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土地整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土地整理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为什么汉字是方块字,这个问题虽然没有明确的考证,但从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窥见一斑。《淮南子·览冥训[1]》说:“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在古人心目中,“天圆地方[2]”,地是方形的,而且在这四方形地的尽头,还有撑着的柱子。

名词解释

土地整理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土地整理是指为改变地块零散、插花状况,改良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改善环境,而采取的一整套合理组织土地利用、调整土地权属的综合措施。土地复垦是指对废弃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土地开发是指对未利用地或利用效率低下的土地,通过工程、生物或综合的措施,使其成为可利用的或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较高的土地的过程。

进行土地整理的原因

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为了满足人类对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人类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就不断深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土地利用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出现了土地整理的概念,人们认为它最早出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其实不然,我国早在唐末时期,封建地主的庄园经济时期,就有丰富的土地整理内容。因此,土地整理,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土地整理有不同的内容及目的要求。

今天,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所承担的土地整理任务,应该是在某个区域(一条流域、一个行政辖区、一个地貌单元)内,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措施(如土地产权的变更等)、工程措施(水、土、田、林、路的改变、修整、重划等)和生物措施(如改土后增加地面覆盖、改良土壤、调整植被组合等),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其生物产量和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要求,并保持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给人们提供一个物质丰富、环境优美的生存环境。

土地整理的作用

土地整理是解决土地利用中存在问题的重要措施。我国农村地区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土地破碎度比较高,难以进行规模化经营;废弃土地复垦率低;田坎、道路、沟渠密度大,占地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布局不合理,利用粗赦。我国村镇建设用地总量是城市建设用地总量的4.6倍,农村居民点用地高达164万平方公里,人均用地远远超过国家标准。据调查,全国因工矿生产建设挖损、塌陷和压占废弃的土地约400万公顷,复垦可补充耕地的潜力约153万公顷。目前我国废弃土地复垦率仅占4%左右,而美国、澳大利亚复垦率已达85%以上。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决定了我国土地整理潜力巨大,任重道远。

土地整理是补充耕地,促进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的重要手段。同时,在整理中建设高标准农田,使基本农田有量有质,农业生产能力得到提高,是基本农田保护和土地整理事业的新思路。可以说,土地整理是耕地保护策略由单纯型量保护向数量、质量、生态管护相结合转变的助推器。

土地整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新农村建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特别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土地整理最重要的目标,因此,大力开展土地整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选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