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固定汇率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固定汇率制

 

 

 

中文名

固定汇率制

目录

简介

背景

做法

简介

固定汇率制是以本位货币本身或法定含金量作为确定汇率的基准,各国货币间的汇率基本固定,其波动限制在一定幅度之内的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分以下两类: 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其特点是: 决定各国货币汇率的基础是各国金铸币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市场汇率随外汇供求关系的变化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汇率的波动受黄金输送点的制约,相对稳定;汇率的形成是自发的,各国没有专门制订和管理汇率的机构,国际间对于汇率也没有统一的安排和规定。(2) 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纸币流通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规定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根据法定含金量与美元建立固定比价,即黄金平价。

背景

固定汇率制指一国货币与美元或其他货币保持固定汇率的制度。固定汇率制(Fixed Exchange Rates)是在金本位制下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通行的汇率制度,这种制度规定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维持一个固定比率,汇率波动只能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一般由中央银行干预来保证汇率的稳定。

固定汇率是基本固定,汇率的波动幅度限制在一个规定的范围内的汇率。在金本位制下,黄金输送点是汇率波动的界限。二战以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会员国的货币平价一律以一定数量的黄金或美元来表示,成员国的货币汇率,仅能按金平价之比在一定幅度内作上下限各1%的浮动。当某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波动超过这一幅度时,该国官方有义务将汇率波动限制在规定上下限之内。

按照“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员国必须确认美国政府在1934年规定的35美元折合1盎司黄金的官价。美国政府承担各国按此价格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当黄金官价受到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炒家冲击时,各国政府要协同美国政府进行干预。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基金组织各会员国的货币必须与美元保持固定比价。美国政府根据上述黄金官价,规定1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纯金,各会员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按各国货币的含金量与美元确定固定比价,或直接规定与美元的固定比价,但不得轻易改变。汇率波动幅度应维持在固定比价的上下1%以内。如果货币含金量的变动超过1%,必须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准。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双挂钩制度,使美元等同于黄金,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与黄金发生联系,从而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制度中的中心地位。在这一货币制度下,资本主义世界各国都用美元作为主要的国际支付手段,许多国家还以美元作为主要的外汇储备,有的甚至还用美元作为发行货币的准备金。因此,战后的国际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一种美元本位制。

利弊

优点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具有相对稳定性,汇率的波动范围或自发地维持、 或人为地维持,这使进出口品的价格确定、国际贸易成本计算和控制、国际债权债务的清偿都能比较稳定地进行,减少了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此外,汇率比较稳定, 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汇投机活动。因此固定汇率制度有利于经济稳定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缺点

在固定汇率条件下,要维持汇率不变,必须处理好内外平衡问题:即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以便能够使汇率维持不变和控制总需求以便接近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的状态。实行真正的固定汇率制度需要各国付出很大的调整代价。

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不能及时地通过汇率变动使国际收支自动达到平衡,而往往引起该国大量黄金外汇外流,国际储备大大下降。此外实行固定汇率制度会在国际间传导通货膨胀。因为价格一律是商品交换的普遍规律,当一国发生通货膨胀时,该国货币对内贬值而由于实行固定汇率制度不能及时调整汇率,必然因国内物价上涨引起其他国家向该国大量出口,导致出口国出现贸易顺差,这样出口国货币供给量因外汇收入增加而增加。出口国一方面商品供应减少,另一方面货币供给增加,极容易引发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与固定汇率制度密切相关。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法定平价及汇率波动的上下限都是确定的,因此汇率并不能总是正确反映两国货币的实际购买力。通过干预来维持固定汇率制度必然使货币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脱节,影响到币值对内和对外的同时均衡。

⑴汇率基本不能发挥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作用

⑵为维护固定汇率制将破坏内部经济平衡。比如一国国际收支逆差时,本币汇率将下跌,成为软币,为不使本币贬值,就需要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但这种会使国内经济增长受到抑制、失业增加。 ⑶引起国际汇率制度的动荡和混乱。东南亚货币金融危机就是一例。[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