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圆果雀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圆果雀稗

来自 植物智 的图片

中文名:圆果雀稗

学 名:Paspalum orbiculare Forst.

别 称:园果雀稗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亚 科:黍亚科

族:黍族

亚 族:雀稗亚族

属:雀稗属

种:圆果雀稗

命名者及年代:Forst.,1876

圆果雀稗(yuán guǒ què bài),学名:Paspalum orbiculare Forst.,别名 Paspalum scrobiculatum var. orbiculare (G. Forster) Hackel,异名:Paspalum orbiculare Paspalum thunbergii var. minus ,是禾本科雀稗属植物,多年生。秆直立,丛生,高30-90厘米。叶鞘长于其节间;叶舌长约1.5毫米;叶片长披针形至线形,长10-20厘米,宽5-10毫米,大多无毛。总状花序长3-8厘米,2-10枚相互间距排列于长1-3厘米之主轴上,分枝腋间有长柔毛。花果期6-11月。 分布于亚洲东南部至大洋洲;在中国分布于江苏浙江台湾福建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广泛生长于低海拔区的荒坡、草地、路旁及田间。 圆果雀稗营养价值高,草质甜,适口性好。该草具有顽强的生活力,分叶力,再生力及草层厚,密度大,鲜草产量高,每亩可达5000-7500千克,为草食性鱼类理想饲料之一。 [1]

圆果雀稗形态特征

圆果雀稗是多年生。秆直立,丛生,高30-90厘米。叶鞘长于其节间,无毛,鞘口有少数长柔毛,基部者生有白色柔毛;叶舌长约1.5毫米;叶片长披针形至线形,长10-20厘米,宽5-10毫米,大多无毛。

总状花序长3-8厘米,2-10枚相互间距排列于长1-3厘米之主轴上,分枝腋间有长柔毛;穗轴宽1.5-2毫米,边缘微粗糙;小穗椭圆形或倒卵形,长2-2.3毫米,单生于穗轴一侧,覆瓦状排列成二行;小穗柄微粗糙,长约0.5毫米;第二颖与第一外稃等长,具3脉,顶端稍尖;第二外稃等长于小穗,成熟后褐色,革质,有光泽,具细点状粗糙。花果期6-11月。

圆果雀稗近种区别

该种以小穗长约2.2毫米,第二颖及第一外稃均为3脉而与邻近种有别。 圆果雀稗

圆果雀稗产地生境

分布于亚洲东南部至大洋洲;在中国分布于江苏、浙江、台湾、福建、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广泛生长于低海拔区的荒坡、草地、路旁及田间。 既耐瘠又耐肥,对土壤要求不严,在红、黄壤上均能生长良好。在水、肥条件良好时,分蘖多,产量高。在中国南方高温、干早季节,如遇37-39℃的高温,2个月左右不下雨的情况下,虽然生长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未见枯死现象,并能正常开花结实。冬季气温在-4℃时,仅地上部嫩叶枯萎,地下部分能安全越冬。翌年春季气温回升到10-15℃时,迅速返青生长。

圆果雀稗繁殖方法

选地:圆果崔稗对草地要求不严格,一般池埂、荒地、红、黄壤土山坡地均可种植。

整地:深碎土,耕细粑平,有条件的每亩施粪肥1500千克作基肥。

播种时间:圆果雀稗虽可月月播种,但以春季雨后天气播种最佳。保持土壤湿润,成活率高,早生快长。

播种方式:采取条播、撒播或穴播,以条播最好。亦可分丛移栽,移植后7-10天即可成活并抽出新芽。播种量每亩播种1千克左右(不可过密,否则会自相护制分薬力),行距为30厘米。

圆果雀稗栽培技术

收割:圆果稗长到60厘米高时即可收割、收割时应留茬5厘米左右,留茬过低不利于茎基部分节萌发幼芽、幼枝的再生。收割后要适当追肥,一般每亩用尿素3-5千克,搭配适量的磷钾肥,撒施在草的基部或溶水后喷施。全年收割3-4次。

留种:①可到山地采收天然野生草种子,筛选种植;②人工栽培留种的应减少割青次数,增加施肥量,促其成熟结籽,种子亩产约20千克。

圆果雀稗主要价值

圆果雀稗营养价值高,草质甜,适口性好。据福建省农科院测定,鲜草的干物质含量21.74%,千草中含粗蛋白55%,粗脂肪2.34%,粗纤维32.46%,无氯浸出物44.27%,灰份11.38%,还有钾、钠、钙、镁、铜、铁、锰等多种微量元素。

经中国闽北山区渔农民种植饲养草食动物观察均喜食,中国福建建阳地区水产养殖场饲养草鱼效果测定,其料系数在28-31之间。该草具有顽强的生活力,分叶力,再生力及草层厚,密度大,鲜草产量高,每亩可达5000-7500千克,为草食性鱼类理想饲料之一。

参考来源

  1. 圆果雀稗,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