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国际关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国际关系

中文名:国际关系

外文名称:International Relations

隶属:政治科学

研究目标:领土争端、核危机等

影响:影响了后世思想

创立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国际关系(英語: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是国际行为主体之间关系的总称,包括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民族关系、军事关系、文化关系、宗教关系、地域关系等。其中国际政治关系又是最重要和最活跃的关系,与政治密切相关的经济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美国国际关系专家汉斯·摩根索和法国的雷蒙·阿隆认为,国际关系就是国际政治,二者等同。西方一些学者将国际关系中的外交关系与军事关系视为“硬政治”,视经济关系为“软政治”。[1]


概念简介

作为政治科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国际关系也和经济、历史、法学、地理、社会、人类学、心理学、文化研究紧密联系。从全球化到领土争端、核危机、民族主义、经济发展、恐怖主义、人权等,都是国际关系范畴研究的议题。


国际关系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国际社会之间的外交事务和关系,如国家、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国际关系既是学术的领域,也是公共政策的领域。


国际关系理论是探讨和寻求关于国际关系现象的一般性规律,对国际关系中反复出现的、规律性的现象加以解释。国际关系理论是具有通则性、对国际现象的描述和解释。现在的国际学界所讨论的国际关系理论形式是在历史的辩论中逐步形成和塑造的。


在草创阶段,国际关系研究更多的从属于法律和历史的研究,而随着学科的逐步成熟,对国际关系一般性规律的讨论成了学科的主要特征。


发展历程

斯坦利·霍夫曼的说法:“国际关系理论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国际关系理论应该在国家出现以后不久就出现了。《左传》中的“烛之武却秦师”,《史记》中记载的“连横”“合纵”等,以及在古希腊和古罗马历史中的一些事件,都具有国际关系理论的萌芽,只是都一直没有被系统化。直到“一战”以后,国际关系问题才逐渐形成一门学科并在西方一些大学中讲授。这门年轻的学科,却又是理论派别和分歧最多的学科之一。这些理论派别有两个特点:一是相互关心的东西相差很大,二是相互之间攻击的热情很高。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国家出现就有了国际关系。但是古代对国际关系的研究没有形成一个学科,而是主要散见于古典政治学、历史学、哲学的某些部分,如《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中国古代的《战国策》等。国际关系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是20世纪的事情。


1919年,英国威尔士大学设立第一个国际关系教席一般被认为是国际关系学科建立的标志。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它才有了比较像样的可称为一门学科的轮廓,国际关系学者们在理论体系、主要概念、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对象等方面开始出现明显的共同点。


直至今天,国际关系仍不能算得上是一门比较成熟的社会科学,但是从现实中已经涌现的大量国际关系研究的专业机构、学术刊物乃至时事报刊看,国际关系已经成了一门独立性较强的学科。


国际关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回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现代的国家制度从那时开始发展。在这之前,欧洲中世纪的权力架构体制都是根基于模糊的宗教等级制度上。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主权的概念,主权意味着统治者或君主将不会认可任何在其领土之内地位同等和更高的权力存在。


古希腊古罗马的权力架构类似于当时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当代的国际关系在冷战期间的非殖民地化后终于确立。不过,虽然民族国家制度被视为是“现代”的,但许多国家并没有结合这种制度,因而被称为“前现代”。


除此之外,一些国家也已经发展超脱出民族国家之外,因而被称为“后现代”。因此,国际关系是否有能力针对这些不同形式的国家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也经常是争论的话题。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