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地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网络 的图片

地楼又名栝楼(学名: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是葫芦科,栝楼属多年生攀缘草本,长可达10米。

根状茎肥厚,圆柱状,外皮黄色。茎多分枝,无毛;叶互生,近圆形或心形,雌雄异株;

雄花数朵总状花序,少有单生,花冠裂片倒卵形,雌花单生,子房卵形,果实近球形,熟时橙红色,花果期7-11月。

分布于中国辽宁、华北、华东、中南、陕西、甘肃、四川、贵州和云南。

生于海拔200-1800米的山坡林下、灌丛中、草地和村旁田边。

因本种为传统中药天花粉和栝楼,故在其自然分布区内、外,广为栽培。分布于朝鲜、日本、越南和老挝。

栝楼有解热止渴、利尿、镇咳祛痰等作用。 种子含脂花肪油;

果实含三萜皂苷、有机酸、树脂、糖类、色素;根含蛋白质、皂苷、酸类。

基本信息

中文名:栝楼

学名: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

别称:瓜蒌天撤苦瓜山金匏

族:南瓜族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目:葫芦目

科:葫芦科

属:栝楼属

种:栝楼

分布区域:中国辽宁、华北、华东、中南、陕西、甘肃、四川、贵州和云南

形态特征

​攀援藤本,长达10米;块根圆柱状,粗大肥厚,富含淀粉,淡黄褐色。

茎较粗,多分枝,具纵棱及槽,被白色伸展柔毛。叶片纸质,轮廓近圆形,

长宽均约5-20厘米,常3-5(-7)浅裂至中裂,稀深裂或不分裂而仅有不等大的粗齿,

裂片菱状倒卵形、长圆形,先端钝,急尖,边缘常再浅裂,

叶基心形,弯缺深2-4厘米,上表面深绿色,粗糙,背面淡绿色,

两面沿脉被长柔毛状硬毛,基出掌状脉5条,细脉网状;

叶柄长3-10厘米,具纵条纹,被长柔毛。卷须3-7歧,被柔毛。

花雌雄异株。雄总状花序单生,或与一单花并生,或在枝条上部者单生,

总状花序长10-20厘米,粗壮,具纵棱与槽,被微柔毛,顶端有5-8花,

单花花梗长约15厘米,花梗长约3毫米,小苞片倒卵形或阔卵形,

长1.5-2.5(-3)厘米,宽1-2厘米,中上部具粗齿,基部具柄,

被短柔毛;花萼筒筒状,长2-4厘米,顶端扩大,径约10毫米,

中、下部径约5毫米,被短柔毛,裂片披针形,长10-15毫米,宽3-5毫米,全缘;

花冠白色,裂片倒卵形,长20毫米,宽18毫米,顶端中央具1绿色尖头,

两侧具丝状流苏,被柔毛;花药靠合,长约6毫米,径约4毫米,花丝分离,

粗壮,被长柔毛。雌花单生,花梗长7.5厘米,被短柔毛;花萼筒圆筒形,

长2.5厘米,径1.2厘米,裂片和花冠同雄花;子房椭圆形,绿色,长2厘米,径1厘米,花柱长2厘米,柱头3。

果梗粗壮,长4-11厘米;果实椭圆形或圆形,长7-10.5厘米,

成熟时黄褐色或橙黄色;种子卵状椭圆形,压扁,长11-16毫米,

宽7-12毫米,淡黄褐色,近边缘处具棱线。花期5-8月,果期8-10月。

药理作用

抗菌、抗癌作用。栝楼在体外对大肠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等有某些抑制作用。

水浸液(1:2)在体外对某些皮肤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在体外试验中,全栝楼煎剂(20%煎剂)对腹水癌细胞有致死作用。

并有人认为栝楼皮、栝楼仁均有效,但前者的作用较好。

种壳与脂肪油则无效。醇,醚提取物亦有效。60%醇提取物体外作用最好。

但动物试验,其作用不太显着,也不稳定;在体内,对肉瘤的作用比对腹水癌细胞的作用强一些。

祛痰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从瓜萎皮中分得的总氨基酸有良好的祛痰效果。

泻下作用

瓜篓含致泻物质,有泻下作用。瓜蒌皮作用较弱;仁作用强;瓜蒌霜则作为缓和。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瓜篓皮(35%)子(65%)水煎醇沉浓缩剂,

以及瓜蒌皮浸膏经阳离子树脂交换所得的部分制成的注射液(简称瓜蒌注射液),

均对豚鼠离体心脏有扩张冠脉的作用,而以后者更为显着。

每1ml灌注液中含生药量为2.5或50mg时,可使冠脉流量分别增加55%或71%。

在离体免心试验中亦有类似结果。瓜蒌注射液对垂体后时素引起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且能明显提高小鼠对常压、低压缺氧的耐受力;对预先皮下注射给予异丙肾上腺素的小鼠,

在低压缺氧情况下也能提高存活率,但并不延长司可巴比妥钠对小鼠的睡眠时间,

提示其提高耐缺氧能力的作用与中枢神经系统无关。

瓜蒌不同部位的扩冠作用强度为:瓜蒌皮>瓜蒌霜>瓜蒌子>瓜蒌仁>瓜蒌子壳。

抗菌作用

1:5-1:1瓜蒌煎剂或浸剂,在体外对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肠内致病菌有抑制作用;

并对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流感杆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及星形奴卡氏菌等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抗癌作用

1:5瓜篓煎剂在体外(玻片法)能杀死小鼠腹水癌细胞。

瓜蒌皮的体外抗癌效果比瓜蒌仁好,且以60%乙醇提取物作用最强。

自瓜蒌皮的醚浸出液中得到的类白色非晶体粉末也有体外抗癌作用,

动物试验表明,瓜蒌对肉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腹水癌的作用不明显。

亦有报道,瓜蒌制剂对小鼠移植性U-14、S-180等无效。

毒性

瓜篓注射液小鼠1次腹腔注射或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363±33g/kg和306±22g/kg。

麻醉犬1次静滴100g/kg(相当临床用量的100倍),

除在给药时血压有一过性的下降外,未见其它明显毒性反应。

犬亚急性毒性试验,每日30g/kg,静脉注射21天,

除个别犬在给药第3周胃纳较差和部分犬给药毕后出现肝细胞局部度浊肺外,也未见其它明显毒性反应。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辽宁、华北、华东、中南、陕西、甘肃、四川、贵州和云南。生于海拔200-1800米的山坡林下、灌丛中、草地和村旁田边。

因该种为传统中药天花粉和栝楼,

故在其自然分布区内、外,广为栽培。分布于朝鲜、日本、越南和老挝。

主要价值

药用别名

果裸(《诗经》),王菩(《吕氏春秋》),地楼(《本经》),泽巨泽冶(《吴普本草》),王白(《广雅》),天瓜(《尔雅》郭璞注),萯(《穆天子传》郭璞注),瓜葵(《针灸甲乙经》),泽姑黄瓜(《别录》),天圆子(《东医宝鉴》),柿瓜(《医林纂要》),野苦瓜(《贵州民间方药集》),杜瓜大肚瓜(《浙江中药手册》),药瓜(《四川中药志》),鸭屎瓜(《广东中药》)。[1]

炮制要点

当果实表面有白粉,变成淡黄色时,分批采摘,悬通风处晾干,即成全栝楼;

将果实从果蒂处剖开,取出瓜和瓤和种子,晒干即成栝楼皮;[2]

瓜瓤和种子放入盆内,加草木灰;雄株在栽种后第3年10月下旬挖取块根,

去净泥沙,刮去粗皮,小的切成10-20cm长,大的可纵剖成2-4瓣,晒干或烘干,即成天花粉。

參考來源

  1. 浙江中药手册,孔夫子旧书网
  2. 瓜蒌_中药材_,中医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