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窝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大窝坪 |
---|
|
大窝坪(英语:Tai Wo Ping)是香港九龙西部的一个地方,位于石硖尾、白田以北和李郑屋和大埔道的东北面,尖山(鹰巢山)、鸦巢山和笔架山山腰的一块山地,地区行政上属深水埗区。该处为九龙西部的一个重要道路交汇处,呈祥道、龙翔道、大埔道、歌和老街及南昌街都在该区交汇。
历史
1953年石硖尾木屋区大火后,有数十户灾民在大窝坪的耕地重新建屋。[1]1954年,政府将大窝坪规划为徙置区,安置大埔道村木屋区火灾灾民。[2]1955-56年,大窝坪徙置区百多间石屋建成。连接大窝坪及大埔道的大窝坪道通车,居民不需使用山中小径经白田村木屋区前往市区。1956-57年,天主教福利会续于徙置区兴建数百间石屋。[3]同期,不同小型工厂迁入鸦巢山麓、杨梅坑一带的前石矿场地段,计有布厂、藤器厂、磁厂等等,亦有木屋在该处搭建。1964年,旺角有多幢唐楼倒塌,港九多处唐楼亦被列作危楼,居民需要迁出。大窝坪徙置区成为临时安置之所。
1962年,来往大窝坪至深水埗码头的巴士线2F开办。1968年7月3日,一辆超载的2F线巴士于笔架山海水抽水站附近的大窝坪道斜路弯角发生交通意外,造成1死64伤。
1960年代政府为连接观塘工业区及葵涌货柜码头,沿著九龙群山的山腰兴建新路,绕过已发展的地区。大埔道交界以东的公路命名为龙翔道,于1961年通车,大埔道交界以西为1966年通车的呈祥道。大窝坪海水配水库亦于1961年落成。1970年代中,龙翔道大窝坪和琵琶山之间的高架路启用。1994年路政署展开“龙翔道及呈祥道改善工程”,把原来双线双程的龙翔道扩阔至三线双程,并且建造连接大埔道至龙翔道的行车天桥(2016年命名为龙悦道),及于南昌街及大埔道兴建新的交汇处[4],以加大行车流量,工程于1998年完成。
1965年起,政府在大窝坪和石硖尾之间开山拓展土地,兴建白田新区,大窝坪徙置区龙翔道南面部份需要清拆,居民被安置到徙置大厦,原址一带于1969-72年间建成石硖尾配水库及大窝坪工业安置区。1972年,政府将大窝坪徙置区龙翔道北面部份清拆并连同东边山麓斜坡平整土地,徙置区地段于1985-87年建成毕架山花园。[5]大窝坪工业安置区有从观塘和大角咀等地迁入的五金业、木业和回收业工厂,于1980年清拆以兴建泽安邨(1983年落成,规划时命名为南昌街邨),有120多家业户遭迫迁,商会曾组织赴英请愿,在12月正式清拆时更与防暴队发生冲突。
1970年10月25日,南昌街和歌和老街分别从大坑西街交界及笔架山道交界延长至大窝坪。1976年,横跨龙翔道的南昌街天桥启用。
1978年,政府于南昌街和歌和老街交界建立大窝坪临时房屋区,1994年清拆,现址为龙悦道天桥及运输署泽安道考试中心。
1987年,杨梅坑木屋区清拆,当时有居民约千户,原址大部份地段于1997年建成豪宅帝景峰。
1989年,政府于龙坪道尾建立龙坪道临时房屋区,2000年清拆。新道路龙驹道亦于2017年8月启用,临屋区现址为2020年落成的豪宅缇外。
2014年,政府改划大窝坪延坪道绿化地带(前身为杨梅坑木屋区北面部份)拍卖作豪宅用途,不过惹起地区人士及环保团体不满,长春社发现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列为易危的小棘蛙以及大头蛙,但规划署文件中并无提及。[6]政府最后未有理会反对意见,地皮于2015年9月由世茂房地产以70.2亿元夺得,每方呎楼面地价1.11万元。
主要建筑
影片
参考文献
- ↑ 工商晚报. 木屋区频遭囘禄大窝坪加速扩展. 1955-11-27.
- ↑ 港当局将划定大窝坪区安置大埔道村灾民供给相当数量建屋材料 (1954-12-01). 华侨日报.
- ↑ 华侨日报. 大窝坪徙置区天主教福利会续兴建第二批石屋五十七间第一批七十九间年底入伙. 1956-10-19.
- ↑ 路政署 龙翔道及呈祥道改善工程
- ↑ 工商晚报. 大窝坪开地盘将建豪华大厦. 1973-10-24.
- ↑ 大窝坪拟建屋 环团发现珍贵生物 港府低估绿化地价值 《苹果日报》 2014-09-12. [2017-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