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夏俊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夏俊娜
出生 1971年7月16日
国籍 中国
职业 画家
知名作品 《生命的丰年》

人物简介

夏俊娜 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获毕业创作优秀奖

同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师从闻立鹏、葛鹏仁、王玉平先生,探索西方油画语言与中国现当代文化的融合,在校期间习作、创作多次获奖并被学院收藏。

1995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创作获得中央美术学院优秀奖和日本冈松家族奖学金[1]

人物经历

夏俊娜1971年7月16日出生于内蒙古,祖籍山东。父亲、母亲均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机械专业,父亲酷爱文艺,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 家族中最早从事艺术的人是舅祖父李景开,他是中国第一批赴法学习西方美术的留学生,回国后在天津美术学院任教。1979年-1984年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察右中旗西街小学。1984年因父母调动工作举家迁往美丽的海滨城市威海,就读于威海市第二中学,师从美术启蒙老师丛建子先生学习国画人物,初步接触绘画艺术。1987年 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学,接受严格的传统学院艺术训练。期间人生观、艺术观受申玲老师直接影响,对今后绘画风格的形成打下了良好基础。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获毕业创作优秀奖。 同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师从闻立鹏、葛鹏仁、王玉平先生,探索西方油画语言与中国现当代文化的融合,在校期间习作、创作多次获奖并被学院收藏。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创作获得中央美术学院优秀奖和日本冈松家族奖学金。1996年参加上海国际美术双年展 ;1997年参加中国艺术大展(上海美术馆) 、中国素描艺术大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参加《走向新世纪——中国青年油画展》(北京中国美术馆);1998年参加《世纪——女性》艺术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1999年参加《新锐的目光--九七O年前后出生的一代》艺术展(何香凝美术馆);2000年参加《女画家的世界——第三回展》(北京国际艺苑) 、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美术明星

梳棕黄发,着一袭黑的夏俊娜平静地端坐着,在京城美术界,她被称为“市场明星”==——是市场明星也好,艺术明星也罢,显而易见的是夏俊娜的画,画一幅卖一幅,画十幅卖十幅没有剩存!无疑,刚过而立之年的夏俊娜,是青年画家中最有作为的代表。你很难想像,这个被界定在前卫与传统之间的年轻画家,从来没去过酒吧,甚至咖啡馆。“绝大部分时间,我都在家里坐着,一日三餐,画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夏俊娜在述说她的生活和理想:“2000年之前,可能我觉得办一次画展挺幸福的,但现在我不这样想了,有些辉煌只是几分钟的事情;而现在,相对自由就是我最大的理想。”在九十年代以来的中国艺术家中,女性艺术届已经构成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而在这个群体中,新生的一代是其中最活跃的因素。95年登上画坛的夏俊娜,又是这个群体中最年轻,最具潜力,也最引人注目的一位。三年中,她参加了一系列重要展览,仅在毕业的当年(1995年),他就连获四个奖项(中央美院毕业创作奖,日本罔家族在中央美院设立的奖学金,美苑奖及中国第三届中国油画年展年奖),又在中国当代素描艺术大展中再度获奖。与此同时,她也经受着市场导向的干扰和经济的纠缠。因此,她的备受关注,就不止表现在学术层面,也表现在市场层面;不仅包括赞扬,也包括批评。赞扬者将其与艺术史上的大师相提并论,批评者,则认为她的画大有模仿之嫌,并认为她的画因染指"商业"而有所滑坡。对于这种不同的议论,她自己并不很在乎。她没有把自己看的那么高,也不认为自己在模仿谁,或有江河日下之感。她每走一步都按照自己设定的目标,并不想遵从谁的意见。她在艺术上所具有的独立精神,使我感到她成熟的一面,并不象她处理经济事物中那样的头脑简单和束手无策。夏俊娜是一个很"纯"的画家,她既不靠观念的介入,也不靠材料的堆砌,她只在保持绘画的一种"纯粹性",只在最低的物质基础上工作。只要有画笔,颜料和画布,她就可以画画,画很大的画,没有草图,更不需要参考资料,一切都是从第一笔开始,从画的过程中生发出来。

创作风格

夏俊娜显然应该属于那种才华横溢的画家之类。就风格说,她的艺术当属表现主义范畴。而表现主义画家正是一些最具天性与本色的画家,在写实油画滥觞的时代,这一类画家尤显出色。完全不经意的点,涂,抹,竟使油画魔术般散射出奇异的光彩,铅灰的色调中跳荡的黑白,构成了她的画中才有的一种神秘的光影次序。

夏俊娜的画,一般都是从一个人物的脸部画起,由脸部推导出身体的姿态,由这一个人物推导出另一个人物,再由人物演绎出所在的环境……。 在这里,人物的面孔,既是作为一幅画的逻辑起点,也是构成意见作品所要"言说"的中心。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在夏俊娜的作品中经常存在一个矛盾:那些思想化的,姿态闲适的人物,精神上却常常处在一种莫名的惊恐,疑惑与不安的情绪之中,像是刚刚从惊魂未定的梦魇中走来。绘画的主题虽然是情调浪漫的花与少女,却并没有给人带来一种明朗轻快的感觉。就连《五月新娘》这样的主题也不例外。她一面想表达女孩子所向往的一种高雅的,充满贵族气

艺术年表

1971年7月16日出生于内蒙古;1987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学;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获毕业创作优秀奖,同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毕业创作获得中央美术学院优秀奖和日本冈松家族奖学金,作品《秋》参加第三届中国油画年展,获银奖;

1995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广岛艺术节(日本);第三界中国油画年展,作品《秋》获银奖(北京);

1996年参加上海国际美术双年展,1997年参加中国艺术大展(上海美术馆),中国素描艺术大展(北京中国美术馆),参加《走向新世纪——中国青年油画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1997年中国艺术大展(上海);中国素描艺术大展(上海);中国青年油画展(北京);

1998年参加《世纪——女性》艺术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1999年“新锐的目光”一九七零年前后出生的一代(北京);

2000年参加《女画家的世界——第三回展》(北京国际艺苑)、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展(北京中国美术馆),同年举办《青春组曲》个人油画展(上海艺博画廊);

2001年参加《世界妇女艺术展》(北京中国美术馆)、参加成都举办的《中国艺术精英年会》,被评为年度新锐艺术家、参加《成都艺术双年展》(成都)、举办《细数春华》纸上个人作品展(台湾索卡画廊)、作品《樱花》参加《中国女性油画提名展》(北京艺森画廊);

2002年“古典新视野”油画展(台湾沁德居画廊);“艺术夏至”(北京炎黄艺术馆);

2003年参加第三届中国油画展(中国美术馆)、今日中国美术展(中华世纪坛)、新具象艺术展(刘海粟美术馆) ;

2005年

3月“生命的丰年”油画展(上海美术馆);

5月“生命的丰年”油画展(中国美术馆);

12月“大河上下——新中国1976-2005优秀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2007年

“中国油画院成立作品展”(中国油画院);

2008年

“寻源问道油画研究展”(中国美术馆);

2009年

“画境——行旅海峡两岸油画研究展”(中国油画院美术馆);

“中国——俄罗斯写实油画展”(中国油画院美术馆);

“相约坊茨——中国油画院油画展”(中国潍坊画院美术馆);

2010年

“北京——鄂尔多斯油画研究展”(中国油画院美术馆);

“回到写生面对原典油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2011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家系列作品展——伉俪展”(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家系列作品展青年书画家联展”(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

“第四届成都美术双年展”(成都美术馆);

2012年

参加《“从现代出发:15位艺术家的15个表达”联展》,中国美术馆;

2013年

参加《2013中国油画院院展》,中国油画院美术馆;

参加《“拓展”学院艺术探索》,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014年

参加《“寻源问道”中国油画院院展》,21空间美术馆;

2015年

7月,参加“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群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10月,参加“历史的温度”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油画巡展-南京站,南京,金陵美术馆;

2016年

1月,参加“学院品格”中央美院迎春名家百幅油画精品展;

参加“中国油画院新春画展”,中国油画院美术馆,北京;

3月,参加“历史的温度”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油画巡展-山东站”,山东美术馆,山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