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坌坑文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微笑微笑讨论 | 贡献2020年8月9日 (日) 06:31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坌坑文化台湾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中最早的一层,名称来自大坌坑遗址。该文化的分布地区,包括东南沿海大陆和附近岛屿一带。从各遗址或研究所得的推测年代不一,大致上约于7,000年前-5000年前左右。

因出土的文物于陶器口有绳纹,又称为绳纹陶文化。

基本内容

大坌坑文化是台湾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集中分布在台湾北部淡水河下游沿岸和中南部沿海,东部沿海也有零星分布,其中以台北八里乡 大坌坑遗址和高雄林园乡的 凤鼻头遗址为典型[1]。所有的遗址位置大多在河口和河岸的低台地。原始居民们的生产活动为捞取鱼类、猎取野兽、采集植物果实和种子等,并从事原始的农耕。据推知,这个文化遗址的主人是大陆南部至东南亚最早从事农耕的居民的一支。大坌坑遗址中石器不多,遗物以陶器为主。年代约在1万年前至公元前2500年,与华北地区的仰韶文化大致相当。大坌坑文化遗迹在大陆东南和南部沿海也有大量发现。考古学家推测:“我国东南沿海在全新世初期有一片以粗糙的绳纹陶器为代表的一种古代文化”,大坌坑文化便是这种文化的一个环节。

与南岛语族的关系

大坌坑文化可能涉及南岛语族起源[2],是可能的原南岛语族人群。

地方类型

此文化在各地与不同时间有所差异,可以分成:大坌坑、八甲、凤鼻头(菓叶)、月眉等地方类型。

地区分布

大坌坑文化遗址位置大多在河口和河岸的低台地。原始居民们的生产活动为捞取鱼类、猎取野兽、采集植物果实和种子等,并从事原始的农耕。

据推知,这个文化遗址的主人是大陆南部至东南亚最早从事农耕的居民的一支。大坌坑遗址中石器不多,遗物以陶器为主。年代约在1万年前至公元前2500年,与华北地区的仰韶文化大致相当。

大坌坑文化遗迹在大陆东南和南部沿海也有大量发现。考古学家推测:“我国东南沿海在全新世初期有一片以粗糙的绳纹陶器为代表的一种古代文化”,大坌坑文化便是这种文化的一个环节。

早期发现

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一种文化,因1964年发现于台湾台北八里乡大坌坑贝丘遗址而得名。距今约五千多年,以台湾北部淡水河下游两岸及西北、中部和西南诸海岸最集中。

遗址

可见大坌坑文化的遗址包括:新北市的大坌坑遗址;台北市的芝山岩遗址;台南市的南关里遗址与八甲遗址;澎湖县的菓叶遗址;高雄市凤鼻头遗址;以及台东县的长光遗址等。

视频

大坌坑文化 相关视频

过台湾:史前文化之大坌坑文化
台湾大坌坑文化的起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