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坑园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坑园镇隶属于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地处连江县东部沿海、黄岐半岛西北部,东与下宫镇安凯乡接壤,南与筱埕镇相连,西与官坂镇、浦口镇毗邻,北临罗源湾与罗源县碧里乡相望。辖区总面积24.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坑园镇户籍人口有24770人。

唐代,属五贤乡集政里。1993年9月,析出东北9个村设立下宫乡。2000年7月,撤乡建镇。截至2021年10月,坑园镇辖8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坑园村宏达路122号。

2019年,坑园镇有工业企业14个,其中规模以上6个,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7个。[1]

沿革

唐代,属五贤乡集政里。

宋至清代,为集政下里。

民国初期,属第七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编查保甲设坑园、象纬2个联保,属第三区署。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2个联保合并成立象坑乡。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3月,并入厦宫乡;同年6月,改名象厦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第七区。

1952年4月,属第八区。

1954年9月,属第七区。

1955年9月,又属第八区。

1956年3月,属黄岐区。

1958年7月,撤区后设坑园乡;同年9月,成立公社。

1984年6月,撤社建乡。

1993年9月,析出东北9个村设立下宫乡。

2000年7月,撤乡建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坑园镇辖红厦、下园、坑园、象纬、颜岐、下屿、前屿、屿头8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27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1年10月,坑园镇辖8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坑园村宏达路122号。[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坑园镇地处连江县东部沿海、黄岐半岛西北部,东与下宫镇、安凯乡接壤,南与筱埕镇相连,西与官坂镇、浦口镇毗邻,北临罗源湾与罗源县碧里乡相望。 辖区总面积24.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坑园镇境内地势以山丘为主,从西部绕过南面直至东部皆是重峦叠嶂,北部濒临罗源湾。主要山脉有燕峰山脉,最高峰鸡笼山,位于坑园村东侧海拔439.3米,最低点凤尾鼻位于下屿村北侧海拔10米。

气候

坑园镇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21℃,最高气温38℃,最低-3℃,年降雨量为1350毫米,无霜期达350天。年平均水温19.6℃。

水文

坑园镇境内有3条溪流,流域面积5.3平方千米。

自然灾害

坑园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台风等。台风灾害每年均有发生。

自然资源

截至2011年末,坑园镇耕地面积0.3万亩,人均0.1亩。

人口

2011年末,坑园镇辖区总人口2.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296人,城镇化率19.0%;流动人口46人。总人口中,男性1.2万人,占52.4%%;女性1.1万人,占47.6%; 14岁以下2939人,占13.0%;15~64 岁17610人,占77.8%; 65岁以上2088人,占9.2%。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2465人,占99.2%;有少数民族畲族172人,占总人口的0.8%。2011年,坑园镇人口出生率12.1‰,人口死亡率4.4‰,人口自然增长率7.7‰。

截至2019年末,坑园镇户籍人口有24770人。[3]

经济

综述

2011年末,坑园镇财政收入1735.7万元,比上年增长81.3%,其中地税1280.1万元、国税338万元;非税收性收入117.2万元。农村信用社各类存款余额9240万元,比上年增长33.3% ,各项贷款余额11073万元,比上年增长21%。农民人均纯收入7112元。

2019年,坑园镇有工业企业14个,其中规模以上6个,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7个。

第一产业

坑园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甘薯为主,2011年,坑园镇粮食产量1300吨,人均57千克,其中水稻664吨,花生39吨;蔬菜种植面积78.7公顷,产量728吨。坑园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为主。2011年,坑园镇生猪饲养量2040头,年末存栏788头;羊饲养量779只,年末存栏360只;牛饲养量78头,年末存栏50头;家禽饲养量13285羽,上市家禽4320羽。2011年,坑园镇生产禽蛋29吨;畜牧业总产值253.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0.4%。2011年,坑园镇农业总产值达到6.5亿元,比上年增长10.8%。

坑园镇渔业以种植海带,养殖牡蛎、美国红鱼、石斑、对虾、蟹等为主,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海域面积0.1平方千米、滩涂0.1平方千米。2011年,坑园镇人工海水养殖贝类400公顷,产量2万吨;网箱养鱼12700箱,产量5万吨;拥有各类捕捞渔船83艘,其中从事境外远洋作业船舶达6艘,捕捞水产5400万吨;水产品总产量57811万吨。

第二产业

2011年,坑园镇工业总产值达到54.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职工2780人,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有3家。

第三产业

2011年末,坑园镇有农贸市场6个,面积4650平方千米,小型超市27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零售额1190万元。业务收入20万元。全年电信业务总收入412万元。[4]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坑园镇有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635人,专任教师22人;小学3所,在校生409人,专任教师5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初中2所,在校生484人,专任教师7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6.9% ,小升初升学率100% ,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坑园镇有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农家书屋8个,建筑面积160平方米,藏书9600册。

2011年末,坑园镇有体育场地34处,体育社团1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人。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门球、乒乓球竞赛等。共安装健身器材17个村,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坑园镇有公立卫生院1所;病床20 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9张,固定资产总值13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4人,其中执业医师4人,执业助理医师4人,注册护士4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0万人次,住院手术5台次,出院病人0.03万人次。

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922.7/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0733人,参合率99%;孕产妇死亡率0/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均为0‰。

社会保障

2011年末,坑园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79户,人数398人,支出51132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2人,支出3384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409人次,共支出20450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5人,接收军队离退休干部1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8.7万元,比上年增长83.4%。

环境治理

2007年5月,坑园镇完成第一座10吨焖烧炉主体工程,并作为福州市第一炉率先在全市点火成功。第二期于2008年动工新建垃圾焖烧炉1座,日处理量13吨,扩建垃圾堆放场及分拣场各100平方米。

广播电视

1970年3月,坑园镇坑园广播站开通,到各村有240杆千米。各村设广播室,村道各角落有20杆千米,广播覆盖率达100%。各村广播喇叭计32只,入户率100%,通响率100%。

2011年末,坑园镇中央电视台、省市县电视台开通32频道。全镇有线电视用户30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坑园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点2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2.5万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1万笔,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800件,征订报纸1.7万份、期刊3300册。坑园镇有电信服务网点3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000门。固定电话用户3235户,比上年增加356户;光缆线路总长达3.4千米,主干电缆1.6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1500个,其中已占用端口总数1045个;宽带接入用户963户,比上年增加156户,移动电话用户10558户,比上年增加2232户;光缆线路总长4.7千米。[5]

基础设施

给排水

2011年末,坑园镇区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3.5千米,生产能力100吨/日,生活用水2.6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95%以上,年人均生活用水20吨。

供电

2011年末,坑园镇区10千伏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2台,总容量630兆伏安,高压输电线路5条,总长度180千米,用电负荷25748千瓦,是连江电网确定的2个重点220千伏电网之一。年售电量累计完成0.5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9.9%,供电可靠率99.5%。

能源

2011年末,坑园镇拥有600兆瓦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4台,7万吨级煤码头1座和1万吨级重件码头1座,总装机容量240万千瓦。

园林绿化

2011年,坑园镇区公园5个,公园面积1.1公顷。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坑园镇早年境内多坑沟,后由村民开发成田园,故名。

交通运输

2011年,坑园镇可门港疏港公路已建成通车。铺设总里程8.1千米的135县道红下至象纬段水泥路面,改扩建并铺设了长730米的连黄公路接可门电厂水泥路。总长14.1千米可门疏港公路,起点位于浦口镇官岭村,往东北方向穿越莲花山,经坑园镇至可门港区。2011年,坑园镇过往客运车72000余班。年客运量80万人次,出租车50辆。2011年末,坑园镇镇区道路总长度4.5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1.2米,道路铺装面积15.6平方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4.2平方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