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大白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白菇
图片来自mykoweb

大白菇学名Russula cyanoxantha),俗称乳白脆褶(milk-white brittlegill),是一种担子菌门真菌,隶属于俗称脆褶Brittlegill)的红菇属。这种真菌容易与乳菇属(Lactarius)真菌混淆。

生态习性

大白菇广泛地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地区,其中包括亚洲欧洲北美洲。这种真菌通常于秋季混合林中生长,且通常是依附著落叶树针叶树生长。

大白菇在北美洲较为罕见,而较为常见的类似红菇就是短柄红菇

形态特征

大白菇的菌盖直径能达16厘米(6.3英寸),呈白色,且带有赭色或褐色的斑纹。起初呈凸面状,但随著年龄增加会渐渐变成扁平状或漏斗状。

菌柄高2–6厘米(0.8–2.4英寸),厚2–4厘米(0.8–1.6英寸),短小稳健稳固,呈白色[1]

菌褶呈白色或淡奶油色,它们之间的间距不大,且子实层是自基部沿蕈柄向下生长的。

孢子印呈白色,而其担孢子的大小则为8–12 x 7–9微米。

大白菇菌肉呈白色,有著淡淡的鱼腥气味或昆虫气味,并且有著辛辣、涩苦和强烈的味道。

子实体经常半埋在土壤里,因此其菌盖上经常有著落叶碎屑。[2]

大白菇与乳菇属真菌的外观相似,例如白乳菇Lactarius piperatus)和大白菇均有著白色的菌盖、菌柄和菌肉。

分类和命名

大白菇最早是由瑞典真菌学家伊利阿斯·玛格努斯·弗里斯于1838年描述的,其学名即为现今的学名。[3]学名中的“delica”源自拉丁文,意思是“断奶”。

这种真菌的学名在过去曾有数次改变,而其中很多学名均与其特征不符。其中一个最广人知的异名黄绿红菇Russula chloroides),该异名是取自部份标本菌柄尖端的蓝绿色部份 [4]

澳大利亚真菌学家约翰·伯顿·克莱兰(John Burton Cleland)于1935年在澳大利亚南部洛夫缔山脉(Mount Lofty Ranges)收集了这种真菌的标本,但真菌学家谢丽尔·格尔古里诺维奇于1997年发现该种真菌并非大白菇,而是另一个物种马兰加尼亚红菇Russula marangania)。

实用价值

大白菇并没有毒,因此是可供食用的。但是,其辛辣、涩苦的味道令到这种真菌并不受欢迎,也因此不会被用作食材。部份文献更主张这种真菌是不可供食用的。

参考文献

  1. Rogers Mushrooms Russula delica Mushroom 2013.12.03
  2. Russula delica, Milk White Brittlegill mushroom First Nature
  3. Russula delica MycoBank
  4. Russula chloroides The Russulales News

参考书目

  • Mushrooms Demystified By Arora D. - Ten Speed Press 1986
  • Mushrooms By Roger Phillips - Pan MacMillan 2006
  • The Young Specialist looks at Fungi By Haas Hans – Burke 1969
  • Fungi of Northern Europe 2: Gill-Fungi By Nilson S & Persson O – Penguin 1977
  • Toadstools and mushrooms and other larger fungi of South Australia By Cleland JB - South Australian Government Printer 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