐若现。天鹅山十万亩大山森林密布,山体雄浑。境内有原始次森林1000多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7%。动植物资源丰富,拥有多种国家级保护动物及世界稀有的银杉植物群落。园内群峰竟秀,绿树成荫,飞泉流瀑,百鸟争鸣,负氧离子含量高,珍稀动植物资源聚集,是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科普教育的好地方。1992年,被国家林业部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2016年被评为首批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之一。

我们一边爬山,一边聆听向导老王讲述天鹅山的传说:相传在天庭,瑶池王母养着一群美丽的白天鹅。一次飞呀飞,来到了资兴中部偏东地区,只见一座大山高耸,到处古树参天、南竹成片,云雾缭绕,山顶有一块平地,平地上有一个天池,池中碧波如玉,清澈如镜,就是水少了点。

于是众天鹅慢慢降落在山顶,然后一起跳起了天鹅舞,嘴中不停地发出“嘎—嘎”的长音,仿佛仙人在念咒语一般。没过多久,天色突变,一朵朵乌云不断地向山顶聚拢,不一会儿就下起雨来了。这雨整整下了三天三夜,地湿透了,天池的水也满了,枯黄的树又重新焕发新芽,山下良田也转为新绿,农夫喜上眉梢。透雨过后,天气转晴,又是艳阳高照。

白天鹅帮人间下场甘霖,让此地披上新绿后返回天庭去了。从此这座山就叫天鹅山,那山顶叫天鹅顶,那天池就叫天鹅潭。当时众天鹅在回归天庭之际,还留下一枚七彩天鹅蛋做留恋,从此天鹅顶上又有了天鹅蛋。后来老百姓感恩白天鹅的施雨之恩,在天鹅顶上建起了天鹅庵。每逢初一、十五祭拜,香火延续了千百年。当地村民碰上农事不顺,抑或家庭矛盾,到庙里祈求一番,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天鹅爷爷、天鹅奶奶显灵,据说常常会如愿。

天鹅山如此美丽的传说,让人感受到的天鹅山是那生命褶皱里的灵性,以及天鹅山人那博大的胸襟和情感的张力。

行走在天鹅山曲径通幽的山径上,随处可见的是松树。大概是山里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环境所致。山岭起伏松林的波浪,阵阵松涛是大山里美丽的乐章,它没有春天里桃树的争妍斗艳,也没有夏天里梧桐那硕大的叶片,更没有秋天里银杏树的一身金色的外衣。它只是冬天里,穿着朴素绿色外套的松树。而在春夏之交,从山脚至山腰是青嫩的灌木林,从山腰至山顶是墨绿的松树林,远处眺望,一片松林的海洋。让人不禁吟诵巫祯来先生的《咏松》:“高枝戮太空,捧雪笑西风。万丈危崖上,根深百尺中”。它描写松树,傲然挺立,面对风雪,无畏无惧,其实,就是在赞扬一种“立定脚根撑起脊”的人格力量。而这种人格力量又不是凭空而来,或是高呼口号而来。后两句“万丈危崖上,根深百尺中”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中国共产党伟大之所以伟大,因为它有坚实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拥有人格力量,才能无愧于自己的称号,才能赢得人民赞誉。”养天地正气,引万众归心。人格的力量,来自广博的学识、深厚的修养与生活的磨练。

沿路一直往山上走,可近赏公园更多的植被。除了我们较常见的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外,还可一睹稀有物种的芳容,如全国银杉植物群落及国家重点保护树木——景烈白兰、红花木莲、银雀树、红豆杉等。天鹅山属于南亚热带山地湿润气候,冬暖夏凉,特殊的地理条件和优越的自然环境,也成为数十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陆栖脊椎动物的栖息地,其中Ⅰ级有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等,Ⅱ级有猕猴、穿山甲、大灵猫、水鹿、斑羚、红腹锦鸡、白鹇、大鲵等28种。几阵小雨,那就更奇了,只要拨开地下的落叶,一朵朵小伞似的蘑菇叫你爱不释手。如果到晚上,围着火炉炖着吃,香气扑鼻,余味难忘……

到达天鹅山山顶,驻足观看瞬息万变的云海。那缥缈的云雾时而像万马奔腾,浩浩荡荡;时而像波涛汹涌的大海,浪花飞溅,壮观至极,让人遐思飘飘。俯瞰山下,只见天鹅山与东江湖唇齿相依。东江湖犹如一条绿色的飘带环抱着天鹅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天鹅山则犹如一个勇敢的卫士,风雨不改地守护着美丽的东江湖。

天鹅山也是一块红色故土。天鹅山脚下的税里,是原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谭政文故居。谭政文是我国公安保卫战线的老同志。早在红军时期,他就担任闽赣省保卫局长、红一军团二师特派员;长征到陕北后,任西北政治保卫局执行部长,陕甘宁边区保安处副处长,晋绥边区保安总局局长,中央社会部副部长;北平解放后,出任北平市委常委、北平市公安局第一任局长,是首都公安奠基人。

[1]

作者简介

李少华,中国散文网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