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坐在门口的老奶奶(代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坐在门口的老奶奶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坐在门口的老奶奶》中国当代作家代娟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坐在门口的老奶奶

有了这春天的阳光雨露,墙头上的草又发出了嫩芽。邻家老奶奶依旧坐在门口守望着什么。

听村里总喊她“窝囊家的”,这也是奶奶叫了大半辈子的名字。我曾问过奶奶叫什么名字,也许是习惯了现在的称呼,想了片刻之后奶奶说:“俺是孝字辈的,叫孝贞,俺还会写呢。”一边说着一边俯下她较小的身躯随手捡来一根枯干的树枝便在地上写着她的名字。写完后奶奶害羞的说到一辈子就会写这俩字。奶奶写的字我着实不感兴趣,那双小脚却被我盯着久久不肯放过。也许那一双小脚就足以代表那一个年代。奶奶总是爱笑,好像每天都有极好的心情,笑得没有多么的灿烂,却是一如既往的平和。也许就连岁月特别的钟情于她,所以才在她的脸上勾勒出了如此深刻的印迹,本是方形轮廓的脸颊也变得略加长了一些,也仿佛一条皱纹就描绘出了一个故事。她那稀疏的白发总是松散的梳到脑后,添一根麻绳辫了两下便又紧紧地绾成了疙瘩,除了这跟灰色麻绳,再没有了任何装饰。就连嘴巴周围也布满了皱纹,也许是皱纹太深的缘故,竟隐藏了她嘴角处的那一颗小黑痣,不仔细瞅竟真的消失了那颗痣。再仔细瞅瞅,脸上多了些许老年斑,颜色略浅,不仔细看依旧只见布满皱纹稍加泛黄的脸。穿了几十年的月白色的斜襟盘扣布衫也早已失掉了最初的颜色。手背也皱皱巴巴的只剩肉皮,轻轻一捏便可以捏起来挺长,中指第二节上的顶针自从戴上便再没有摘下来过,无论是洗脸还是其他。再看那细长的长满老茧的手指也已变形,握东西有点吃力。她儿子跟她说这是风湿关节病,要带老人家去城里看看,奶奶总笑着说“干活不碍事。”说着便又在她的针线簸箩里翻找着什么。那个针线簸箩的边沿上用废旧花布料整整缝了一圈,簸箩底面上缝着一不知绣的什么花的布料,红色花瓣恰到好处的缝在簸箩底面的正中央,甚是好看,也正是这快布料才得以让这个针线簸箩还勉强能用。尽管奶奶已八十多岁高龄,但眼睛一点也不花,穿针引线丝毫不受影响,眼窝已深陷,眼眸却依旧透着明亮,是经历过岁月洗礼之后的透亮。而那时贪吃的我总追着奶奶要糖块,奶奶也总喊我“馋 丫头”。

奶奶闲来无事总爱坐在门口,而幼小的我品味着从那以后再在没有过的甜甜的味道,墙头上的草随风摇晃着身体,似乎每一次随风倾倒都是为了风雨过后的完美绽放,面对风,也许低头就是它的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生存方式。

奶奶总爱笑,也不知何时起,奶奶耳背的厉害,竟连我贴在她耳边大声说笑也听不见了,也许是耳背的缘故,无论人们说什么她总用笑容作为回应。

后来,奶奶的儿子回来接她去城里住,奶奶没应允。再后来奶奶去世了,没有生病,也没受一天罪。再后来,奶奶住的小土屋坍塌了,而那一株曾为生命低头的墙头草却回到了大地母亲的怀抱。再后来,我长大了,听人们说起过奶奶的故事。奶奶出生在一个叫“庙上”的地方,家里是财主,抗日战争时期父母被杀害,她和她的妹妹失散在逃亡的路上。记不起是哪年哪月,她只身一人来到了村里,从此便在此扎了根。也记不起具体哪一天哪一刻,因为有人举报她是财主家的子女,她的丈夫为了护她被“文化大革命”革去了性命。从此她和儿子相依为命生活在这个陌生又熟悉的村庄里。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已为人母。我仍能清楚的记起奶奶的音容笑貌。我似乎明白了奶奶的双眸为何有着超越凡尘的透亮。透过平和的笑容我也似乎看到了奶奶深深隐藏于心底的那片海。更隐约读懂了她为何钟情于门口守望,她在守望城里的儿子回家吃饭,守望失散的妹妹能找到回家的路,守望着天堂的父母和丈夫不再遭受战争的杀戮,也守望着墙头上的草如期绽放。

守望![1]

作者简介

代娟,出生于1988年。热爱文学,业余写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