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在流光中优雅绽放--读杨华(不似天涯,是吾乡)(周晓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在流光中优雅绽放--读杨华(不似天涯,是吾乡)(周晓霞)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在流光中优雅绽放--读杨华(不似天涯,是吾乡)(周晓霞)》中国当代作家周晓霞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在流光中优雅绽放--读杨华(不似天涯,是吾乡)(周晓霞)

我承认自己是一只阅读的蜗牛,一本《不似天涯,是吾乡》在不知不觉中陪伴我穿越明媚的春光,熬过酷暑的燠热,走过气爽秋高,历经数九寒冬,在繁杂琐事中断续拜读完时,已然站在了新春的路口。而书的作者杨华也便从地铁的涌动人潮中,从英伦小筑的朴素简约里,从芒果街淅淅沥沥的春雨中,从天涯海角东坡书院的黛瓦青檐下,满含优雅隽永的书香气,夹杂着柴米油盐的烟火味儿,如洋桔梗或是多肉般,在逝者如斯的流光中优雅地绽放,带着她独有的光芒迈着坚定自信而欢快轻盈的步伐款款向我们走来,风情万种……

一、小意外,小遇见——内心柔软,常思感恩,深怀仁者的慈悲与善良

读杨华的文章最深的感受是自然亲切,温暖如春。其作品几乎难以找出宏大深远的鸿篇巨制,大多是聚焦于日常司空见惯的波澜不惊或是轻如鸿毛的芸芸众生的短篇随笔。最让人欣慰和感动的是:童年的孤独寂寞,贫困艰难并没有让她在成长中变得愤世嫉俗,偏执乖戾;常年处于体制内,耳濡目染,她却没有沾染上跋扈飞扬的气息或是熟视无睹的麻木。多舛的经历与丰富的阅历为她的性格打上了宽厚温暖的底色,让伊在起起落落纷纷扰扰的红尘中,在尔虞我诈风云诡谲的炎凉世态里,在举步维艰独自闯荡的“蓉漂”下,活成一股清流,一束亮光,绽放真我的风采——内心柔软,善良敦厚,善解人意,尊重弱小,深具悲天悯人的情怀,常怀感激感恩之心。常为生活中的小遇见、小惊喜而心潮起伏,感慨万千,温情四溢……

君不见“一碗材质简易做工简便的渗透童年味道的油汤饭却如此轻易破解心中的悬念,带来意想不到的笃定与安稳,坚定与信心”,让伊感慨“阅历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感恩“于困苦岁月铭刻的经历,习得的技能,锤炼的心性,是那么弥足珍贵,给人的精神世界烙印的底色总会让人受益终生!”以致于《一碗油汤饭》也能让伊“坐拥整个春天”;君不见《租客也是人》里的那位修空调的大叔一句“没关系,要安一个家哪怕再简单也挺不容易,别着急,慢慢来……放心,肯定会让你满意……”,而一位陌生的三轮车夫的一句《我相信你》,以及送一把《紫色洋桔梗》的那位偶遇的闺友和那个充满《烟火气》“自然拉起我骨瘦如柴的左手像是拉她外孙女的手”的陌生老太太,都让作者深感“只有尝试过艰辛,才易换位体会,感同身受替人着想”,“有些情谊不在华丽,经一点一滴走心的日常,一分秒时间的窖藏,历弥香”;萍水相逢的路人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温暖的话语,便让伊认识到“他们身上有一种温暖传递,有共通的良善谦卑温驯的特性”,觉得这是“人世间多么温暖的内心修养,多么美丽生活实相”,它们“被静水流深的岁月长河打磨,闪亮”;君不见,作者又将这一路收获的良善与感动传给那地铁口卖花的瘦小的老太太,“习惯性每天递过轻薄的纸币”买下一串《高楼下的黄桷兰》,传递给母亲节那天,机场洗手间的帮我抽取纸巾的清洁阿姨,《给母亲一颗苹果》……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也需要生活来滋养。

“心无尘埃随处皆为净土,意存澄净众生莫非菩提。”原来生活的缝隙中,时常透出生生不息的暖意和温度,爱与灵魂,便在此相遇。正是这些小意外、小遇见,让飘泊异乡的杨华感受到一座城市的爱与慰藉,同时又满怀良善和感恩阳光灿烂地奔跑在追梦的路上,散发着爱与慈悲的光芒。

二、一手油烟,一手笔砚——秀外慧中,洞幽烛微,富含智者的通透与睿智。

有人说:最美的生活,就是把最普通的烟火过得精致,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溢满欢喜。杨华便是将“独自漂泊异乡,没有亲朋好友,和娃相依为命,住简陋的出租屋,吃素简的快餐,挤蜂拥的地铁上下班”极简的日子,与“有明箭暗招,执仗误伤,前途是迷境,后方有追兵,一切需要从头再来”的艰难岁月过得简约而有仪式感,活得雅致而带烟火气。

品读《不似天涯,是吾乡》一书,我常惊诧于作者能把按步就班的平淡无奇打造得趣味盎然活色生香;将庸常琐碎一地鸡毛的现实苟且活过成了属于自己的诗与远方。这得益于作者本身是个充满了腾腾热气而又多思善感的女子,颇具傅天琳式的“永远的不深刻,永远的易感动,永远的热泪盈眶”的创作特质,让她能“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让她独具慧眼,洞幽烛微,从日常细微处去凝视与发掘生活的五彩斑斓有声有色,细细品咂,深思冥想,把芸芸众生不曾注意和忽略的诸般世相,生动而深刻地呈现于读者眼前。“无声之处听惊雷,幽微之处见功夫”。于是乎在伊笔下,锅碗瓢盆,衣食住行,一蔬一饭,一草一木,无不洋溢着饱满的热情炽烈的真情,充斥着向日葵般明亮通透的温暖和希望,闪烁着润泽心田开悟魂灵的光芒与智慧。呼吸之处皆有味,俯仰之间能成文,“不做作,不刻意,犹如一滴滴清泉,滴入心海,瞬间神清目明”。空灵禅意,让人能有种从文字里伸出一双手来,和读者的手紧紧相握的共鸣:

素简的《英伦小筑》是诗意的栖居,“越是艰难的岁月,越需要庄严的仪式生辉;越简单的生活越要灵动的情感丰沛”,于是“在此安家就一定得有炊烟,食物飘香处即是家,只要以心为味料,处处便能烹调活色生香”;因为深谙“多少精言妙语的美丽动听都抵不过一碗热汤的温润暖心!多少纸上谈兵的说教都不如身体力行的陪伴榜样”,常常“在寻常烟火中将爱熬制成别具一格的浓汤,才能更好吸收消化其营养,抵御每一段路的雪雨风霜”。美颜养心的《寒炉温暖汤》“润泽滋养前方的道阻且长”;而《恰逢夏至》之时,伊告知我们“无论战争与和平,开拓与重建,继承与创新,每个生命均有自己的历史承担与特定职责。紧扣时代脉搏,踩准大潮足音,方能不负岁月不负使命。热情奔向太阳追逐梦想才有美好绽放光明闪耀”;即使“放眼前方荆棘密布,回首身后不见来时路”也必须《在灾难中微笑》,因为“没有痛苦就不会有蜕变,没有淬炼就不会有涅槃”……通透睿智,醍醐灌顶。

一手油烟,一手笔砚。杨华“在文字中现实苟且,在烟火中诗意欢颜”。与文字相依为伴,书写一座城的爱,慰藉自己孤单的灵魂,也为往来的路人点亮一盏心灯。

三、行素文,守初心——持之以恒,只争朝夕,极具强者的勇敢与坚毅。

心理学家武志红有言:“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不断自我选择的过程就是成为自己的过程,是我们重要的生命欲求之一”。或许,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审美的进阶,我们真正喜欢的正是我们渴望成为的那个理想的自己。杨华开始这段蓉漂之旅,已是人到中年。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属于女性的那种最美的品质与光辉——永远有向前一步全力以赴的勇气,有撕掉标签优雅转身的从容,也有倾尽所能、向着光亮奔跑、不断超越自我、挣脱年龄的羁绊、蹚过时间之河的勇敢与坚持。

而之所以能有如此的照见,其根本在于杨华是位嗜书如命书香浸染过的不媚俗,不迎合的有风骨的女子。在蓉漂这段孤苦无依的岁月中,她把点滴能自由支配的时间,沉潜书海,去书中寻求答案。最让人动容、难忘和汗颜的是无数地铁上阅读的剪影和争分夺秒的读书镜头:

《风从寒中来》里,“打发地铁上如插笋般壁立的最好方式是阅读”,“阅读,陪伴这段哐当的旅程,缩短喧嚣的时空,于纷繁世相中获得片刻宁静”。“从夏路过秋,从秋走进冬,各种各样的阅读,主要在地铁上完成,每天两段各半小时。累积成这段岁月自有的模样,帮助度过身心的不适与耐性的考验”,让她深味“那些生命中的历练,无论是苦楚还是甘甜,都会烙印沉淀为灵魂的底色,不离不弃,生死相依”!因此,蓉漂中的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比肩接踵挥手如阴的人山人海中能为书腾挪一丝夹缝,或是有人主动《给书让个座》,”,并且“在一段时间挤地铁的历练后,很快掌握小要领”:“最好的位置便是门口的立柱,可以背靠其上,不致腹背受敌,同时有坚实的依靠,不但腿脚省力,人也立得稳,不会晃荡,书读起来更香”,那便是“地铁上一段美好的阅读时光”。不仅如此,还时常“在厨房煎炒烹炖的满身油烟中,等待火候的间隙,能嗅到字里行间的烟熏火燎”;“周末在锅碗瓢盆的交响中见缝插针,等待的零星光阴,抽空读上几行”;甚至在“接听一声紧似一声的电话铃,被告知再不交房款就没房源后,稳稳神,继续翻一段搁浅的文字”……“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在这里得以最标准的注脚和最真实的演绎。

董卿曾说:“女人外表的美都是短暂的,唯有用知识和涵养修饰自己才能美丽一生,我始终相信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总会在未来某一天发挥作用,使我变得更出色。”李安导演也说:“这个世上唯一扛得住岁月摧残的就是才华。”岁月可以带走一个女人的容颜,但它带不走一个女人内在的才华。比起“岁月从不败美人”,“若有诗书藏于心”才是对女人高级感最好的称赞。

正是争分夺秒地博览群书,行素文,守初心,让杨华把每一个充满泥泞的日子,都活出最干净最充实的时光。致使并不算颀长的身体里仿佛永远有一种东西在支撑着她,润泽着她,让她行走世间,待人接物都能优雅从容。让她文思能如万斛出泉,滔滔汩汩,“把丝缕莫测变幻的心事,诉诸笔端,与文字相依为伴”。年年岁岁,如兰美质,胸藏文墨虚若谷,;时光荏苒,才深学广,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字,是淘漉,是溯源,是思考,是对照,但文字背后的经历以及人性的光芒,才是真正可以打动人心,给人带来力量的东西。

一段蓉漂,将她历练成内心有片海的女人——宽容强大,浩瀚坚毅。永远具备自洁的能力,永远不需要随波逐流。能在追梦的漂泊中找到《不似天涯,是吾乡》的归属感存在感。

最后,愿这本书能成为一封“自我升值”的邀请函;愿“精致而洒脱的语言,饱满而温暖的情感”,能在你的心灵深处激起回响:从中获得慰藉和启示,获得智慧和美好,获得召唤和力量……[1]

作者简介

周晓霞,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