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大猪屎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猪屎豆(学名:Crotalaria assamica Benth.)是豆科、猪屎豆属直立灌木状草本植物,粗壮,高可达1.5米。茎、枝圆柱形,髓中空。茎枝、叶、叶柄、托叶、苞片、小苞片、花梗、花萼均被丝光质贴伏的短柔毛。单叶,叶片狭椭圆状长圆形,稀微凹,叶面无毛,背面密被毛;叶柄密被毛;托叶小,钻形,总状花序顶生,稀腋生,有花;苞片近三角形,两面被毛,小苞片钻形,花萼深裂,二唇形,上齿三角形,下齿披针形,果熟时分裂开;花冠金黄色,旗瓣近圆形,先端微凹,翼瓣长圆形,龙骨瓣近圆形,喙扭曲,荚果长圆形,基部渐狭,种子斜心形,黑褐色,稍光亮。9月开花,12月至翌年3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大理、楚雄、禄劝、元江、峨山、个旧、河口、屏边、绿春、元阳、文山、麻栗坡、西畴、广南、砚山、富宁、景东、西双版纳、梁河、陇川、盈江、龙陵、腾冲、临沧、双江、凤庆);印度、越南、老挝、泰国和菲律宾也有分布。 生长在海拔380-2400米湿润的灌木林中以及干燥的草坡和灌丛中。

大猪屎豆的全草药用,有消炎止痛、祛风除湿之效。对鳞状上皮癌和基底细胞癌有较好的疗效。

形态特征

直立灌木状草本,粗壮,高1.2-1.5米。茎、枝圆柱形,具纵条纹,髓中空。茎枝、叶、叶柄、托叶、苞片、小苞片、花梗、花萼均被丝光质贴伏的短柔毛。单叶,叶片狭椭圆状长圆形,长8-17厘米,宽2-4.5厘米,先端圆钝或短尖,具细小短尖头,稀微凹,基部楔形,叶面无毛,背面密被毛;叶柄长2-7毫米,密被毛;托叶小,钻形,长1.5-3毫米。

总状花序顶生,稀腋生,伸长达20-50厘米,有花20-35朵;苞片近三角形,长4-5毫米,宽1.5-1.8毫米,两面被毛,尤以背面甚密,小苞片钻形,长约1.5毫米,生花柄上;花柄长7-8毫米;花萼长1-1.5厘米,深裂,二唇形,上齿2,三角形,长8-9毫米,宽4.5-5毫米,先端锐尖,下齿3,披针形,长10毫米,宽2.2毫米,先端长渐尖,花时3齿合生,果熟时分裂开;花冠金黄色,长1.5-2厘米,伸出萼外,旗瓣近圆形,先端微凹,长1.7-2厘米,宽1.5-1.8厘米,无毛,基部胼胝体大,下延到爪部,爪长2-3毫米,密被短绒毛,翼瓣长圆形,长16-17毫米,宽7-8毫米,中部具薄片状附属物,无毛,爪长约3.5毫米,龙骨瓣近圆形,长12-13毫米,宽13毫米,喙长约5毫米,扭曲,边缘密被短纤毛,爪长约3.5毫米。荚果长圆形,基部渐狭,长4-7.5厘米,径2-2.4厘米,先端宿存弯曲的喙,基部具短子房柄,幼时疏被短柔毛,老时变无毛;种子20-30颗,斜心形,长3-5毫米,宽3.5-5毫米,黑褐色,稍光亮。花期9月,果期12月至翌年3月。

主要价值

大猪屎豆的全草药用,有消炎止痛、祛风除湿之效。对鳞状上皮癌和基底细胞癌有较好的疗效。[1]

生长环境

生长在海拔380-2400米湿润的灌木林中以及干燥的草坡和灌丛中。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大理、楚雄、禄劝、元江、峨山、个旧、河口、屏边、绿春、元阳、文山、麻栗坡、西畴、广南、砚山、富宁、景东、西双版纳、梁河、陇川、盈江、龙陵、腾冲、临沧、双江、凤庆);印度、越南、老挝、泰国和菲律宾也有分布。

栽培技术

大猪屎豆虽栽培较为粗放,但在播种前,也最好翻耕整地,施入基肥,然后播种。条播的行距为35-50厘米。在果园、茶园行间种植的,可用点播,行穴距视果园或茶园的空隙大小与工作方便而定,一般行距为35-50厘米,穴距20-35厘米,每穴播种三、四粒,播后薄覆碎土。中国长江流域播种期一般在4-5月同,而以早播为宜。华南地区除夏季温度过高,幼苗易枯死,不宜播种外,其余时间均可播种,而以2、3月及9、10月间播种,生长较好,每亩播种1-1.5千克;苗期宜追施人畜粪尿200-500千克;另在每次青刈后,应施人粪尿,以利复发。在生长初期,中耕除草2、3次,至植株郁阴后停止。最后一次中耕,宜结合培土。如遇天旱过久,应行灌溉,平时注意排水。当株高1米左右,即可开始刈割。因为大猪屎豆生长旺盛,再生力强,每年可刈割2-4次以上。刈割时要用锋利快刀,在晴天斜割,第一次宜离地面33厘米左右割下,切口向南。每次每亩可收鲜草750-1000千克左右。

留种的大猪屎豆,应放宽行距到50厘米以上,酌减播种量,井适当早播。在结荚期,常有豆荚螟为害,可用可湿性六六六防治。当荚壳硬化时,即可采收。最好分3-5次采摘。采下立即晒干脱壳,种子宜聍藏在高燥通风的地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