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沙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沙鼠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大沙鼠(学名:Rhombomys opimus),别称黄老鼠、大砂土鼠。大沙鼠是沙鼠亚科中最大的种类。体长150~200mm;尾粗大,略较体短,尾端有毛束,头和背部中央毛色呈淡沙黄色,微带光泽。大沙鼠营群落生活,常白天活动,不冬眠,听觉和视觉非常敏锐,以植物为食,年产2~3胎,胎产1~12仔,栖息在海拔900m以下的沙土荒漠、黏土荒漠和石砾荒漠地区,分布在亚欧大陆部分国家。

简介

大沙鼠大小与褐家鼠相仿,是沙鼠亚科中体形较大的种类。体长大于150mm,耳短小,不及后足长之半。耳壳前缘列生长毛,耳内侧仅靠顶端被有短毛。趾端有强而锐的爪,后肢跖部及掌部被有密毛,前肢掌部裸露。尾粗大,几乎接近体长,上被密毛,尾后段的毛较长,一直伸达尾末端形成毛笔状的"毛束"。大沙鼠头和背部中央毛色较长爪沙鼠略浅,呈淡沙黄色,微带光泽。 在体侧、眼周、两颊和耳后等处的毛色较体背略暗淡,介乎灰沙色与黄沙色之间。每一根毛尖端为黑色,基部为暗灰色,中部呈沙黄色,除此种毛尚杂有黑褐色毛。腹面毛色和四肢内侧毛色相仿,均为污白色,微带黄色,这些毛的基部为暗灰色,端部为污白色。四肢外侧和后脚跖部被有浅黄色毛。尾毛大部呈一色,为红锈色,外观上和体背毛色有显著区别,远较体背毛色鲜艳;靠近尾后段有长的黑毛,直达尾槽的小毛束。爪为暗黑色。大沙鼠头骨宽大,额宽达颧长的2/3。鼻骨狡长,其长超过颅长的1/3。额骨表面中央部较低凹,眶上嵴明显。由于额骨长大,顶骨显著变短,同时顶部平扁,有明显的颓嵴,向后达顶间骨处,然后折向两侧形成大弯。顶圈骨近于椭圆形。颧弓中央不太膨大。听泡膨大程度略小于子午沙鼠,不与颧弓的鳞骨突角相接触。门齿孔狭长,向后延伸不达臼齿列。大沙鼠每个上门齿的前面各有两条纵沟,齿外侧的一条较明显,内侧的一条不太显著。上臼齿的咀嚼面较平坦,这些齿的内外珐琅质壁将齿冠围成一系列椭圆形的齿环。M的咀嚼面有三菱形齿环,M有两个齿环,M靠近内外侧中部各有一浅的凹陷(珐琅质的褶皴),将该齿分割成一个后叶

评价

大沙鼠常白天活动,不冬眠。冬季日活动节律呈单峰型,其活动范围一般不超过2.5m;夏季则呈双峰型,随着气温的升高,外出活动逐渐减少,中午不外出活动,黄昏以后,又陆续出洞活动,活动范围40~50m,有的可达300m。大沙鼠有相当高的回巢能力,成鼠在百米之内,普遍能返回原有洞系,但幼鼠对巢区的保守性却远不如成鼠。[1]

参考文献

  1. 大沙鼠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