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塘子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塘子镇历史悠久,因境内的温泉而得名。境内河山秀美,风景绚丽,钟灵山、塘子温泉关索岭、古驿道、古战场、古城墙遗址文物古迹不胜枚举,素有“钟灵毓秀之地,南谷温泉之乡”的美誉。位于昆明、曲靖两市中心地带,距两市80公里左右,距县城15公里。东连马龙,南接嵩明,西、北毗邻羊街、仁德。

地处东经103。16,至103。18,、北纬25。27,—25。29,间,平均海拔1900米。320国道贯穿全镇,昆曲高速公路掠境而过,境内还有塘易公路、易天公路、土金公路等其他公路,形成了连接东西、贯穿南北、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较好。

境内有高山、中低山,主要河流有牛栏江,土壤以黄泥土、大红土、鸡粪土为主。区域内最高气温35,最低气温-5摄氏度,年均气温14.5摄氏度,年降雨量1100毫米,拥有大小水库10座,坝塘35个,年畜水量580万立方米;适合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烤烟等农作物。

中文名称: 塘子镇

行政区类别: 云南省

所属地区: 回族彝族自治县[1]

电话区号: 0871

邮政区码: 655203

面 积: 156.8平方公里

著名景点: 钟灵山、塘子温泉、关索岭

人口民族

全镇国土总面积156.8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委员会,87个自然村,有人口8351户29404人,其中:农业人口6717户 26658人,少数民族人口占乡村人口的16% ,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乡镇。

基层组织

塘子镇党委下设党总支1个,党支部19个,有74个党小组。全镇设团总支4个,团支部26个,团员人数575人。

2007年,镇党委以党建工作统揽全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紧紧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贯彻,着力巩固“先教”成果、深入践行“八荣八耻”和“云岭先锋工程”,有效推进了党的建设。一是抓学习。坚持每星期学习制度、每月学习制度、每季度的中心学习组制度;二是抓创新。形成了下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委挂职制度、副科以上领导干部下基层讲党课制度、邀请驻塘企业厂长、经理为党员干部讲发展、讲党课制度。三是抓完善。试点示范了农村党员循环活动管理办法制度,推进了农村党员活动的正常开展,完善农村共产党员户评星定级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严格执行发展党员“预审、入党介绍人资格审查、公示”制度,继续实施卫生系统的“五个一”活动,完善党委“十一项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巩固“先教”成果。创造性地在非公企业成立了党支部,并广泛开展“三有三无”主题教育活动和推行“三个一”工作要求,促进了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四是抓落实。认真实践县委提出的“一线工作法”,有效推进了县委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的落实,全面提升全镇各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2007年,全镇共发展党员23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80名;开办素质教育培训班11期,培训党员群众1000多人次,动员群众参加昆明市素质教育培训班6期,参训58人次。截止2006年底,全镇共有党员868人,其中:少数民族党员128人,有男党员718人,女党员150人。

农村经济

2006年,塘子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扣加快发展主题,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突出抓好烤烟强镇、药材强镇、工业强镇、旅游强镇四大重点工作,实现了经济增长速度快、经济效益好、人民实惠多、发展后劲足的良好局面。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亿4921万元,同比增1357万元,增长10%;粮食总产达10289吨,同比增26吨,增长0.3%,人均有粮386公斤,与上年持平,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达2178元,同比增198元,增长10%;实现工业产值近4亿元,同比增1.2亿元,增长60%,完成地方税收736万元,全年镇本级财政收入339.8万元,同比增10.9万元。

在农村经济总收入中,种植业收入达5317.1万元,占总收入的35.64%;畜牧业收入达4047.5万元,占总收入的27.13%(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4343头,肉牛8672头,肉羊6511头,商品家禽23736只);渔业收入达370.1万元,占总收入的2.48%;林业收入达122.8万元,占总收入的0.82%;第二、三产业收入达4978万元,占总收入的33.36%。2006年,全镇外出务工收入为85.6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776人,在省内务工664人,到省外务工112人。

政务公开

塘子镇政务公开工作按照政务公开的有关政策规定和县委、政府的有关要求,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会议、公开栏、意见箱、参与电子政务建设、报送新闻简报等形式开展,使各级行政部门能方便快捷地获取政务信息,使广大人民群众对行政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能得到保障,并为对外宣传打开了一扇窗口。塘子镇开展政务公开工作主要做法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建立健全学习、定时公开、监督管理等制度,明确相关职责,并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创新,促进政务公开有效落实。

截止2006年末,全镇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筹资0.56万元,人均筹资0.21元,“一事一议”筹劳316个,劳均筹劳0.02个。年末集体总收入7509.88万元,有固定资产7543.86万元,年末集体经营收益10.48万元。全镇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95个,行政村、自然村财务实行自行管理。

2006年,全镇共发放粮种补贴10万元、退耕还林补贴44.20万元、农用物资补贴14.8125万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