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籽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大籽蒿 |
中文学名:大籽蒿 拉丁学名:Artemisia sieversiana Ehrhart ex Willd. 拼音:dazihao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桔梗目 科:菊科 属:蒿属 |
大籽蒿 (Artemisia sieversiana Ehrhart ex Willd.)一、二年生草本。主根单一。茎单生,高达1.5米,纵棱明显,分枝多;茎、枝被灰白色微柔毛。下部与中部叶宽卵形或宽卵圆形,两面被微柔毛,长4-8(-13)厘米,二至三回羽状全裂,稀深裂,每侧裂片2-3,小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0.2-1厘米,宽1-2毫米,叶柄长(1-)2-4厘米;上部叶及苞片叶羽状全裂或不裂。头状花序大,多数排成圆锥花序,总苞半球形或近球形,径4-6毫米,具短梗,稀近无梗,基部常有线形小苞叶,在分枝排成总状花序或复总状花序,并在茎上组成开展或稍窄圆锥花序;总苞片背面被灰白色微柔毛或近无毛;花序托凸起,半球形,有白色托毛。雌花20-30;两性花80-120。瘦果长圆形。花果期6-10月。
形态特征
根:主根单一。
株:一、二年生草本。
茎:茎单生,高达1.5米,纵棱明显,分枝多;茎、枝被灰白色微柔毛。
叶:下部与中部叶宽卵形或宽卵圆形,两面被微柔毛,长4-8(-13)厘米,二至三回羽状全裂,稀深裂,每侧裂片2-3,小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0.2-1厘米,宽1-2毫米,叶柄长(1-)2-4厘米;上部叶及苞片叶羽状全裂或不裂。
花:头状花序大,多数排成圆锥花序,总苞半球形或近球形,径(3)4-6毫米,具短梗,稀近无梗,基部常有线形小苞叶,在分枝排成总状花序或复总状花序,并在茎上组成开展或稍窄圆锥花序;总苞片背面被灰白色微柔毛或近无毛;花序托凸起,半球形,有白色托毛。雌花20-30;两性花80-120。
果:瘦果长圆形。
产地分布
分布:朝鲜半岛北部、日本北部、蒙古、阿富汗、巴基斯坦北部、印度北部、克什米尔地区、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远东、欧洲部分。
产地:黑龙江、吉林、辽宁南部、内蒙古、河北、山东中西部、山西、河南、湖北西北部、陕西北部、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四川、云南及贵州。
生境:多生于路旁、荒地、河漫滩、草原、森林草原、干山坡或林缘等,局部地区成片生长,为植物群落的建群种或优势种。
海拔:地区路旁、荒地、河漫滩、草原、干山坡或林缘,西南最高达海拔4200米。
大籽蒿的功效与作用
主要成分
大籽蒿地上部分含有大量的游离氨基酸。并分离得到13个单体成分,其中七种经鉴定为1-异白氨基酸、d-缬氨酸、1-脯氨酸、dl-α-丙氨酸、γ-丁氨酸、1-天门冬氨酸、1-精氨酸。另含挥发油,成分为内酯类及薁类物,如兰香油薁、苦艾内酯,此外还有白蒿宁(siversinin)、白蒿素(sieversin)及苦艾素(absinthin)等。
药理作用
1.祛痰、平喘作用:①大籽蒿可使小鼠支气管酚红排泄量明显增加。②用离体豚鼠气管法试验,认为大籽蒿有一定的平喘作用,但较氨茶碱弱。临床用大籽蒿煎浸膏片和复方大籽蒿片剂治疗支气管炎,获得较理想的疗效。
2.消炎作用:大籽蒿对烫伤炎症渗出,血管通透性增加,蛋清、甲醛性关节肿等均有显着抑制作用。
3.提高缺氧耐力和预防肺水肿的作用:大籽蒿可显着增加小鼠对减压缺氧的耐受力,提高因注射拟肾上腺素药物而降低缺氧耐力的作用,预防肾上腺素诱发之肺水肿。
4.抗菌作用:从其中分出的倍半萜γ-内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在体外有抑制作用。用以治疗细菌性痢疾可获得良好疗效。疗效似较小檗碱、痢特灵、合霉素等为优。冲剂、片剂疗效较煎剂为差。
用法用量
痈肿疔毒:花蕾3~5钱,水煎服。黄水疮,皮肤湿疹,宫颈糜烂:花蕾适量水煎洗患处。
方一:大籽蒿、小檗皮各等分,研成粗粉。治衄血、咯血。一次5~10g,一日3次。
方二:大籽蒿30g,短管兔耳草25g,獐牙菜25g。共研细粉。治肺部疾病,气喘咳嗽,咽喉肿痛。一次3~6g,一日3次。
方三:大籽蒿制成栓剂,尖端涂以红花、熊胆、织锦缎炭制成之软膏,纳入鼻腔深处。可治各种鼻衄。
方四:独活、大籽蒿共研。贴创口,可止脉断流血者。[1]
参考来源
- ↑ 大籽蒿 (大白蒿、白蒿、臭蒿子) , 家庭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