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枝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垂枝柏 |
垂枝柏(Sabina recurva Buch.-Hamilt. Ant)是松杉纲、柏科、圆柏属的一种小乔木。
基本信息
- 中文名;垂枝柏
- 拉丁学名;Sabina recurva (Buch.-Hamilt.) Ant
- 界;植物界
- 门;裸子植物门(Gymnosperm)
- 纲;松杉纲(Coniferopsida)
- 目;松杉目(Coniferales)
- 科;柏科(Cupressaceae)
- 亚科;圆柏亚科
- 属;圆柏属(Sabina)
- 种;垂枝柏
- 分布区域;喜马拉雅山北坡西段于东段,尼泊尔、锡金、不丹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小乔木,高达10余米,稀有灌木;树皮浅灰褐色、褐灰色或褐色,裂成薄片脱落;下部枝条平展,上部枝条斜伸,枝梢与小枝弯曲而下垂,外貌俯垂,树冠圆锥形或宽塔形。
叶短刺形,3枚交互轮生,覆瓦状,排列较疏,近直伸,微内曲,上部渐窄,先端锐尖,长3-6(幼树之叶达12)毫米,宽约1毫米,上(腹)面凹,色浅而微具白粉,无绿色中脉,下(背)面凸,中下部沿中脉有纵槽,幼时灰绿色,老时绿色。
雌雄同株,稀异株;雄球花黄色,卵状矩圆形或椭圆状卵圆.形,长2.5-5毫米,由5-8对交互对生的雄蕊组成;雌球花近圆球形,径约2毫米,珠鳞近顶端的分离部分三角形。
球果卵圆形,长9-l2毫米,径8-10毫米,幼时微具白粉,成熟后紫黑色,无白粉,内有1粒种子;种子卵圆形,长8-9毫米,径5-6毫米,有不规则的树脂槽,基部圆或有凸尖,上部有时具脊。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2700-3900米地带的乔松林、西藏冷杉林或其他针阔叶林内。
分布范围
产于中国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山北坡西段至东段(错那),阿富汗至尼泊尔、锡金、不丹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尼泊尔。
主要价值
木材结构细密,供建筑、家具等用材。
医药:《藏标》。藏药秀巴次坚:带叶和果的短枝用于肾炎,关节炎,炭疽病《藏标》。秀巴:叶用于肾病,炭疽病,痈疖肿毒;球果用于肝,胆,肺之热症,风寒湿痹《中国藏药》。
医药:叶:凉血止血,生发乌发,清肺止咳,祛风消肿。用于吐血,衄血,尿血,崩漏,风湿痹痛。种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用于惊悸失眠,遗精,便秘。[1]
参考文献
- ↑ 垂枝柏(chuí zhī bǎi)”,植物智, 2019-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