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红袍花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红袍花椒

中文名称:大红袍花椒

拉丁学名:Piperis Dahongpao

别称:大红袍

界属:植物界、花椒属

门纲: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

目科:无患子目、芸香科

分布区域:陕西等地

大红袍花椒,性味 辛、温,有小毒,麻。 成分:果含挥发油 (为柠檬烯、枯醇、香叶醇等)、淄醇不饱和有机酸。 别名: 香椒大花椒、青椒、青花椒、山椒、狗椒、 蜀椒、川椒、红椒、红花椒、大红袍我国华北、华中、华南均有分布。山西省运城(风陵渡)中条山、陕西韩城、河南省伏牛山、太行山栽培较为集中,鄢陵各处均有栽植。 南美洲也本来就有一些品种在野外生长。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7m,茎干通常有增大皮刺;枝灰色或褐灰色,有细小的皮孔及略斜向上生的皮刺;当年生小枝被短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叶轴边缘有狭翅;小叶5-11个,纸质卵形或卵状长圆形,无柄或近无柄,长1.5-7cm,宽1-3cm,先端尖或微凹,基部近圆形,边缘有细锯齿,表面中脉基部两侧常被一簇褐色长柔毛,无针刺。聚伞圆锥花序顶生花色大多为白色或者淡黄色,花被片4-8个;雄花雄蕊5-7个,雌花心皮3-4个,稀6-7个,子房无柄。果球形,通常2-3个,果球颜色大多为青色红色紫红色或者紫黑色,密生疣状凸起的油点。花期3-5月,果期7-9月。

产地

大红袍花椒,韩城所产则以"穗大粒多、皮厚肉丰、色泽鲜艳、香味浓郁、麻味适中"而久负"中华名椒"之盛誉。1994年荣获全国林业名特优新产品博览会"优良产品"奖。1998年荣获中国农学会"高产优质高效农产品"认证书。2000年被国家林业局首批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花椒之乡"。[1]

栽培史

历史悠久的韩城花椒,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据明万历35年(即公元1607年)《韩城县志》论土产中就有"境内所饶者,惟麻焉、木棉焉、椒焉、柿焉、核桃焉"的描述。清康熙42年(即公元1703年)《韩城县续志》也有"西北山椒,迤逦溪涧,各原野村墅俱树之,种不一,有大红袍……远发江淮"的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韩城历届市委、市政府把发展花椒优势产业作为兴韩富民的战略任务来抓,历经20多年的不懈努力,建成了纵贯全市中部浅山台塬区的百里三千五百万株花椒基地,花椒产量突破1500万公斤,年收入突破3亿元。全市11个乡镇已成为花椒专业化生产乡镇,195个行政村成为花椒生产专业村;全市拥有栽植超过千株的花椒种植大户2万户。

1996年申报的"韩城大红袍花椒基地建设"于1998年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列入第二批全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计划项目。

2000年着手申报的"韩城市花椒产业化开发建设"于2003年被国家计委列入国家山区经济产业化示范项目。韩城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产量最高、效益最好的花椒生产基地县(市)。

生态习性

喜光,适宜温暖湿润及土层深厚肥沃壤土、沙壤土,萌蘖性强,耐寒,耐旱,抗病能力强,隐芽寿命长,故耐强修剪。不耐涝,短期积水可致死亡。[2]

栽培技术

育苗

于处暑后从生长健壮、结果多的中年树上采集充分成熟、颗粒饱满的果实,采后阴干取出种子,切忌曝晒,以免影响出苗率。

秋、春两季均可播种,但以秋播为佳。秋季土壤墒情好,出苗率高而整齐,且种子不需贮藏。具体时间以10―11月为宜。

大红袍花椒种子种壳坚硬油质多,播前必须进行脱脂处理。用种子重量1%的洗衣粉水浸泡2d,捞出反复揉搓,拌以草木灰即可下种。

大红袍花椒幼苗顶土能力弱,忌深播,覆土厚度2―3cm。播种后必须用腐熟的有机肥或麦糠覆盖2―3cm,有利于保墒,防止板结,提高出苗率。

栽植

大红袍花椒园应建在山坡中下部的阳坡或半阳坡,忌山顶风口。纯椒园株行距一般为3m×4m沟坡地椒树株行距应因地制宜,一般2.5m×3.5-4m;梯田埝边花椒树株距一般为3-3.5m。

春、秋两季均可栽植。春栽宜晚,应在椒苗芽苞即将萌动或开始萌动时进行;秋栽在晚秋至立冬时进行;雨季栽植应在雨后立即抢墒进行。春、秋栽植,栽后必须浇好水,秋栽还应培土堆防寒。雨季要抢墒,栽植苗木要打泥浆,用郭氏锹法栽植(锹开缝,苗木靠壁,脚踏),一般成活率也可达95%以上。

土肥水管理

施肥一要早,二要饱。果实采摘后应立即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混合N、P肥一次施足。幼树每株施农家肥5―10kg,尿素0.5―0.15kg,P肥0.1―0.2kg;6―7年生树,每株施农家肥15―20kg,尿素0.5kg,P肥1―2kg。花期、果实膨大期要酌情施化肥,以提高坐果率和促进果实生长。

浇好越冬、萌芽、果实生长期三次水。应配合施肥浇水,以充分发挥肥效,促进植株生长发育。7月上旬以后应停止施肥、浇水,以免二次生长,影响果实发育和枝条越冬。

生长季节要及时中耕除草,一可破除板结,保墒蓄水,二可避免杂草与花椒树争水争肥。

修剪

定干50―60cm,不宜过低或过高,过低不便管理,过高不利于树体生长和树冠扩大。

整形以自然开心形为主,一般留主枝5―7个,每个主枝上再选留2―4个侧枝。结果树修剪以疏为主,疏除病虫、交叉、重叠、密生、徒长枝,去强留弱,交错占空,做到树冠内外留枝均匀,通风透光,立体结果。

病虫害防治

危害大红袍花椒树生长的主要虫害是蚜虫、花椒天牛、绵粉介壳虫等。防治蚜虫可用氧化乐果2000倍液,也有用烟叶熬制的土农药喷洒,效果都很好;防治绵粉介壳虫的农药有速扑杀、介壳灵、介霸等;防治天牛主要是直接向其隧洞插入毒签。主要病害有锈病和褐斑病,其防治措施主要是及时喷洒多菌灵等。[3]

主要价值

药用

【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青椒(香椒、青花椒、山椒、狗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 et Zucc.或花椒(蜀椒、川椒、红椒、红花椒、大红袍)Zantho xylum bungeanum Maxim.的干燥成熟果皮(花椒)及种子(椒目)入药。秋季采收成熟果实,去除杂质晒干。与种子分开备用。

【相关药材】浪叶花椒 花椒簕 石山花椒 毛叶花椒 樗叶花椒皮 野花椒根 野花椒叶 野花椒 大叶花椒茎叶 大叶花椒

【制法】

花椒:除去椒目、果柄等杂质。

炒花椒:取净花椒,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有香气。

【性状】

青椒:多为2~3个上部离生的小蓇葖果,集生于小果梗上,蓇葖果球形,沿腹缝线开裂,直径3~4mm。外表面灰绿色或暗绿色,散有多数油点及细密的网状隆起皱纹;内表面类白色,光滑。内果皮常由基部与外果皮分离。残存种子呈卵形,长3~4mm,直径2~3mm,表面黑色,有光泽。气香,味微甜而辛。

花椒:蓇葖果多单生,直径4 ~5mm 。外表面紫红色或棕红色,散有多数疣状突起的油点,直径0.5~1mm,对光观察半透明;内表面淡黄色。香气浓,味麻辣而持久。

【鉴别】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10ml,充分振摇,浸渍过夜,滤过,滤液挥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花椒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已烷-醋酸乙酯(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红色荧光主斑点。

【含量测定】

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Ⅹ D)测定。

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5%(ml/g)。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肾经。

【功能主治】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虫积腹痛,蛔虫症;外治湿疹瘙痒。

【用法用量】3~6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食用

营养分析

果皮含有挥发油,油的主要成分为柠檬烯(Limonene)、枯醇(Cumic alcohol)、香叶醇(Geraniol)。此外并含有植物甾醇及不饱和有机酸等多种化合物。

1. 花椒气味芳香,可除各种肉类的腥膻臭气,能促进唾液分泌,增加食欲;

2. 有研究发现,花椒能使血管扩张,从而能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3. 服食花椒水能驱除寄生虫。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能食用,孕妇,阴虚火旺者忌食。

烹饪指导

烹调用途:为四川菜使用最多的调料,常用于配制卤汤、腌制食品或炖制肉类,有去膻增味作用。亦为"五香粉"原料之一。

1. 炒菜时,在锅内热油中放几粒花椒,发黑后捞出,留油炒菜,菜香扑鼻;

2. 把花椒、植物油、酱油烧热,浇在凉拌菜上,清爽可口;

3. 腌制萝卜丝时放入花椒,味道绝佳。

食疗作用

花椒味辛、性热,归脾、胃经;

有芳香健胃,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止痒解腥之功效;

主要治疗呕吐,风寒湿痹,齿痛等症。

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花椒坚齿、乌发、明目,久服,好颜色,耐老、增年、健神。"

史料记载

花椒始见载于《诗经》。古代常将花椒与酒配制,称作椒酒。《齐民要术》多次提到用于调味。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明确指出"其味辛而麻"的特点。此麻现已形成四川风味的一大特色,并为厨师所广泛应用。

说明

1. 过多食用易消耗肠道水分造成便秘;

2. 花椒以籽小、壳浅紫色的为好;

3. 花椒受潮后会生白膜、变味。保管时要放在干燥的地方,注意防潮;

4. 炸花椒油时油温不宜过高。

参考来源

  1. “大红袍”花椒,特产网,2013-09-27
  2. 大红袍花椒栽培技术,食品科技网,2015-3-17
  3. 大红袍花椒栽培技术,食品科技网,201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