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地震前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地震前兆

来自网络的图片

地震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在应力应变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质发生如地震活动、地表的明显变化以及地磁、地电、重力等地球物理异常,地下水位、水化学、动物的异常行为等。

概括性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也称地震异常)。它包括地震微观异常和地震宏观异常两大类。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地震前兆

外文名; Earthquake precursor

又名; 地震异常

科学依据; 无

类别; 民间说法

典型代表; 地光、动物异常、地震云等

民间说法; 动物异常举动 公元前373年,历史学家们记录了地震发生前几天动物

的逃窜现象,包括了老鼠,蛇,黄鼠狼等。几千年来,出现了许多关于动物预感地震的谣传,鲶鱼疯狂游动,鸡停止下蛋,蜜蜂离开蜂巢等等。无数的动物主人声称目睹了它们地震前奇怪的行为。动物感觉到了什么一直以来是一个谜。一种理论认为,动物能够感知地震前地下释放出来的某种气体或者地下的电性变化,才会有如此奇怪的反应。

地震是一种突发现象,自从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后产生了地震学这门学科后,地震学家们就一直在试图寻找预测地震的方法,民间流传的地震前动物异常也被许多科学家所重视。

地震学家们在日本,加利福尼亚等地震频发的地区对动物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希望能够发现动物的举动与地震的关联。但是多年的研究并未有很好的进展。"我们面前摆着很多的民间传说," 美国地质勘探局的地球物理学家Andy Michael说,"动物的举动被太多的因素所干扰,交配,捍卫领地,掠食等等。我们很难从中找到与地震相关联的举动。"

中国在1975年成功预测了海城大地震,给当时在研究动物异常行为的地震学家们一线希望。但是他们后来发现,中国的地震学家是根据大地震前震做出的预测,并未与动物有任何关系。有些心理学家认为,人们之所以会在地震后报告动物的异常举动,是因为"心理聚焦反应"(the psychological focusing effect)。人们只会在地震或其他灾难发生后才"记起"动物奇怪的行为,如果地震没有发生,人们就不会记得这些奇怪的行为。

地震云 地震云被民间认为是地震即将到来的又一标志。地震云在古代就有记载,印度学者伐罗诃密希罗(Varahamihira)在他的书中提到了地震前夕奇怪的天气。在现代依然有一部分人声称观察到云与地震的关联,科学家们也在对此进行研究。目前地震学界认为,地震和云没有关联。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认为:"地震是固态地理的现象,现在没有充分的事实证明地震与天气二者间有内在关联性。到目前为止,除了事后分析之外,还没有真正的证据证明可以通过卫星云图来预测地震的发生。"

氡气释放 有报告称1995日本神户地震前地表氡气含量增加了10%,有一些房子的地下室被检测出氡气。这一现象仍在为科学家们所研究中,并没有得出结论称地表氡气的释放和地震相关联。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异常现象称为地震的宏观异常。地震宏观异常的表现形式多样且复杂,异常的种类多达几百种,异常的现象多达几千种,大体可分为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地震云、气象异常等

宏观异常

水异常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无雨水质浑,天旱井水冒。""水位变化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生物异常

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害气体的侵入等等。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的反应。如一个地区的重力发生变异,某些动物可能能通过它的平衡器官感觉到;一种振动异常,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也许能够察觉出来;地震前地下岩层早已在逐日缓慢活动,呈现出蠕动状态,而断层面之间又具有强大的摩擦力,于是有人认为在摩擦的断层面上会产生一种每秒钟仅几次至十多次、低于人的听觉所能感觉到的低频声波。人只能感觉得到每秒20次以上的声波,而动物则不然。那些感觉十分灵敏的动物,在感触到这种声波时,便会惊恐万分、狂躁不安,以致出现冬蛇出洞,鱼跃水面,猪牛跳圈,在浅海处见到深水鱼或陌生鱼群。鸡飞狗跳等异常现象。动物异常的种类很多,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动物、冬眠动物、鱼类等等。

地震前动物反应以及动物的异常表现:

牛、马、驴、骡:惊慌不安、不进厩[jiù]、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

猪: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拱圈、越圈外逃。

羊: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越圈逃跑、闹圈。

狗:狂吠不休、哭泣、嗅地扒地、咬人、乱跑乱闹、叼着狗崽搬家、警犬不听指令。

猫:惊慌不安、叼着猫崽搬家上树。

兔:不吃草、在窝内乱闹乱叫、惊逃出窝。

鸭、鹅:白天不下水、晚上不进架、不吃食、紧跟主人、惊叫、高飞。

鸡:不进架、撞架、在架内闹、上树。

鸽:不进巢、栖于屋外、突然惊起倾巢而飞。

鼠:白天成群出洞、像醉酒似的发呆、不怕人、惊恐乱窜、叼着小鼠搬家。

蛇:冬眠蛇出洞在雪地里冻僵、冻死、数量增加、集聚一团。

鱼:成群漂浮、狂游、跳出水面、缸养的鱼乱跳、头尾碰出血、跳出缸外、发出叫声、呆滞、死亡。

蟾蜍(癞蛤蟆):成群出洞。

古语动物反常的情形,也有几句顺口溜:

震前动物有预兆,密切监视最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应,如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与异常繁茂等。

气象异常 人们常形容地震预报科技人员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这的确有道理。地震之前,气象也常常出现反常。主要有震前闷热,人焦灼烦躁,久旱不雨或阴雨绵绵,黄雾四散,日光晦暗,怪风狂起,六月冰雹(飞雪)等等。

如:

射线云:浮云在天空会呈极长的射线形,射线中心指向的位置就是中心地震的位置,这样的射线云很容易被人们观察到。

地震云:地震云是非气象学中云体分类的一种预示地震的云体,在地震发生前云体的颜色为:白色、灰色、橙色或者橘红色。地震云的特点:大风不易改变其形态,天空和云有明显的分界线,多出现波状。目前地震云的形成没有统一的理论,只有一些假说。

地震云的形成有三种说法:

热量学说:地震即将发生时,因地热聚集于地震带,或因地震带岩石受强烈引力作用发生激烈摩擦而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从地表面溢出,使空气增温产生上升气流,这气流于高空形成"地震云",云的尾端指向地震发生所在地。

电磁学说:地震前岩石在地应力作用下出现"压磁效应",从而引起地磁场局部变化;地应力使岩石被压缩或拉伸,引起电阻率的变化,使电磁场有相应的局部变化。由于电磁波影响到高空电离层而出现了电离层电浆浓度锐减的情况,从而使水汽和尘埃非自由的有序排列从而形成了地震云。

氡气成因说:正常存在于地层中的由多种带电荷的放射性同位素组成的氡气,受板块运动的挤压下,其正常释放到大气中的数量会在板块应力累积和地应力突变时,发生跳跃式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在大气层中与游离水分子产生宏观的云室效应,就是我们看到的地震云,地震云实际上是地氡的释放轨迹。地氡是地震常规检测的指标元素。由多种带电的放射性同位素构成的氡气具备云室效应和地震前氡气的突变都是实测证明了的,地震云是由有板块运动导致的氡气过量集中释放,在大气中和游离的水分子形成宏观的云彩(云室效应),所以地震云的氡气成因论是具备理论和实践基础的。

地震云详细形态简易分析:

如果地震云的长度很长,则距离发生地震的时间就越近;如果地震云的颜色看上去很深,则所对应的地震的深度就很深;如果地震云持续的时间很长,则所对应的震中就越近;如果地震云得颜色为灰色,则说明地震很严重。

地声异常 地声异常是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声音。其声有如炮响雷鸣,也有如重车行驶、大风鼓荡等。当地震发生时,有纵波从震源辐射,沿地面传播,使空气振动发声,由于纵波速度较大但势弱,人们只闻其声,而不觉地动,需横波到后才有动的感觉。所以,震中区往往有"每震之先,地内声响,似地气鼓荡,如鼎内沸水膨涨"的记载。如果在震中区,3级地震往往可听到地声。地声是地下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其所含的液体、气体运动变化的结果,有相当大部分地声是临震征兆。掌握地声知识就有可能对地震起到较好的预报预防效果。

地光异常 地光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光亮,其颜色多种多样,可见到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混合色,如银蓝色、白紫色等,但以红色与白色为主;其形态也各异,有带状、球状、柱状、弥漫状等。一般地光出现的范围较大,多在震前几小时到几分钟内出现,持续几秒钟。中国海城、龙陵、唐山、松潘等地震时及地震前后都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发光现象。地光多伴随地震、山崩、滑坡、塌陷或喷沙冒水、喷气等自然现象同时出现,常沿断裂带或一个区域作有规律的迁移,且与其他宏观微观异常同步,其成因总是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且受地质条件及地表和大气状态控制,能对人或动、植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异常报告,都在震前几秒钟至1分钟左右目前我们所掌握的地光。如海城地震,澜沧、耿马地震等都搜集到了类似的报告。

地气异常 地气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雾气,又称地气雾或地雾。这种雾气,具有白、黑、黄等多种颜色

,有时无色,常在震前几天至几分钟内出现,常伴随怪味,有时伴有声响或带有高温。

地动异常 地动异常是指地震前地面出现的晃动,科学上将他称为前震(foreshock)。前震的定义是:所有先于最大震级的震动都称作前震。有些前震人可以感觉得到。最为显著的地动异常出现于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之前,科学家们也通过前震对海城地震做出了准确预报。从1974年12月下旬到1975年1月末,在丹东、宽甸、凤城、沈阳、岫[xiù]岩等地出现过17次地动。

地鼓异常 地鼓异常指地震前地面上出现鼓包。1973年2月6日四川炉霍7.9级地震前约半年,甘孜县拖坝区一草坪上出现一地鼓,形状如倒扣的铁锅,高20厘米左右,四周断续出现裂缝,鼓起几天后消失,反复多次,直到发生地震。与地鼓类似的异常还有地裂缝、地陷等。

电磁异常 电磁异常指地震前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的异常。最为常见的电磁异常是收音机失灵,在北方地区日光灯在震前自明也较为常见。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前几天,唐山及其邻区很多收音机失灵,声音忽大忽小,时有时无,调频不准,有时连续出现噪音。同样是唐山地震前,市内有人见到关闭的荧光灯夜间先发红后亮起来,北京有人睡前关闭了日光灯,但灯仍亮着不息。

电磁异常还包括一些电机设备工作不正常,如微波站异常、无线电厂受干扰、电子闹钟失灵等。

经验诗歌

一.地下水异常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无雨水质浑,天旱井水冒。

水位变化大, 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 有的变味道。

二.生物异常

骡马牛羊不进圈,鸭不下水狗狂叫。

老鼠搬家往外逃,鸽子惊飞不回巢。

冰天雪地蛇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

三.其他

临震前,一瞬间,地声隆隆电光闪。

大震将至要果断,迅速行动快避险。

恐怖极了的鱼

据蔡家堡、北戴河一带的渔民说,鱼儿像疯了一般。在1976年7月28日前后,各种鱼儿纷纷上浮、翻白,极易捕捉,渔民遇到了从未有的好运气。歧门河闸附近,光着身子的孩子们用小网兜鱼,鱼儿简直是往网里跳,数小时就能兜几十斤鱼。

唐山市赵各庄煤矿陈玉成说,1976年7月24日,他家里的两只鱼缸里的金鱼,争着跳离水面,跃出缸外,把跳出的金鱼放回去,金鱼居然尖叫不止。

唐山柏各庄养鱼场的霍善华介绍说,1976年7月25日,鱼塘中一片哗啦啦的响声,草鱼成群跳跃,有的跳离水面一尺多高。更有奇者,有的鱼尾朝上头朝下,倒立水面,竟螺旋一般飞快地打转。

唐山以南天津大沽口海面,"长湖"号油轮的船员介绍,1976年7月27日那天,油轮周围的海蛰忽然增多,成群的小鱼急促地游来游去,放下钩去,片刻就能钓上一百多条。

马的异常

饲养场的马全部挣断了缰绳,大声怪叫着,争先恐后跃出马厩,在大路上撒蹄狂奔!

植物异常

在26、27日间唐山某竹林的竹子突然大面积开花衰败,松树叶也大面积的掉落。唐山某个地震研究所发现他们养的几棵含羞草出现了白天叶片闭合晚上舒展的异常情况,直到27日9时许他们养的含羞草全部闭合,28日3点42分53.8秒发生地震。

失去"理性"

唐山以南天津大沽口海面,"长湖"号油轮的船员目睹,1976年7月25日,油轮四周海面的空气吱吱地响,一大群深绿色翅膀的蜻蜓飞来,栖在船窗,桅杆和船舷上,密匝匝的一片,一动不动,任人捕捉驱赶,一只也不起飞。不久,船上的骚动更大了,一大群五彩缤纷的蝴蝶、土色的蝗虫、黑色的蝉,以及许许多多麻雀和不知名的小鸟也飞来了,仿佛是不期而遇的大聚会,最后飞来一只色彩斑斓的虎皮鹦鹉,傻傻地立在船尾一动不动。

天津市郊木场公社和西营门公社都看见成百上千只蝙蝠,大白天在空中乱飞。

唐山以南宁河县潘庄公社西塘坨大队一户社员家,从1976年7月25日起,房梁下的老燕就象发疯一样,每天将小燕从巢里抛出去,主人将小燕捡回去,随即又被老燕抛出去。1976年7月27日,老燕带着剩下的两只小燕飞走了。

1976年7月27日,迁安乡社员看到,蜻蜓如蝗虫般飞来。飞行队伍宽一百多米,自东向西,持续约15分钟之久。蜻蜓飞过时,一片嗡嗡地响声,气势之大,

大迁徙

1976年7月27日,唐山地区滦南县王盖山的人们亲眼看见成群的老鼠在仓惶奔蹿,大老鼠带着小老鼠跑,小老鼠们则相互咬着尾巴连成一串。有人感到好奇,追着打,好心人劝阻说:"别打啦,怕是要发水"

7月25日上午,抚宁县,有人看到一百多只黄鼠狼,大的背着或叼着小的挤挤挨挨地从古墙洞钻出,向村内大转移。天黑时分,有十多只在一棵核桃树下乱转,当场被打死5只,其余的则在不停地哀嚎,有面临死期的恐慌感。26日、27日,这群黄鼠狼继续向村外转移,一片惊慌气氛。

敏感的飞虫、鸟类及大大小小的动物,比人类早早地迈开了逃难的第一步。然而人类却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来自大自然的警告。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一场毁灭生灵的巨大灾难已经迫近了。

不明信息

唐山东南的海岸线上,浪涛在发出动人心魄的喧响。7月下旬起,北戴河一带的渔民就感到疑惑:原来一向露出海面的礁石,怎么一下被海水吞没了。距唐山较近的蔡家堡至大神堂海域,渔民似乎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从来是碧澄澄的海水,为什么变得一片浑黄?在不平静的海的深处,就象有一条传说中的龙尾在摆动,在搅动着海底深处的泥土。在25、26、27日晚秦皇岛北戴河一代出现了海火从25-27日日渐增强最后出现了更神奇的海火,有几个渔民看到了几个圆柱形的生物发着蓝色的光排成整齐的一列迅速游动着,渔船驶过海面时溅起的海水真的像跳动的火苗。

据当时在秦皇岛附近水域中作业的一位潜水员说,他看见了一条彩色绚丽的光带,就象一条金色的火龙,转瞬即逝。

在唐山地区滦县高坎公社有一口水井,这口井并不深,平时用扁担就可以提水,可是在1976年7月27日这天,有人忽然发现扁担挂着的桶已经够不到水面,他转身回家取来井绳,谁知下降的水又忽然回升了,不但不用井绳,而且直接提着水桶就能打满水!那些天,唐山附近的一些村子里,有些池塘莫名其妙地干了,有些地方又腾起水柱。水!忽降忽升的水!它在向人类传递大自然的什么信息呢?

距唐山二百多公里,海拔1350米的延庆县佛爹顶上的一台测雨雷达,以及附近一台空军警戒雷达,26日、27日,连续收到来自京、津、唐上空一种奇异扇形指状回波,这种回波与海浪干扰、晴空湍流等引起的回波都不一样,使监测人员十分惶惑。而京、津、唐人们就在这个强大的磁场中毫无知觉的穿行。

1976年7月27日,唐山北部一个军营里,几个士兵惊叫起来,他们发现地下的一堆钢筋,莫名其妙地迸发出闪亮的光,仿佛一个隐身人在那里烧电焊。

在京、津、唐地区,半夜不少人家中关闭的日光灯依然奇怪地亮着。

在唐山林西矿区,飘来一股淡黄色的烟雾,它障人眼目,令人迷惑。人们被那股异味熏糊涂了,他们已经看不清这世界的面目,更弄不清大自然正在酝酿着什么样的悲剧。如果这些奇异的信息都能够及时地被采集、被集中、被传送、被处理,那么对这场灾祸的描述也许完全可能是另一个样子。遗憾的是机会丧失了!人们眨着迷惑的眼睛,迷迷蒙蒙、不知不觉地走到1976年7月27日深夜。

毁灭前兆

唐山市郊栗园公社茅草营大队王财在深夜12点钟看完电影回家,看见4只鸭子依然站在门外,一见主人,它声叫起来,伸长脖子,张开翅膀,摇摇晃晃地扑来,王财走到哪儿,它们就追到哪儿,拼命地用嘴拧他的裤腿。唐山市郊栗园公社的王春衡,亲眼看见他二大爷家里的猫隔着帐子挠人,非把人挠醒不可。

那一夜,唐山周围方圆几百公里的地方,人们都听见了长时间的尖厉的犬吠。

唐山市殷各庄公社大安各庄李孝生养的那只狼狗,那一夜死活不让他睡觉,狗叫不起他,便在他的腿上猛咬了一口,疼得他跳起来,追打这条忠实的狗。

丰南县毕武庄公社李极庄大队刘文亮,深夜被狗叫吵醒;当时他家的狗在院内使劲挠着他的房门,他打开门放狗进来。狗却要把他拖出屋去。

唐山市遵化县刘备寨公社安各寨大队张洪祥家的狗也叫个不停,一直叫到张家的人下床,狗在张洪祥兄弟的腿上咬了一口,像引路似的,奔向屋外。

丰南县阑高庄公社于北大队王有才妻那天晚上由公社回家,刚走到门口,家里的公狗突然在门口向她扑来,阻挠她进院。

张春柱被一阵"吱吱"的叫声惊醒,他养的415只貂,像炸营一样在笼里乱跳,惊恐万状。

与此同时,丰润县白官屯公社苏官屯大队养鸡场也出现一片混乱:1000多只鸡来回乱串,上窗台咯咯怪叫。

3点多,丰润县左家坞公社扬谷塔大队的一百多匹马全部挣断缰绳,争先恐后跑出马厩,在大路上撒蹄狂奔。

昌黎县有几个看瓜员,看到距离他们二百多米远的上空忽然明亮起来,照得地面发白,西瓜地中的瓜叶、瓜蔓清晰可辨。"怎么,天亮了?"但是一看表才3点多钟。正奇怪,天又变暗了,又如墨染的一般。

接着,唐山多个地区出现了红色,蓝白色的地光。闪来闪去。地下发出轰隆隆"的声音,在唐山站买票的张克英被隆隆声吓得不轻,而在屋子里睡觉的许和平大脑中只有一个印象:不是雨不是雷是地震。在医院值班的李洪义听到了像撕布一样的地声,一个农民在忙完回家的路上看到了地下冒出的火球,接着他就像挨了一个扫堂腿倒在了地上。天边闪现出电弧地光。击中了一个变电站,半个唐山都没电了。"唰"的一声,天边出现了一条光带,周围一片寂静。惊天动地的唐山大地震发生了。

识别方法

自然界的许多奇异变化,并不都是地震前兆,所以发现异常后,要注意与非震干扰因素加以区别。

一般来说,产生非震的动物异常的因素有天气变化(如鱼类上浮,蛙类迁徙)、生理变化(如动物生病、发情)、环境变化(如水体污染)、敌害侵扰等等。产生非震的地下水异常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包括气候(降水、蒸发、气温、气压等)、水文、地质、土壤、生物等几个方面;人为因素:包括灌溉、开采、注水、排水等等。产生非震的植物异常的因素,是植物生长发育中遭病虫害或气象异变,地表形变等。

地震前的宏观异常的特点:

第一,这些前兆都受地质构造控制,呈条带状或与本地构造线一致的方向分布,未来震中区相对密集。

第二,这些异常在时间上有同步性、数量上有集中性,体现出种类多、范围广、数量大、反应强烈的特点。

观测方法

古代 记录地震的仪器叫地震仪。专门从事地震观测的台站叫地震台或测器台。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张衡就发明了世界第一台地震仪--"候风地动仪"。现代的地震仪已经采用了最先进的电子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甚至还有专门的海底地震仪和深井(钻孔)地震仪。相当一部分地震台站已经不需配备专人进行观测,就能自动记录地震信号,通过电缆或无线电波将信号自动传送到接收中心,再由计算机进行自动处理这叫做遥测地震台网,包括四川省在内,中国许多地区都已建立了现代化的遥测地震台网。此外,还有地电、地磁、重力、地形变、地下流体等地震前兆观测台站。

现代 解放前,旧中国只有一个地震台、三个地震工作人员,地震事业极为落后。解放后,新中国的地震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1957年.四川省第一个地震台--成都地震台,在成都西郊建立。1966年邢台地震后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中国的地震事业加快发展步伐,1971年成立了国家地震局(现中国地震局)经过近三十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地震观测台网已具规模,目前,中国已建立了1000多个现代化的地震台(含地方地震台),地震观测技术广泛应用了电子、无线电传输和数字化等高新技术。

异常现象 地震前,在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我们称之为地震前兆,它包括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两大类。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1)地震活动异常;(2)地震波速度变化;(3)地壳变形;(4)地下水异常变化;(5)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它化学成分的变化;(6)地应力变化;(7)地电变化;(8)地磁变化;(9)重力异常;(10)动物异常;(11)地声;(12)地光;(13)地温异常等等。当然,上述这些异常变化都是很复杂的,往往并不一定是由地震引起的。例如地下水位的升降就与降雨、干旱、人为抽水和灌溉有并。再如动物异常往往与天气变化、饲养条件的改变、生存条件的变化以及动物本身的生理状态变化等等有关。因此,我们必须在首先识别出这些变化原因的基础上,再来考虑是否与地震有关。

地震前动物的主要异常反应

大震前,飞禽走兽、家畜家禽、爬行动物、穴居动物和水生动物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大震前动物异常表现有情绪烦燥、惊慌不安;或是高飞乱跳、狂奔乱叫;或是萎靡不振、迟迟不进窝等。动物异常观测对地震预报具有一定的意义。震区群众总结出这样的谚语:震前动物有预兆,抗震防灾要搞好。牛羊驴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叫;兔子竖耳蹦又撞,鸽子惊飞不回巢;冬眠长蛇早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家家户户要观察,综合异常做预报。

动物震前异常反应的主要特点

(1)发生动物异常的前兆时间分布:大量震前动物异常的时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地震的前几天到震前几小时。(2)震前动物异常地区分布特点:一般地说,一个7级地震前的动物异常反应范围可达一、二百甚至数百公里。震级大,其异常分布范围也大;震级越小,异常的范围也越小。(3)震前动物异常与震级的关系:随着地震震级增大,动物异常的种类、数量、分布地区和反应的强烈程度都有相应的增加。一般说来,3级左右的地震前,个别动物出现异常反应。5级左右的地震前,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常见动物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异常。7级左右的强烈地震前,较大地区范围内,许多动物出现大量的强烈异常。动物异常反应与烈度的分布关系明显。烈度越高的地区,异常反应量越大。

对动物异常情况进行观察的方法

动物异常观察点应选在地震活动重点监视区域,选择周围环境安静,干扰和污染比较少的地点。观察点可设在动物园、气象站,有一定规模的饲养场和养殖场;最好与其它的前兆手段观测点合设或地点相近,便于资料的综合分析。观察动物的选择要注意来源方便与经济;普遍多见又易于观察的动物,如家鼠、泥鳅、鲶鱼、蛇、家鸽、鹦鹉和马、羊、猪、狗、鸡等家禽家畜等。圈养动物可作定点定时观察,并记录动物的行为活动、水温、气压环境变化等。条件不允许时,也可采取早、午、晚各观察一次或随时观察,并做详细记录。对于野生动物可作定线观察,早、午、晚定时各一次,记录所见到的各种动物的种类、数量和天气状况。观察结果要做到定时上报汇总,及时作出时--空分布图,进行综合分析。

地震发生前有些动物会有异常表现

震前地下水的异常现象

大震前,地下含水层在构造变动中受到强烈挤压,从而破坏了地表附近的含水层的状态,使地下水重新分布,造成有的区域水位上升,有些区域水位下降。水中化学物质成分的改变,使有些地下水出现水味变异颜色改变,出现水面浮"油花",打旋冒气泡等。地下水位和水化学成份的震前异常,在活动断层及其附近地区地区比较明显,极震区更常集中出现。灾区群众说: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 。

地下水有时也会出现异常

震前的地声

不少大震震前数小时至数分钟,少数在震前几天,会产生地声从地下传出。有的如飞机的"嗡嗡"声;有的似狂风呼啸;有的象汽车驶过;有的宛如远处闷雷;有的恰似开山放炮,地震带地声的分布很广,高烈度区更为突出。按灾区群众经验说根据地声的特点,能够判断出地震的大小和震中的方向,"大震声发沉,小震声音发尖;响的声音长,地震在远方;响的声音短,地震在近旁。"

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称为地震前兆、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早就开始认识到地震是有前兆的,并留下了丰富的关于地震前兆的记载。例如:1739年宁夏银川地震以后,有人就总结出地震与井水变化、动物不安、震前地下发声、天气反常现象之间可能存在某些联系。

古书《隆德县志》上出记载了古人总结的六种地震前兆现象。现代地震科学的深入研究表明,地震之前确实存在多种多样的前兆现象。地震前兆分为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

1.地震的宏观前兆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宏观前兆,简称宏观前兆。比较常见的有,井水陡涨陡落、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动物的习性异常,临震前的地声和地光等。

-旦发现异常的自然现象,不要轻易作出马上发生地震的结论,更不要惊慌失措,而应当弄清异常现象出现的时间、地点和有关情况,保护好现场,向地震部门或政府报告,让地震部门的专业人员调查核实弄清事情的真相。

2.地震的微观前兆

人的感官无法觉察,只有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测量到的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微观前兆,简称微观前兆,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地震活动异常。大小地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大地震虽然不多,中小地震却不少,研究中小地震活动的特点。有可能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

地形变异常。大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壳可能发生微小的形变,某些断层两侧的岩层可能出现微小的位移,借助于精密的仪器,可以测出这种十分微弱的变化,分析这些资料,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

地球物理变化。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区及其周围岩石的物理性质可能出现-些变化,利用精密仪器测定不同地区重力、地电和地磁的变化,也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地下流体的变化。地下水(井水、泉水、地下层中所含的水)、石油和天然气、地下岩层中还可能产和贮存一些其它气体,这些都是地下流体。用仪器测地下流体的化学成份和某些物理量,研究它们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3.地震观测台网

要捕捉地震的微观前兆,就必须建立覆盖面积地区的地震观测台网,进行长时间的精密观测。

地震是极其复杂的一种自然现象,即使在科学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也很难做到准确预测和预报,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则更加困难。翻检史籍,有很多专门记载地震现象的五行、祥异等门类,保存了古人对地震前兆的认识及对地震预兆认识的若干总结,其中也不乏科学的成分。

征兆之一:天象变化

古人往往将天象变化看成是地震的前兆,以日食现象最多,且多在两汉时期,愈至近世愈少。如《汉书》卷10《成帝纪第十》、卷27《五行志》,均记录了建始三年(前30年)日食之后的地震,说"冬十二月戊申朔,日有食之。夜,地震未央宫殿中"。为此,成帝诏令公卿等各思其执政过失,并令二千石及内郡国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谏言举过。在卷75《翼奉传》中,翼奉还引《小雅・十月之交篇》强调日食后必会发生地震,说"知日蚀地震之效昭然可明,犹巢居知风,穴处知雨",并认为"天变见于星气日食,地变见于奇物震动"。在《后汉书》卷5《孝安帝纪》中也载有东汉永初五年(111年)春正月丙戌,"郡国十地震"的前兆是:庚辰朔,日有食之。同书卷62《荀淑传》也说梁太后执政后,有日食地震之变,遂诏公卿举贤良方正对策。直到明代,日食后伴随地震的记载虽然相对减少了,但也仍见零星记载,如《明史》卷180《李森列传》有"明年夏,日食,琼山县地震"。

当然,直接视星相变化为地震前兆的记载也不少。如《晋书》卷118《姚兴载记》第十八下记载:义熙年间,"客星入东井,所在地震,前后一百五十六"。于是,公卿抗表请罪,但被姚兴否定。姚兴认为"灾谴之来,咎在元首;近代或归罪三公,甚无谓也"。在历代五行志中,记录了个别星象变化与地震的联系,如《宋史》卷49《天文志》记载:"彗、孛犯之,地震。"《虞乡县志》卷十《旧闻考》载,清同治元年(1862年)七月十五日夜,陨星如雨,继而地震,而且连震不断,"十月初七日,地震,十一月初七日,又震"。

关于星变与地震之间的关系,《明史》卷236《金士衡传》也有记载,尽管所载是在讥讽万历年间的政治昏暗,但是,对甘肃地震前四处灾异频发的情况作了详细综合记载,既反映了时人对异常灾异现象的认识程度,也保存了灾异发生呈连锁反应的珍贵资料。金士衡疏曰:"往者湖广冰雹,顺天昼晦,丰润地陷,四川星变,辽东天鼓震,山东、山西则牛妖,人妖,今甘肃天鸣地裂,山崩川竭矣。"并直言神宗"明知乱征,而泄泄从事,是以天下戏也"。从清人王弘祚对星变与地震关系的论述,也可窥见为什么时人把星变与地震联系在一起的原因。人们认为星变与地震与官场治政是密接相连的,认为治理有序,政治清明,就可以预防或消弭地震。于是,当康熙四年(1665年)清廷因"星变地震,求直言"时,王弘祚旋即疏言:"异星见,天失其常。地震,地失其常。挽回天地之变,首在率循人事之常。"康熙十八年(1679年)七月二十八日,京师大地震,魏象枢与副都御史施维翰也上疏陈述一个同样的道理。言:"地道,臣也。臣失职,地为之不宁,请罪臣以回天变。"[1]

参考文献

  1. 地震前兆有哪些现象?, 个人图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