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圣公会基督教堂旧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圣公会基督教堂旧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沙面街鹅潭社区沙面南街60号,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是遗存至今、难得的沙面早期建筑物。教堂坐北朝南,砖、木、钢结构,局部钢筋混凝土结构,仿古罗马式风格,占地面积310平方米。

教堂简介

教堂的大堂平面为大长方形,长边南北向。塔楼首层平面为小正方形,以上各层为八边形。大堂在北,塔楼首层是大堂的门廊,东、西、南三面都有拱门出入。大堂为一层,双坡屋顶,屋顶下有夹层。塔楼有四层,顶层原是钟楼,现大钟已不存。塔楼的第三层有洞口通向大堂的夹层,夹层有洞口爬到祭坛上面较低的夹层。大堂内部空间较大,两侧墙各开5个高大的半圆拱顶的长窗。

大堂前后墙和侧墙转角处都有高大的古典爱奥尼壁柱。正中祭坛后墙开三个并列的尖拱顶长窗,中间窗较高。带有券心石的大圆拱洞口将祭坛与听从席分隔,祭坛两侧房各有一门通室外。大堂的夹层原为木结构,现改为钢筋混凝土屋架屋面板和反梁楼板。大堂在墙体和平顶交界的弧形天花上开圆洞,在夹层楼板正对天花圆洞开方洞,又在侧墙顶对着天花圆洞开圆洞。塔楼顶部是古罗马式穹窿顶,顶端用小方楼支撑十字架收口。大堂南北山墙都采用罗马古典大尖山花,檐口底用密排小齿饰,转角用角隅石装饰。整个教堂比例恰当,造型稳重,反映了基督教建筑简洁和开放的特征。

教堂现为广东省基督教协会使用,保存完好,对研究广州建筑风格演变及宗教交流史有较高历史价值。1996年11月,作为“广州沙面建筑群”的组成部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马式建筑

“罗马式建筑”起源于古代罗马建筑[1],就像“罗曼语”从罗马语中发展出来的语言一样,它通常建成十字架的形状,有一座长的宫殿、两间短的耳堂和一间半圆形的后殿,屋顶、门道和小窗都有一个圆弧形的拱环。罗马式建筑中最有名的是比萨的大教堂和著名的斜塔[2]。它的艺术价值在意大利得以发展,11世纪到12世纪的时候传播到德意志、诺曼底和英格兰,除了模仿之外,还具有大胆的创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