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大花菟丝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花菟丝子

中文名:大花菟丝子

学 名:Cuscuta reflexa Roxb.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合瓣花亚纲

目:管状花目

科:旋花科

亚 科:菟丝子亚科

属:菟丝子属

亚 属:单柱亚属

种:大花菟丝子

命名者及年代:Roxb.,1798

大花菟丝子(学名:Cuscuta reflexa Roxb.)是旋花科 ,菟丝子属寄生草本植物,茎缠绕,黄色或黄绿色,较粗壮,直径可达3毫米,花序侧生,少花或多花着生成总状或圆锥状;苞片及小苞片均小,鳞片状;花萼杯状,基部连合;花冠白色或乳黄色,芳香,筒状;雄蕊着生于花冠喉部,花丝比花药短得多,花药长卵形;鳞片长圆形,长达花冠管中部,边缘短而密的流苏状;子房卵状圆锥形。蒴果圆锥状球形,果皮稍肉质。种子长圆形,黑褐色。 分布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泰国及斯里兰卡至马来西亚。中国湖南四川云南西藏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900-2800米的路旁或山谷灌木丛中。 大花菟丝子收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第414种)中。 大花菟丝子的药用功效同菟丝子。 [1]

大花菟丝子形态特征

大花菟丝子(5张) 寄生草本,茎缠绕,黄色或黄绿色,较粗壮,直径可达2-3毫米,无叶,有褐色斑。

花序侧生,少花或多花着生成总状或圆锥状,长1.5-3厘米,基部常分枝,无总花梗;苞片及小苞片均小,鳞片状;花梗长2-4毫米,连同花序轴均具褐色斑点或小瘤;花萼杯状,基部连合,裂片5,近相等,宽卵形,长2-2.5毫米,顶端圆,背面有少数褐色瘤突;花冠白色或乳黄色,芳香,筒状,长5-9毫米,裂片三角状卵形,约为花冠管长的1/3,通常向外反折,或有时直立,早落;雄蕊着生于花冠喉部,花丝比花药短得多,花药长卵形;鳞片长圆形,长达花冠管中部,边缘短而密的流苏状;子房卵状圆锥形,花柱1,极短,柱头2,舌状长圆形。蒴果圆锥状球形,成熟时近方形,顶端钝,直径达1厘米,果皮稍肉质。种子长圆形,长约4毫米,黑褐色。

大花菟丝子主要变种

短柱头菟丝子(Cuscuta reflexa Roxb. var.anguina (Eegew.) C. B. Clarke),花较小(约长6毫米),花冠裂片相当于花冠管长的1/3或1/2;花药较短且无柄着生于花冠弯缺处;柱头短,圆锥状,近于无柄,多少直立。产云南大理。分布印度北部、东部,缅甸,印度洋中之岛屿(毛里求斯)。

大花菟丝子生长环境

生长在海拔900-2800米的路旁或山谷灌木丛。 喜高温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

大花菟丝子分布范围

分布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泰国斯里兰卡马来西亚。中国湖南四川云南西藏也有分布。

大花菟丝子繁殖方法

主要以种子繁殖,在自然条件下,种子萌发与寄主植物的生长具有同步节律性。当寄主进入生长季节时,菟丝子种子也开始萌发和寄生生长。在环境条件不适宜萌发时,种子休眠,在土壤中多年,仍有生活力。 种子萌发后,长出细长的茎缠绕寄主,自种子萌发出土到缠绕上寄主约需3天。缠绕上寄主以后与寄主建立起寄生关系约需1周,此时下部即自干枯而与土壤分离,从长出新苗到现蕾需1个月以上,现蕾到开花约10天,自开花到果实成熟约需要20天左右。因此,菟丝从出土到种子成熟约需80-90天。菟丝子从茎的下部逐渐向上现蕾、开花、结果、成熟,同一株菟丝子上的开花结果的时间不一致,早开花的种子已经成熟,迟开花的还在结实,结果时间很长,数量多,1株菟丝子能结数千粒种子。 也能进行营养繁殖,一般离体的活菟丝子茎再与寄主植物接触,仍能缠绕,长出吸器,再次与寄主植物建立寄生关系,吸收寄主的营养,继续迅速蔓生。 传播途径:主要是以种子进行传播扩散。菟丝子种子小而多,寿命长,易混杂在农作物、商品粮以及种子或饲料中作远距离传播。缠绕在寄主上的菟丝子片断也能随寄主远征,蔓延繁殖。

大花菟丝子主要价值

种子可药用,功效同菟丝子。是一味平补肾、肝、脾之良药,临床主要应用于肾虚腰痛、阳痿遗精、尿频、宫冷不孕、目暗便溏之肾阴阳虚证。 菟丝子甘、温,归肾、肝、脾经,具有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之功效,始载《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甘味一般具有滋补作用,甘辛微温,禀气中和,既可补阳,又可益阴,具有温而不燥,补而不滞的特点。固精安胎与性激素样作用。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内寓元阴与元阳,是人体生殖发育的根源,脏腑机能活动的原动力。

大花菟丝子物种危害

苗木和花卉均可受菟丝子寄生危害。花卉苗木受害时,枝条被寄生物缠绕而生缢痕,生育不良,树势衰落,观赏效果受影响,严重时嫩稍和全株枯死。成株受害,由于菟丝子生长迅速而繁茂,极易把整个树冠覆盖,不仅影响花卉苗木叶片的光合作用,而且营养物质被菟丝子所夺取,致使叶片黄化易落,枝稍干枯,长势衰落,轻则影响植株生长和观赏效果,重则致全株死亡。 菟丝子的寄生范围较广,可寄生于豆科、茄科、蔷薇科、无患子科等许多科的木本和草本植物,其根已退化,叶片退化为鳞片状,茎为黄色丝状物,纤细,肉质,绕于寄生植物的茎部,以吸器与寄主的维管束系统相连结,不仅吸收寄主的养分和水分,还造成寄主输导组织的机械性障碍,其缠绕寄主上的丝状体能不断伸长,蔓延。

大花菟丝子防治方法

严格检疫:防止菟丝子杂草种子、断茎等随苗木调运等传人新地区,加强检疫是重要的工作内容。在掌握菟丝子发生的地点、寄主类型以及可能传播的途径的前提下,加强对这些苗木的严格检验,研究有效的检疫器材、方法和程序,对提高检疫的精确性,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菟丝子种子的大小和混杂的作物种子大小,选用适当目的筛子,彻底筛出检疫对象,确保检疫工作顺利开展。 物理措施:低矮灌木、草坪上的菟丝子,可以在开花前进行人工铲除,收集人工铲除的菟丝子,经暴晒后深埋。春末夏初,常检查苗木和花卉,一旦发现菟丝子幼苗,及时拔除烧毁深埋。每年5-10月,结合修剪,剪除有菟丝子寄生的枝条,或将藤茎拔除干净。受害严重的地块,每年深翻,种子埋于3厘米以下不易出土萌发(也可采用封闭式除草剂进行防控)。春末夏初,发现菟丝子连同杂草及寄主受害部位一起消除并销毁,清除受害的萌蘖枝条和野生植物。 生物防控:生物防控工作主要以真菌进行防治为主,已从感病菟丝子藤茎上分离到5属7种病原真菌,其中有3属4种真菌已成功地用于菟丝子的生物防治。 用孢子悬浮液喷前预浸3消失并添加2蔗糖可使真菌制剂的孢子提前萌发,提高萌发率;即使在大气干旱的条件下,喷后3消失内孢子萌发率仍超过50。菟丝子的生物学特性和防除研究时大花菟丝子有自然感病死亡的现象,并从患病的大花菟丝子藤茎上分离到四种病原真菌:半裸镰孢、腐皮镰孢、茶褐斑拟盘多毛孢和细交链孢。这4种真菌均能使大花菟丝子致病而死,致病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腐皮镰孢>半裸镰孢>茶褐斑拟盘多毛孢>细交链孢。在室内,喷施半裸镰孢的孢子悬浮液到寄生在盆载寄主上的大花菟丝子上,一周内大花菟丝子藤茎全部感病死亡,而寄主未见受侵染。

参考来源

  1. [1] 大花菟丝子,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