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口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圆口纲(拉丁学名:Cyclostomata)是鱼形动物中最早的一类,无成对偶肢和上下颌的低等脊椎动物,大约起源于4.8亿年前。身体裸露无鳞,呈鳗形。全为软骨。无偶鳍。无肩带和腰带。无上、下颌,所以又称无颌类(Agnatha)。具1鼻孔。鳃呈囊状,又称囊鳃类。舌肌发达,上附角质齿。舌以活塞式运动舐刮鱼肉。脊索终生存在。内耳半规管1~2个。生活于海洋或淡水中,有些种类具有洄游(migration)。在古生代奥陶纪和志留纪、泥盆纪地层中发现的甲胄鱼类化石和现存圆口纲有许多共同之处,如无上、下颌,无偶鳍,有鳃笼和单个鼻孔,内耳有2个半规管等,圆口纲可能是甲胄鱼类的后裔,也有人认为它们来自共同的无颌类祖先。现存的圆口纲动物约70多种,分属于2个目:七鳃鳗目(Petromyzoniformes)和盲鳗目(Myxiniformes)。代表种如日本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us)、盲鳗(Myxine glutinosa)。 营寄生或半寄生生活,以大型鱼类及海龟类为寄主。七鳃鳗主要用前端的口漏斗吸附于寄主体表,用角质齿锉破皮肤吸血食肉;盲鳗更能由鱼鳃部钻入寄主体内,吃尽其内脏,使之仅存躯壳,因而常给渔业造成危害。[1]
物种分类
七鳃鳗目( Petromyzoniformes):约26种。分布于淡水或海洋,成体营半寄生生活。有口漏斗和角质齿,鳃囊7对,内耳有两个半规管,雌雄异体发育有变态。如海七鳃鳗( Petromyzon marinus)产于大西洋中,有溯河产卵习性。而东北七鳃鳗(Lαπ petra mori)、日本七鳃鳗(.jφoπicus)、雷氏七鳃鳗(L. reissηeri)等分布于我国东北松花江、黑龙江等水域,日本七鳃鳗成体在海中生活。东北七鳃鳗两背鳍分开,板齿9~1枚;本七鳃鳗两背鳍分开,板齿δ~7枚;雷氏七鳃鳗两背鳍相连。 盲鳗目( Morini formes):约21种。全为海产,幼体以多毛类为食,也袭击鱼类,钻入鱼体或其他动物体内,吸食其血肉和内脏,营全寄生生活。无口漏斗,口缘有4对触须。鳃囊6~15对。但有些属的出鳃水管愈合成一个管,在每侧有一向外开口的孔内耳1个半规管(实际上,内耳两个半规管互相连接,看起来如同一个)。雌雄同体,发育无变态。如大西洋盲鳗( Myxine glutinosa),蒲氏黏盲鳗(Eφ tatretus burgeri),紫黏盲鲮 。[2]
经济价值
圆口纲动物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七鳃鳗和盲鳗类均可食用,七鳃鳗有一定的捕捞价值。盲鳗的数量较多,营寄生生活,一般在晚上袭击鱼类,多从鳃部钻入体腔摄食寄主的内脏和肌肉。对鱼类危害较大,但它们也食腐肉,有一定的净化水质的作用 。
形态特征
身体细长如鳗,分为头、躯干和尾3部分。头部前端腹面有个漏斗状的口吸盘,用以吸附在其他鱼体上营半寄生生活。口内有舌,舌端和口吸盘内壁均有角质齿以刺破鱼的皮肤获取食物。头部中央有单个的鼻孔( nostril),其后方的皮下有一松果眼( pineal eye),头两侧有1对无限睑的眼。每只眼后方各有7个圆形鳃孔。躯干部只有奇鳍,无偶鳍,背面有前后两个背鳍,后一个背鳍延续到尾部与尾鳍相连,这与不主动运动、适应寄生生活有关。躯干部和尾部交界处腹面有一肛门,后方为泄殖孔。尾部末端为尾鳍,其上、下鳍叶是对称的,称原尾型。 皮肤:皮肤裸露,富含单细胞腺体,能分泌黏液润滑体表,无鳞片,身体两侧各有1行小孔,是水栖动物的侧线器官。 骨骼:骨骼结构原始,由软骨和结缔组织组成,没有硬骨。脊索成为支持身体的中轴,脊索的背方神经管两旁有许多小软骨片,代表了雏形脊椎骨。头骨构造也很原始,脑颅为一个不完全的软骨颅,脑顶部仅覆盖结缔组织膜。支持鳃囊的鳃笼由9对横行的软骨弧和4对纵行的软骨条相连接而成。 肌肉:肌肉很原始,体壁肌肉有“W”形的分节现象。 消化系统:口位于口吸盘的底部,由口通入口腔,口腔后为咽,咽分化出2条管道,背方的为食道,腹方的为呼吸道。七鳃鳗无胃分化,食道直接和肠相连,肠内有纵向的螺旋瓣,以增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肠末端为肛门。消化腺有发达的肝脏,胰脏不发达。 呼吸系统:咽分出腹面的盲管为呼吸管,其两侧各有7个内鳃孔,每个内鳃孔各与一鳃囊相通,鳃囊内有鳃丝,上有毛细血管,能进行气体交换。
循环系统:基本上和文昌鱼相似,但已出现心脏,心脏具有一心房、一心室和一个静脉窦。
排泄系统:有狭长的肾脏1对,由腹膜固着于体腔壁上,还有2条输尿管沿体腔后行,开口于泄殖窦。七鳃鳗成体的肾脏从发生上属中肾,但幼体同时存在前肾和中肾。
神经系统:还很原始。脑虽然分化为端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5部分,但体积很小。脑神经10对。
感觉器官、嗅觉器官:有鼻孔,内通往嗅囊,其上有嗅觉细胞。视觉器官为1对眼。听觉器官有1对内耳,只有前、后2个半规管。味觉器官是口腔的味蕾。
生殖系统:七鳃鳗为雌雄异体,只有单个的精巢或卵巢,但无输出管道,成熟的精子或卵子落到腹腔 。
栖息环境
生活在江河(如东北七鳃鳗、雷氏七鳃鳗)或海洋中(如日本七鳃鳗)。
生活习性
营寄生或半寄生生活,以大型鱼类及海龟类为寄主。
生长繁殖
每年5、6月间,成鳗常聚集成群,溯河而上或由海入江进行繁殖。它们选好具有粗砂砾石的河床及水质清澈的环境后,先用口吸盘移去砾石造成浅窝,雌鳗吸住窝底的石块,雄体又吸在雌鳗的头背上,两者互相卷绕,肛门彼此靠拢,急速摆动鳗尾,排出精子和卵子,在水中受精。因此七鳃鳗又称石吸鳗。雌鳗每次交尾后只产出一部分卵,但在为期2~3天的产卵期内可多次交尾和产卵,因而每尾雌鳗的产卵总量可达14000~20000枚。亲鳗在生殖季节里,消化道极其萎缩,绝食时间长达数月,经过生殖后,疲惫衰竭,终至死亡,无一生还。鳗卵圆小,直径约0.7mm,含卵黄少,受精卵进行不均等的全分裂。
参考文献
- ↑ 还记得要你叫“祖宗”的“澄江小虫虫”吗?网易订阅
- ↑ 圆口纲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