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坳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大鳌镇位于广东省江门新会最东部,由西江下游磨刀门水道冲积而成的两个江心岛(大鳌岛和红卫岛)组成,东与中山市,南与珠海市斗门区,西与睦洲镇,北与外海镇相隔,属低沙田地区,面积52.51平方千米,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和广东省集装箱制造专业镇。[1]
历史沿革
大鳌之地古为浅海,明初逐渐成陆地,到了明末,因地形状似"鳌鱼",故名"大鳌"。清朝时,大鳌岛西部属潮居都管辖,东部(三条村:东风、东卫、东升,又称特沙)由香山县管辖。1931年至1951年分属新会县第八区和中山县,1951年10月从第八区分出属第九区。1955年改属睦洲区,1958年10月属睦洲公社管辖,1961年大鳌岛从睦洲公社分出成立大鳌公社,1964年5月,中山管辖的大鳌岛东部回归新会。自此,大鳌全岛复归新会管辖。1984年改为大鳌区,1987年改为镇至今。
大鳌镇属低沙田地区,一览平原,河网交错,水资源优质丰富,交通十分方面,土壤肥沃,全镇区域面积52.5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5万,农业用地面积4.1万亩,其中水产养殖面积约3万亩,主要养殖南美白对虾、罗氏对虾等,是广东省特色水产养殖示范镇。此外,大鳌莲藕、大鳌慈姑驰名五邑,是国家绿色食品A级产品、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江门市名特优新农产品。
近年来,大鳌镇依照"北片商业圈、中线工业廊、南端商住湾"的产业发展规划,在做大做强现有集装箱和水产养殖两个产业群的基础上,扎实推进"稳一优二进三"经济发展战略,围绕本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安商、招商工作。形成以生态农业经济为基础,以绿色工业经济为支撑,以发展美丽乡村游服务业经济为重点,以发展新型产业和培育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产业为突破口的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沿江经济发展新格局,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
今后大鳌镇将加快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步伐,不断完善交通设施建设,主动规划接驳新中一级公路、中开高速等交通路网,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三农"、小城镇、美丽乡村发展,努力打造成为新会接轨珠中江经济发达地区的"桥头堡",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健康旅游岛。
热情好客的大鳌人民,欢迎国内外客商、海内外乡亲前来投资办实业,共创文明富庶的美好明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大鳌镇位于新会东南部边缘,地处西江下游磨刀门水道冲积而成的一个江心岛(大鳌岛和红卫岛),东邻中山市横栏镇,南望珠海市六乡镇,西接新会睦洲镇,北近江门外海镇。
地形
大鳌镇四面环水,是西江下游的两个江心岛组成,分别是大鳌岛和红卫岛。大鳌镇属于低沙田地区,全境无山,一览平原,河网交错,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四面环水,交通便利,是著名的水乡城镇。
行政区划
大鳌下辖1社区16村:
大鳌社区
村:新一村、百顷村、南沙村、深滘村、新地村、十围村、三十六顷村、大鳌村、新联村、大鳌尾村、沙头村、东升村、东风村、东卫村、安生村、大八顷村
交通
主条目:新中一级公路
新中一级公路,全称新会至中山一级公路,是一条连接广东省江门新会至中山市大涌镇的道路,总长度19.2公里,双向4车道,有中央隔离带和路肩。该公路途径4个镇街,从西往东分别为新会三江镇,新会睦洲镇,新会大鳌镇,和中山大涌镇。起点为新会三江镇五四村的广东S270省道(金门公路),终点为中山市大涌镇南文村。该公路在2017年开通了从三江至大鳌的路段,其中的重要节点为睦洲大桥和大鳌特大桥。
新中一级公路总长度19.2公里,呈东西走向,共有双向4车道,以及中央隔离带和路肩,设计时速100公里,全程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该公路途径4个镇街,从西往东分别为新会三江镇,新会睦洲镇,新会大鳌镇,和中山大涌镇。公路起点于三江镇五四村,与省道S270古港线金门一级公路相接,于K1+550下穿广珠铁路,经睦洲镇的新天围建睦洲大桥跨越江门河,于K8+568下穿江珠高速公路,与大鳌特大桥睦洲岸平交口相接,终点桩号为K9+025。项目采用BT模式建设,工程总投资约3.4亿元,建安费约2.4亿元。
主条目:大鳌特大桥
大鳌特大桥是新中一级公路的控制性工程,也是新会重点建设项目。大桥西侧与新中一级公路三江镇至睦洲镇段相接,东侧与在建的大鳌圩镇连接线对接,联通了新会睦洲镇与大鳌镇两镇,工程总投资约2.79亿元,其中建安费约2.15亿元。工程于2009年12月开始动工建设,大鳌大桥项目总长2175米,其中大桥长1638.24米;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时速为100公里/小时,路基宽25.5米。大桥主跨宽145米,为内河Ⅰ级航道,通航3000吨级海轮,通航孔下底宽120米,上底宽96米,净高22米。
大鳌特大桥2015年1月23日10时正式通车,是新中一级公路最早通车的路段,也结束了大鳌镇作为河中孤岛的历史。
公共汽车
215路 大鳌总站至新会汽车总站
112路 大鳌总沙站至江门汽车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