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地骷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地骷髅
630d064977b40fcb7e9ee1b6992427d1.jpg
圖片來源 https://www.dayi.org.cn/cmedical/300444#0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地骷髅

汉语拼音:Dì Kū Lóu
别名:仙人骨、出子萝卜、老萝卜头、老人头、地枯萝、气萝卜、枯萝卜、空莱菔、老萝卜
性味归经:味甘、微辛,性平。归脾、胃、肺经。无毒
功能:行气消积,化痰,解渴,利水消肿
主治:食积气滞,腹胀痞满,痢疾,咳嗽痰多,消渴,脚气,水肿

地骷髅

地骷髅,中药名。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RaphanussativusL.开花结实后的老根。具有行气消积,化痰,解渴,利水消肿之功效。常用于食积气滞,腹胀痞满,痢疾,咳嗽痰多,消渴,脚气,水肿。[1]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地骷髅

拼音名:Dì Kū Lóu

英文名:old Radish root

别名:仙人骨、出萝卜、老卜头、老人头、地枯萝、气萝卜、枯萝卜、空莱服、老萝卜。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phanus sativus L.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

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莱服Raphanus sativus L.开花结实老根。

采收和储藏

待种子成熟后,连根拨起,剪除地上部分,将根洗净晒干,贮干燥处。

原形态

莱菔 二年生或一年生草本,高30-100cm。直根,肉质,长圆形、球形或圆锥形,外皮绿色、白色或红色。茎有分枝,无毛,稍具粉霜。基生叶和下部茎生叶大头羽状半裂,长8-30cm,宽3-5cm,顶裂片卵形,侧裂片4-6对,长圆形,有钝齿,疏生粗毛;上部叶长圆形,有锯齿或近全缘。总状花序项生或腋生;萼片长圆形;花瓣4,白色、紫色或粉红色,直径1.5-2cm,倒卵形,长1-1.5mm,具紫纹,下部有长5mm的爪;雄蕊6,4长2短;雌蕊1,于房钻状,柱头柱状。长角果圆柱形,长3-6cm,在种子间处缢缩,形成海绵质横隔,先端有喙长1-1.5mm;种子1-6颗,卵形,微扁,长约3mm,红棕色,并有细网纹。花期4-5月,果期5-6月。

地骷髅

生境分部

原产我国,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且有大量的栽培品种。

性状

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长20-25cm,直径3-4cm,微扁,略扭曲,紫红色或灰褐色,表面不平整,具波状纵皱纹或网状纹理,可见横向排列的黄褐色条纹及长2-3cm的支极或支根痕;顶端具中空的茎基,长1-4cm。质轻,折断面淡黄我而疏松。。气微,味略辛。

炮制

水洗,稍润,顶头切成2.5cm长的小段,晒干。

性味

甘;辛;平

归经

肺;肾经

功能主治

行气消积,化痰,解渴,利水肖肿。主咳嗽痰多;食积气滞;腹胀痞满;痢疾;消渴;脚气,水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或入丸、散。

各家论述

  • 1.《纲目拾遗》:能大通肺气,解煤炭熏人毒。
  • 2.《分类草药性》:止咳化痰,消肿气,面积,治痢症。
  • 3.《天宝本草》:消痰,除积聚。诸般气滞,肚腹胀满。
  • 4.《现代实用中药》:利尿退肿。
  • 5.《贵州民间方药集》:煮水可治冻疮,洗脚可减少脚汗。[2]

摘录

中华本草

参考资料

  1. 地骷髅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2. 地骷髅中医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