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基督教的奮興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全景視覺網 的圖片

基督教的奮興派》是趙紫宸所著作品,出自於《趙紫宸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原文

基督教中有許多小派別,專重靈異,亦專重個人靈魂的得救,狹窄離奇,頗呈怪誕的現象。他們所行,是的少,非的多。注重悔罪,自新,成聖,修行等事,是他們的是;注重胡說方言,治病逐鬼,亂說耶穌第二次到世界上來,女子蒙頭,胡解《聖經》,等等,便是他們的非。在亂世,在艱難時代,在未受教育的人中間,他們極容易得勢,因為他們所傳的,不但是實際的、具體的、顯而易見的,而且是投人所好、合乎一般人的要求的。一般人心理鬱郁,沒有發泄之地,這些小宗派提倡亂嚷胡鬧的祈禱,彼此親匿的交契,自然就補充了人心中許多缺陷。大多數的人,只要得到主觀的舒暢,就不問是非真偽,並且亦無法辨別,只是一窩蜂,也夠快意了。一般人往往有疾病,有苦難,孤寡煢獨,並無自拔的捷路,那些小宗派隨口答應着最不耗費、最容易得到的醫治與拯救,自然屍首在哪裡,蠅蚋也就在那裡了。而世界上取巧的人,憑藉自己的小聰明,揣摩人們的心態,就可以利用此種宗教煽惑許多人。他們自命為宣教師、奮興家,不取任何機關的薪金,而飽食足衣,遠勝於一切刻苦自勵的正式的牧師。他們受人們的供給,愚夫愚婦常將私積,如指環、耳璫、金玉寶石,獻於奮興之會,而傳教的人取之自用,充囊盈篋,更藉上帝賜與之名,不發表賬目的清單;遂致殷富,買房置屋,不啻小康。他們當然是有意無意地行這種勾當,不一定完全要騙人,因為他們自欺自騙,連自己也迷糊在裡頭。他們利用上帝,差遣聖靈,名為祈禱,實如巫術,告訴人說,上帝如此饒恕人的罪,如彼拯救人的靈魂,醫治人的疾病,活靈活現,只是道着了人們貪得的心。私是這一切的根,也是完全違反基督教本旨的。基督教的本旨是依上帝的神諭屏絕自私,完全服從上帝最高的命令;求自己為上帝遣用,去成全上帝在個人、在人群、在教會、在世界的意旨。基督徒決不能利用上帝,乃須為上帝用;利用上帝是巫術,服從上帝是宗教。也決不能差遣聖靈,乃須為聖靈所教導,所指揮;差遣聖靈是邪道,跟隨聖靈的指揮才是徹底的虔誠。利用人們自私的心理,利用人們儌幸的希冀,是完全反對基督的。自私是一切罪惡的淵源。

人的自私即是人的自殺;而人則不能不自私,要以自私而自存,適得相反的結果。因為人自私,所以進入宗教,也竟能把宗教變本加厲,改頭換面,成了一個發揮自私的淵藪。這就是人的悲劇。耶穌說:「你們要先求上帝的國與他的義,那末這一切(衣食住行)都要加給你們了。」換一句話說,人若先求一公,知道民胞物與的至公,便可大家有飯吃,大家有衣穿;若使私心橫行,那末有飯也可以吃不得,有衣也可以穿不得。個人之私,損害個人;團體之私,損害團體;國際之私,發生大戰爭,足以毀滅文化,塗炭生靈,損害全世界。私的罪惡,除卻宗教,無有他法可治。學術可以知曉私的危害,卻不能治私;教育可以指陳自私的結果,卻非但不能破除私利,反而增益私利的力量;哲理高談闊論則有餘,剷除私心則不足。因為除私在行不在言;輿論不但不能除私利,而竟往往被私利所驅策。文化不能棄絕專私之心,因為表面上看來,文化愈高,公德亦愈明,殊不知所謂公德不過是團體更大的專私,為害更甚於個人的或小團體的專私。私非私可制,必有一公,臨駕於一切之上,才得成功。凌駕一切之公,非人自造自設,乃必為全宇宙所原本有的,亦必為自知自動,而能發號施令,不被任何勢力所推翻。世界不承認有此一公,世界不信仰有此一公;世界不懺悔,於是盲目,無法轉向歸依此一公。此一公自知、自動、自足,創造一切,維持一切,救護一切,發育一切,乃是基督教所崇拜、所服從、所傳揚、所親證的天父上帝。

編者按:上文為趙紫宸先生新著之一段,題目由編者代擬。其內容對目前流行的奮興派之批評,有獨到的見解,故先為刊登。該書不日由青年協會書局出版。

作者簡介

趙紫宸(1888—1979),舉世公認的中國基督教神學家和教育家,中國基督教本色化神學奠基人,基督教詩人。美國范德比爾特大學碩士,東吳大學榮譽文學博士,普林斯頓大學榮譽神學博士。任東吳大學哲學系教授、東吳大學校務長、燕京大學宗教學院教授及院長,世界基督教協進會六位主席之一。他深受西方基督教自由神學的薰陶,終生努力嘗試將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神學精華進行融合。他的著述是研究中國基督教神學、中國基督教史的必讀書目。

神學(theology),又稱聖經學。是歐洲著名的經院哲學的前身。最早的神學起源於聖保羅[1],聖保羅用基督的話語來解釋天地奧秘、人生百態,遂成神學之基礎。5世紀左右,聖安東尼奧用聖經來補充他自己的元素論,進一步為神學奠定基礎。到了中世紀早期,神學家只是對基督教的聖經、信條加以闡述,或對文獻、經籍的一些段落進行注釋。到11世紀,神學命題日益以問題的形式提出。在回答這些問題時,人們將正反兩面的理由或意見列舉出來,然後加以分析,得出結論。當時稱這種方法為辯證法。而辯證法也成為經院哲學的基礎。並日益成為神學的理論基礎。而教授神學的學校即為神學院。最早的神學院是的巴黎大學,羅馬大學後來居上,成為當時羅馬教廷名下的第一神學院。13至15世紀的樞機主教[2]大多從這裡畢業。當今的羅馬教皇本篤十六世也是羅馬大學神學院的神學院長。

編者簡介

趙曉陽,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歷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基督宗教史、近代社會史、中西交流史。出版專著《基督教青年會在中國:本土和現代的探索》,譯著《革命之火的洗禮:美國社會福音和中國基督教青年會》、《北京的行會》、《尋找老北京》,編譯《北京研究外文文獻題錄》,發表論文60餘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