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译师传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译师传记,农历二月初五,是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玄奘法师圆寂日。玄奘法师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下面给大家介绍大唐三藏法师玄奘译师的传记。

原文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载,当时是唐太宗李世民时代,按照国家法律的规定,不允许私出边关。玄奘大师辩论通达,为了遣除很多佛法方面的问题,冒着犯法被杀头的风险去西天取经。(当然,玄奘大师作了非常充分的准备,知道将来要爬山,西去之前对自己的体能进行了锻炼。)

  玄奘大师到了西域的高昌国,停留了十几天。高昌国的国王应该和玄奘大师有宿世特殊的缘分,对玄奘大师非常恭敬,非常有缘,一定要把玄奘大师留下来供养。玄奘大师对于国王的厚意,表示非常感谢。但是,为了西天求法,他不可能留下来。

  然而,高昌国的国王很有意思,什么办法都想尽了,软硬兼施,甚至动色生气,反正一定要把玄奘大师留下来,但是玄奘大师坚决不同意。

  玄奘大师也是非常诚恳,“呜咽不复能言”,说明自己的志向坚定。但国王还是非常执著,一定要把大师留下来,不让他走。又怕恭敬不够,就增加大量的供养,显得更虔诚。在玄奘大师面前,亲自捧着食物来供养他。

  最后,玄奘大师就坐在那里绝食,不吃饭也不喝水。国王真厉害,一直和大师僵持在那里。一者不让走,一者就不吃饭。结果,到了第四天,玄奘大师的气息越来越弱了,真的快饿死了。

  国王被大师感动了,自己的内心也非常惭愧、非常害怕。他对玄奘大师非常恭敬,准备好一路上的行李干粮,最后把他送出去。玄奘大师真正是舍身为法的。

于那烂陀寺,礼戒贤法师

  接着给大家介绍玄奘大师的师父——戒贤法师的公案。

  玄奘大师到了那烂陀寺,这是印度最大的寺庙,有几十万人。那烂陀寺的戒贤法师对弟子佛陀跋陀罗说:“汝可为众,说我三年前病恼因缘。”

  觉贤法师啼泣着,就给玄奘大师讲戒贤法师以前得病的事情。

  戒贤法师之前得了一种风病,这种痛苦是我们普通人无法想象的,如同火烧刀刺一样。经常发作,而且一共延绵二十余年。特别是三年前,这种病发作得最厉害,他痛苦得打算要自杀。

  正准备要自杀的时候,就梦见三位天人,一位是黄金色,一位是琉璃色,一位是白银色,非常庄严。

  来问戒贤和尚:“你为什么想自杀,不要这个身体呢?经里云‘说身有苦,不说厌离于身’,你之所以现在受这样的痛苦,是因为过去世做国王,曾经杀害过众生,故遭到这样的恶报。自杀是没用的,你的痛苦不会消尽。”

  一位金色的天人指着碧色的天人,对戒贤法师说:“你认识这个人吗?这是观世音菩萨。”

  又指着银白色的天人说:“这是弥勒菩萨。”

  戒贤论师就礼拜弥勒菩萨,说:“弟子想生于尊处弥勒内院,不知道是否可以呢?”戒贤法师一辈子就想往生弥勒内院。

  弥勒菩萨说:“如果你能够广传正法,以后应该可以往生。”意思是要让戒贤论师去弘扬佛法。

  金色的天人说,自己是文殊菩萨,看见戒贤论师想舍弃这个身体,劝他要“依我语”去弘扬教法,这样你身体的病就会渐渐好转,不要担心。

  接着,文殊菩萨说:“支那国有一位僧人,乐通大乘教法,想要跟你学习。你应该等他到了,去教导他。”这就是指玄奘大师,我们汉地也被称作支那国。

  戒贤法师听了之后,依教奉行,三位天人就不见了。这相当于三位大菩萨出现,劝他要住世,不能自杀。

  后来,戒贤论师当然见到了从东土过来的玄奘大师。

  玄奘大师听了之后,“悲喜不能自胜”,一是感动,这是悲;一是喜,喜的是自己还有这样的因缘,当然非常高兴。他的师父戒贤论师就是为了等到他,来教授他的。

  所以,玄奘大师说:“玄奘当尽力听习,愿尊慈悲摄受诲教。”

  戒贤论师又问:“法师在路上几年?”

  玄奘大师说:“三年。”正好和三年前戒贤论师疾病痛苦最厉害的时候,梦到天人相合。

  后来,玄奘大师就依从戒贤论师学习教法。

自在往生弥勒内院

  玄奘大师临终往生前,他的弟子问:“和尚,是否决定能生弥勒内院呢?”

  玄奘大师答:“得生!”这是非常肯定的,绝对得生。

  后来,玄奘大师的身体也是从脚开始冷,一直往上,渐渐到头顶。就像《印光法师文钞》中云:

  “按《大集经》说临终征验偈云:顶圣眼天生,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以人将死时,热气从下至上者,超生。从上至下者,堕落。若通身冰冷,唯顶上热者,必生西方入圣道。眼及额颅热者,生天道。心热者,生人道。腹热者,生饿鬼道。膝盖热者,生畜生道。脚板热者,生地狱道。”

  玄奘大师头顶是最后冷的,肯定往生弥勒内院。

  以上是玄奘大师传记,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

道宣律祖的记载

  我们再来看道宣律祖的记载。

  玄奘大师圆寂之后,道宣律祖因为“有感神之德”,能见到四天王天的天人。一位应该是韦陀菩萨下面的天人,叫韦将军,诸天之子,现在道宣律祖面前。

  道宣律师就问这位天人,这些传法的僧人“德位高下,并亦问法师。”

  这位天神回答:“自古诸师解行互有短长,而不一准。”

  他说:玄奘大师“九生以来,备修福慧两业”,福慧双修;并且,生生世世都是“脂那国常为第一”,九世以来都是这样了不起的、最有名的高僧大德。而且,大师翻译的经论“文质相兼,无违梵本”,文采优美,特别注重字句的精确,没有丝毫违背原来梵文本的佛经。现在往生到兜率天弥勒内院,已经成为圣者。

  说完之后,这位天人就走了,道宣律祖就把它记录下来。

  道宣律祖问天人的《律相感通传》,在藏经中也有,道友们自己也可以去找。《法苑珠林》的作者道世,是道宣律祖的师弟,那里也有很多相关的内容,这里就简单地介绍一下。

  摘自:仁禅法师《佛说阿弥陀经二译合讲》[1]

佛教信仰

信仰佛教的好处,有些虽然信仰他教亦能获得,但毕竟佛教要高超、殊胜多了。

佛教详尽地剖析宇宙人生的问题,目的在使人对人生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一般人对人生的看法,不外乎悲观乐观两种。

而佛教的人生观,严格说来,是既不属于悲观,也不属于乐观的,我们可以勉强称它做:‘中观’。

什么叫‘中观’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叹人生,也不浑浑噩噩地虚掷生命,它能用智慧的眼光,扫除一切人生的疑惧、苦闷和误解,而正确地认识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佛教又认为众生是一体的,休戚与共的,小我生活于大我之中。因此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对命运操纵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当,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劳,努力奋斗,为了明日,必须献出今天,没有辛勤的耕耘,哪会有丰硕的收获呢?

佛教的戒律,对人的行为并不是死的束缚,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极方面可以止恶防罪,在积极方面能够鼓励救人济世。举‘不杀生’为例,它的真正精神与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杀,而是要去劝人戒杀,一个立志学菩萨道的人,自己杀生固是破戒,就是见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盗’、‘说谎’,更要劝人不要偷盗、说谎,苦口婆心的,不厌其烦的劝人改邪归正。

严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违犯五戒在社会上就不能立足,同时为国法所不容,最后只有身系囹圄,饱尝铁窗滋味。而佛教更认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违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将堕入地狱、畜生、饿鬼等三恶道了。(这三类众生的报应都是痛苦不堪的,因此称为恶道。)我们且不管下世如何,看看目前就够了,人能不杀生,社会上就没有杀人命案;能不偷盗,就没有小偷、强盗;能不邪淫,就不会有男偷女娼,破坏家庭伦理的事;能不妄语也就不会有欺、诈、骗等事;能不饮酒,则身心愉快,头脑清晰,不会因一时糊涂而闯祸。(酒有害身体,早经医学一再证明。)如此,这个社会不是宁静、安乐的社会吗?因此我说佛教有净化社会人心的功用。

佛从不生气,或处罚弟子,在佛教经典中,绝对找不到佛发怒而用洪水、瘟疫来处罚人类的。

佛对弟子一直和颜悦色,谆谆教诲,他真的是‘有教无类’——不论老、少、贫、富、贵、贱,同时包括宇宙间每一类众生在内。

佛最懂得因材施教,能把握不同的时机,对不同资质的众生说最好的道理。[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