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天轮白冷吊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天轮白冷吊桥

图片来自mapio
位置    马鞍坝与大甲溪发电厂之间

地点    台中市和平区

类型    吊桥

天轮白冷吊桥为天轮发电厂通往白冷的吊桥。

简介

从昭和年间的日治五万分之一地形图可见本吊桥通往白冷警官驻在所,其前身为“白冷隘勇线”的巡视隘路,开凿于明治44年(1911)2月23日,从白冷监督所为起点,往大甲溪上溯,抵达シウワンタイム,全长约4里(约16公里) 。大正3年(1914),由于原有旧隘路异常狭隘,台中厅计画拓宽东势角至八仙山的道路,方便日后的伐木事业,最后由台湾总督府营林局开凿完成,不过道路仍然止于久良栖(今台中市和平区松鹤)。[1]

位于马鞍坝与大甲溪发电厂之间,吊桥附近不太好停车,桥上可眺望大甲溪发电厂出水口、大甲溪发电厂及大甲溪沿岸风景,走过吊桥可到对岸上游处的白冷圳入水口(历史建筑)。[2]

景点

从市区来到了和平区参山国家风景区内,沿途刺青山绿水,依山傍水,可以说是台中市民的后花园,往往来到和平区来冲冲去冲冲,你可能错过隐藏在森林茂密里一座日据时代到现代文明还在使用的“百年活古迹建筑”。

找寻新社地区的生命之水白冷圳出水口百年历史古迹,隐藏在通往马鞍坝旁,邻近于谷关七雄老六白毛山下,或许登山客有空也可以前往参观这伟大的建筑,因为在当时是一项重大工程,当时堪称远东最大水利设施,远东最长最大,具有“远东第一倒虹吸管”美誉,爬山不忘长知识,挖掘这里可能遗忘的岁月故事,唤起你我的记忆。

大甲溪从上游源头中央山脉大雪山及南湖大山汇集下来的水源,流入台中“母亲之河”大甲溪经过石冈区,最后从清水出海,丰富的水源也成为社地区的生命之水的一部份,这条溪对新社农业发展非常重要的工程,因为新社区本身缺水无法灌溉农作物,透过白冷圳水源导入,百年来让现今的新社区农业繁荣,造就了闻名全台的香姑农特产,可以说没有白冷圳,就没有新社乡的繁荣与富庶。[3]

百年历史活古迹
图片来自l2112021痞客邦

历史

一座可能被遗忘了百年历史活古迹,日治时代遗留下来的建设,及当时远东最大的水利工程,当时昭和2年(1927)由台湾总督府技师矶田谦雄先生设计,现今称他为“白冷圳之父”。

白冷圳开辟于日据时代,当时日本政府认为甘蔗经济价值高,且台湾的土壤与气候非常适合种植甘蔗,为了大量培育推广种植甘蔗所需的蔗苗,于民国二年选定台中县新社台地做为蔗苗养成所。却因当地缺乏水源,属于第四纪古层赭色酸性土壤,形同全无灌溉的“看天田”,加上土质干燥、地下水位普遍低落,一年中干旱期从九月至一年二月,长达六个月。

在这种缺水环境下,繁殖蔗苗也困难重重,种植的甘蔗品种仅限于需水分较少的“细茎竹蔗”,“大茎爪哇种蔗苗”则需在邻近的东势、石冈地区水田种植。因此,日本政府于民国十七年由台湾总督府拨专款辟建这条水利设施。

水源引自台中市和平区的白冷高地,亦即大甲溪水源上游,海拔高度为五百四十二点六五公尺,入水口凿石设闸由直径六点零六公尺、深二十点六一公尺的管制井,并沿著山麓开凿引水渠道穿越山谷到新社。早年的科技不发达、交通不便,开凿与材料运输全赖人力作业,工程相当艰钜。完工后,初期由台湾总督府直接经营,日本政府在新社乡设立蔗苗养成所,育苗分发全省推广种植,白冷圳水源肩负灌溉蔗苗重任,日人对它非常重视。

大甲溪之水源,翻山越岭来到新社,因进水口是在白冷,故称“白冷圳”。[4]

交通资讯

想探索最重要的出水口有二条路口可以进入,一是走天轮白冷吊桥进入,搭客运也有停靠站可以下车,这里下车徒步约30分钟左右可以抵达,二是从马鞍坝上方走到尽头左转。[5]

影片

天轮白冷吊桥 2016/6/3

参考文献

  1. 天轮白冷吊桥,文化部国家文化记忆库
  2. 天轮白冷吊桥,blair-kate旅游与美食,2014/10/5
  3. 百年古迹历史建筑秘境︱白冷圳出水口,l2112021痞客邦,Mar 21 2017
  4. 百年古迹历史建筑秘境︱白冷圳出水口,l2112021痞客邦,Mar 21 2017
  5. 百年古迹历史建筑秘境︱白冷圳出水口,l2112021痞客邦,Mar 21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