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丹利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士丹利街 |
---|
|
士丹利街(Stanley Street),亦被寫作史丹利街,是香港港島中環的一條人流極多的街道,尤其是中區上班日午餐時份(中午12時至下午2時)。這條街上也有很多牌檔,是香港一大特色之一。
歷史
士丹利街的英文名稱也以大清割讓香港島給英國時的殖民地大臣第十四代打吡伯爵愛德華·史密斯-士丹利(Edward Smith-Stanley, 14th Earl of Derby)命名。[1]。士丹利街亦是香港中環一條具歷史性的街道,與中國國父孫中山在1900年代對清朝的革命活動有關,可惜具歷史的建築物已拆卸。
在20世紀50年代的士丹利街是綠色鐵皮大牌檔的全盛時期,據說當時就出現三四十家鐵皮食肆[2]。
2010年9月,士丹利街西段的大排檔進行接駁煤氣及改善排污等翻新工程,舊式的大排檔已經拆卸。不過工程於2011年初完成後,有大牌檔豎立高逾一層樓的鐵柱支撐伸縮天篷,令附近的街舖負責人及業主甚為不滿,憂慮鐵柱阻礙消防車等緊急車輛進入[3]。
位置
士丹利街屬東西走向,在皇后大道中與威靈頓街之間平衡。東起與德己立街垂直交界,西至嘉咸街垂直交界止,全長約350米。
士丹利街在閣鱗街與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系統十字交界。
知名地標
參考文獻
- ↑ Yanne, Andrew; Heller, Gillis. Signs of a Colonial Era.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9: 30. ISBN 9789622099449.
- ↑ 士丹利街大牌檔. 叮叮 - 香港電車地圖。香港旅遊發展局網站. 2008 [2011-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05).
- ↑ 士丹利街牌檔天篷 阻消防車. 東方日報. 2011-01-26 [201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