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夏雨·仲夏井泉溢」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陆文圭画像.jpg|230px|缩略图|右|<big>陆文圭(画像)</big> [https://image.gushimi.org/file/192e1d65cee326c81e8107248120c1ef.jpg 原图链接]…”)
 
行 1: 行 1:
[[File:陆 圭画像.jpg|230px|缩略图|右|<big> 陆文圭 (画像)</big>
+
《'''夏雨·仲夏井泉溢'''》是[[元朝]][[文 学家]] 陆文圭的 作品之一。
[https://image.gushimi.org/file/192e1d65cee326c81e8107248120c1ef.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gushimi.org/list/0-8736 来自 古诗大全  图片]]]
 
  
  《'''夏雨·仲夏井泉溢'''》是[[ 元朝|元代]][[文 学家]][[ 陆文圭]] 的作品 。  
+
  陆文圭(1252年~1336年) ,元代文学家。字子方,号墙东,江阴(今属[[ 江苏]])人。博通经史百家,兼及[[ 文]] 、[[地理]]、律历、[[ 医药]] 、算术
  
[[南宋]]咸淳初,陆文圭18岁,首中[[乡试]],宋亡,隐居江阴城东,人称"墙东先生"。元代延佑年间恢复科举,官员强令他就试,陆文圭于延佑七年(1320年)省(江浙行省)第二名(上一次应举是第六名)。他的对策有:救流民、革贪吏、拯盐法、拯钞法等,皆切中时弊。[[朝廷]]几次征聘他入朝,都因年老多病,未能成行。年八十五而卒。著有《墙东类稿》二十卷<ref> [https://www.doc88.com/p-1088986060990.html?r=1 陆文圭文学思想研究],道客巴巴,2016-03-24</ref> 。传其精通医道。
+
[[南宋]]咸淳初,陆文圭18岁,首中[[乡试]]<ref> [https://www.dpm.org.cn/court/system/236410.html 【乡试】],故宫博物院</ref> ,宋亡,隐居江阴城东,人称"墙东先生"。元代延佑年间恢复科举,官员强令他就试,陆文圭于延佑七年(1320年)省(江浙行省)第二名(上一次应举是第六名)。他的对策有:救流民、革贪吏、拯盐法、拯钞法等,皆切中时弊。[[朝廷]]几次征聘他入朝,都因年老多病,未能成行。年八十五而卒。著有《墙东类稿》二十卷。传其精通医道。
  
 
<center>夏雨·仲夏井泉溢</center>
 
<center>夏雨·仲夏井泉溢</center>
行 32: 行 30:
 
|[元]陆文圭}}
 
|[元]陆文圭}}
  
==作 者简 介==
+
== 作介 ==
  
 陆文圭(1252年~1336年) ,元代文学家。字子方,号 墙东, 江阴(今属[[ 江苏]]) 博通 史百家 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
+
 陆文圭 著作有《 墙东 类稿》20卷 原本已失传,清[[ 乾隆]] 年间编纂《四库全书》,编纂人员从《永乐大典》中搜采辑佚,共得文300多篇,诗词600多首,仍按原目,成20卷收入《四库全书》。此后,还有道光十九年(1839) 世德堂刊本,光绪间刊本,《常州先哲遗书》本,有补遗1卷、金武祥撰校勘记1卷 《元史》评论"文圭为文融会 传,纵横变化,莫测其涯际,东南学者 皆宗师 "
 
 
==著作介绍==
 
  
  陆文圭著作有 《墙东类稿 》20卷 原本已失传,清[[ 乾隆]] 年间编纂《四库全书》,编纂人员从《永乐大典》<ref> [https://www.sohu.com/a/225924171_308511 《永乐大典》——世界最大 全书 ], 搜狐,2018-03-20</ref> 中搜采辑佚,共得文300多篇,诗词600多首,仍按原目,成20卷收入《四库全书》。此后,还 道光十九年(1839)世德堂刊本,光绪间刊本,《常州先哲遗书》本,有补遗1 卷、金武祥撰校勘记1 卷。 《元史》评论"文圭为文融会经传,纵横变化,莫测其涯际,东南学者,皆宗师之"
+
 《墙东类稿 》收入了大量著于元代的诗文 对于研究元代的[[政治]]、[[经济]]、[[社会]]、[[ 文化]] 、科举<ref> [http://www.qulishi.com/news/201306/3169.html 科举制度 影响 中国古代 举考试的利弊是?], 趣历史网,2013-06-07</ref> 和江阴的沿革 重要的参考价值
  
 《墙东类稿》 收入了大量著于元代 ,对于研究 元代的[[ 政治]]、[[ 经济]] [[ 社会]] [[ 文化]] 、科举和江阴的沿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墙东类稿》 卷7有《浙西道院记》,这是一篇记述江阴古时[[地理位置]]、 民风民俗 重要 章。在 元代 ,江阴是"道"一级 单位。文章说:"暨居大江之间。东西南百里之近。所统狭,无监临隶属之烦;所处僻,无将迎传送之劳;所 简,无争斗狱讼之嚣。古称浙西道院名者,谓其清净简易,无为而化,如真仙隐士之居。穷林绝岛,迥隔尘凡,不知其为官府之处也。"意思说,暨州在[[ 长江]] 南岸,东西南方圆仅百里,幅员狭小,所处地方也很偏僻,浙西有十五六郡,暨州(江阴)最小,它规模不如[[ 杭州]] ,奢丽不如[[ 苏州]] ,富庶不如湖州
  
  《墙东类稿》卷7有《浙西道院记》,这是一篇记述江阴古时[[地理位置]]、 民风民俗的重要文章。在元代,江阴是"道"一级的行政单位。文章说:"暨居大江之间。东西南百里之近。所统狭,无监临隶属之烦;所处僻,无将迎传送之劳;所治简,无争斗狱讼之嚣。古称浙西道院名者,谓其清净简易,无为而化,如真仙隐士之居。穷林绝岛,迥隔尘凡,不知其为官府之处也。"意思说,暨州在[[长江]]南岸,东西南方圆仅百里,幅员狭小,所处地方也很偏僻,浙西有十五六郡,暨州(江阴)最小,它规模不如[[杭州]],奢丽不如[[苏州]],富庶不如湖州。 这里"延陵公子崇退让之节于争夺之吴,《春秋》嘉之,实启封于兹土。而衣冠之藏,隶刻犹存;香火之祠,绵历不废;渊源渐被有自来矣。"接下来,又描述江阴的民俗民风:"入其境,农朴而啬力,耕而奉公;百工之器,质而不窳,拙而不华;商贾才通有无,而无高资厚值之家;士大夫居处,循礼好学,而不奔竞入其官府。官吏畏法而不私,守职而能勤,平旦视事,日晡而散。"可见,季札的风范、情操一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江阴人,江阴有良好的民风、官风,道院设立在这里,堪为一方之表率。
+
 这里"延陵公子崇退让之节于争夺之吴,《春秋》嘉之,实启封于兹土。而衣冠之藏,隶刻犹存;香火之祠,绵历不废;渊源渐被有自来矣。"接下来,又描述江阴的民俗民风:"入其境,农朴而啬力,耕而奉公;百工之器,质而不窳,拙而不华;商贾才通有无,而无高资厚值之家;士大夫居处,循礼好学,而不奔竞入其官府。官吏畏法而不私,守职而能勤,平旦视事,日晡而散。"可见,季札的风范、情操一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江阴人,江阴有良好的民风、官风,道院设立在这里,堪为一方之表率。
  
 
==视频==
 
==视频==
 
===<center> 夏雨·仲夏井泉溢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夏雨·仲夏井泉溢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四库全书》分别是哪四库?</center>
+
<center> 元代文学</center>
<center>{{#iDisplay:y0864keva3b|560|390|qq}}</center>
+
<center>{{#iDisplay:i3257ya3hum|560|390|qq}}</center>
  
<center> 老梁讲述《 四库全书 》是一部什么样的书?</center>
+
<center>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之纪晓岚(08) 四库全书</center>
<center>{{#iDisplay:f0546ptf68b|560|390|qq}}</center>
+
<center>{{#iDisplay:y0162c4m4ke|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於 2022年4月18日 (一) 19:57 的修訂

夏雨·仲夏井泉溢》是元朝文學家陸文圭的作品之一。

陸文圭(1252年~1336年) ,元代文學家。字子方,號牆東,江陰(今屬江蘇)人。博通經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歷、醫藥、算術之學。

南宋咸淳初,陸文圭18歲,首中鄉試[1],宋亡,隱居江陰城東,人稱"牆東先生"。元代延佑年間恢復科舉,官員強令他就試,陸文圭於延佑七年(1320年)省(江浙行省)第二名(上一次應舉是第六名)。他的對策有:救流民、革貪吏、拯鹽法、拯鈔法等,皆切中時弊。朝廷幾次徵聘他入朝,都因年老多病,未能成行。年八十五而卒。著有《牆東類稿》二十卷。傳其精通醫道。

夏雨·仲夏井泉溢

著作介紹

陸文圭著作有《牆東類稿》20卷,原本已失傳,清乾隆年間編纂《四庫全書》,編纂人員從《永樂大典》中搜采輯佚,共得文300多篇,詩詞600多首,仍按原目,成20卷收入《四庫全書》。此後,還有道光十九年(1839)世德堂刊本,光緒間刊本,《常州先哲遺書》本,有補遺1卷、金武祥撰校勘記1卷。《元史》評論"文圭為文融會經傳,縱橫變化,莫測其涯際,東南學者,皆宗師之"。

《牆東類稿》收入了大量著於元代的詩文,對於研究元代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科舉[2]和江陰的沿革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牆東類稿》卷7有《浙西道院記》,這是一篇記述江陰古時地理位置、 民風民俗的重要文章。在元代,江陰是"道"一級的行政單位。文章說:"暨居大江之間。東西南百里之近。所統狹,無監臨隸屬之煩;所處僻,無將迎傳送之勞;所治簡,無爭鬥獄訟之囂。古稱浙西道院名者,謂其清淨簡易,無為而化,如真仙隱士之居。窮林絕島,迥隔塵凡,不知其為官府之處也。"意思說,暨州在長江南岸,東西南方圓僅百里,幅員狹小,所處地方也很偏僻,浙西有十五六郡,暨州(江陰)最小,它規模不如杭州,奢麗不如蘇州,富庶不如湖州。

這裡"延陵公子崇退讓之節於爭奪之吳,《春秋》嘉之,實啟封於茲土。而衣冠之藏,隸刻猶存;香火之祠,綿歷不廢;淵源漸被有自來矣。"接下來,又描述江陰的民俗民風:"入其境,農朴而嗇力,耕而奉公;百工之器,質而不窳,拙而不華;商賈才通有無,而無高資厚值之家;士大夫居處,循禮好學,而不奔競入其官府。官吏畏法而不私,守職而能勤,平旦視事,日晡而散。"可見,季札的風範、情操一直影響着一代又一代江陰人,江陰有良好的民風、官風,道院設立在這裡,堪為一方之表率。

視頻

夏雨·仲夏井泉溢 相關視頻

元代文學
★正說清朝二十四臣之紀曉嵐(08)四庫全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