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土黄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土黄芪

来自网络的图片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广西土黄芪

拉丁学名; Nogra guangxiensis Wei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蔷薇目

科; 豆科

亚科; 蝶形花亚科

属; 土黄芪属

形态特征

攀援草质藤本,全体疏被粗长毛。叶具单小叶;叶柄长1.5-3.5厘米;小叶纸质,两面粗糙,狭长圆形或长披针形,长12-19厘米,宽2.3-3厘米,先端渐尖或钝,基部圆或微心形,边缘略背卷;中脉粗壮,上面凸起,下面高隆起,侧脉9-15对,两而凸起,以50-60度角伸出,小脉网状,两面微凸;小叶柄长3-4毫米;小托叶钻状,与小叶柄近等长。

总状花序腋生,长5-15厘米;不分枝或具1-2分枝;花具梗,单生或成对着生;苞片小,早落;小苞片2,卵状披针形;花萼长约7毫米,5裂;裂齿狭披针形,上面2齿与萼管等长,下面3齿稍长于萼管;花冠淡黄色,旗瓣阔椭圆形,长约10.5毫米,宽约8毫米,先端微凹,基部具2内弯的短耳,瓣柄长约2毫米;冀瓣倒卵状长圆形,长约9毫米,宽约4毫米,先端钝或圆,基部具尖长耳垂。

瓣柄长约3毫米;龙骨瓣镰形,长约8毫米,宽约2.5毫米,背部弯拱且多少合生,先端略尖,基部无耳,瓣柄长约4毫米;花药宽长圆形,长约0.5毫米,背着;子房狭长圆形,稍扁,被粗长毛。花柱微弯,柱头小,头状。荚果狭长圆形或线形,压扁,长4.5-5厘米,宽5-6毫米,基部圆,先端具一长2-3毫米的尖喙,被疏长粗毛;种子6-8颗,圆形,长和宽约3毫米,黑褐色,光亮,具种阜。花期8月。

生长环境

典型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喜冷高燥和光照充足、忌水捞和土壤黏重板结的深根植物,耐旱、耐寒,适宜生态环境为海拔800~1500米的高原草地、林缘、山地;年太阳总辐射每平方厘米110~140千焦,以每平方厘米130千焦最佳;年均气温-3~80C,最好2~40C;≥100C积温为-400C和380C;年降水量300~450毫米;土地要求土层深厚,有机质多,透水力强的砂质壤土,pH中性后微碱性,草原栗钙土或黄沙土均可。

黄芪种子吸水膨胀后,当地温达到60C即开始发芽,以20~250C发芽最快。生产上多在春季地温5~80C时播种,播后10~15天就可出苗。也可于夏季地温在20~250C时播种,播后仅需5~7天就可出苗。当幼苗出土后,根系吸收能力差,入土较浅,怕干旱,尤其旱风、高温和强光。小苗五出复叶出现以后,根瘤形成,吸收根显著增多。根系的水分、养分供应能力增强,叶面积扩大,光合作用增强,幼苗生长速度显著加快。从播种到开花前均为幼苗生长期。

多年生宿存的黄芪根每年地温5~80C时开始萌芽,100C以上陆续出土返青,并迅速生长,约30天即可达到正常株高,其后生长速度有减缓下来。

一年生黄芪仅生有一个茎,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茎数相应增加,可多达10~20个。因此,生长多年的黄芪多呈丛生状态。黄芪茎较粗状,具棱槽,多分枝,常委绿色。

分布范围

产广西(天峨、蒙山)、云南东南部。生于山地路旁草丛中。模式标本采自天峨[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