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回龙山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回龙山镇地处东经114°54′至115°06′,北纬30°34′至30°40′,位于黄冈市团风县东南部。东西横宽98公里,南北纵长11.2公里。镇内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为大别山余脉。这里紧靠长江,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热量富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是农作物生长的多宜地区,年平均光照2082小时,平均气温167℃,平均雨量1202mm,无霜期252天。适宜于林果种植,主要适宜马尾松、杉木、枫香、女贞、梅树、泡桐、法桐、香椿等。这里交通便利,106国道纵贯全境,京九铁路穿镇而过,镇政府所在地距黄州火车站仅3公里,距古城黄州15公里,距武汉80公里,镇内通村公路网健全。[1]

中文名称: 回龙山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湖北省黄冈市

下辖地区: 26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

政府驻地: 回龙山镇果园路8号

电话区号: 0713

邮政区码: 438820

地理位置: 黄冈市团风县东南部

面 积: 65.14平方千米(2017年)

人 口: 26895人(2017年)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东岳庙(万年台),林彪、林育英、林育南故居,李四光故居

车牌代码: 鄂J

概况

团风县辖镇。位于县境南部。面积65.14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26895人(2017年)。辖1个居委会、26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回龙山,距县城15千米。106国道贯穿南北,京九铁路穿境而过。林家大湾是林彪元帅出生地,沙畈村是地质学家李四光出生地。

沿革

集镇以山名得名。回龙山原名枣儿刺岭。传说因山中有九条龙相邀往北海,其中有一条小龙怀恋故土,中途返回,故改名为回龙山。一说,回龙山位于大别山南麓,属天柱山脉,由大崎山主峰南下,经望省亭、神山寨等山,蜿蜒起伏百余里,至此呈游龙回首状,故名。解放前分属黄冈县第一、第二区。1949年分属第三、第四区。1950年为沙河图区,1951年改为第五区,1952年改为回龙山区(驻回龙山)。1957年改为回龙山指导组。1958年改为铁流公社,1959年改为回龙山公社,1961年复为回龙山区。1975年撤区并社后为回龙山公社。1984年改回龙山区,1987年改回龙山镇。

1996年,面积65平方千米,人口3.4万人,辖古坟咀、独尊山、罗家咀、望家山、草塘、沈家垸、瓜山、鸽子山、江巴叉、大湾铺、吴家大垸、鹞子湖、坎子垸、梅家墩、崔家铺、黄家大塘、粑铺、乌龙、岗上垸、沙畈、涂家垸、回龙、马家岭、林家大湾、华家大垸、姜家垸26个行政村和回龙山居委会。2004年,镇政府驻回龙山,人口3.46万人,面积65.1平方千米,辖涂家湾、鸽子山、马家岭、罗家咀、沙畈、华家大垸、江八叉、黄家大塘、大湾铺、岗上垸、吴家大垸、坎子垸、草塘、独尊山、沈家大湾、崔家铺、瓜山、姜家湾、古坟咀、乌龙、耀子湖、林家大湾、回龙山、耙铺、望家山等26个行政村。

经济建设

镇内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为大别山余脉,适宜于林果种植,主要适宜马尾松、杉木、枫香、女贞、梅树、泡桐、法桐、香椿、楠竹、板栗、桃、柑桔、柿、枣、梨、青茶、油茶、银杏等,西部紧临长江,地势平坦,水源丰富,主要出产淡水鱼类、虾、莲藕及优质大米。

这里交通便利,106国道纵贯全境,京九铁路穿镇而过,镇政府所在地距黄州火车站仅3公里,距古城黄州15公里,距武汉80公里,镇内通村公路网健全。 通过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回龙山镇经济发展有了新的进步。2003年,回龙山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3.76亿元,其中工业经济总收入达3.12亿元,镇级财政收入600万元。工业化示范乡镇已初具规模。

乡镇传说

回龙山地名的来历:回龙就其地貌而言,位于大别山南麓,属天柱山脉,由大崎山主峰南下,蜿蜒百余里,山系曲折,一仙神游到此,观其连绵山势赞曰:"鳞蛇吐剑,八耳贯风,诚不愧为回龙也!"自此得名。在民间,还有另一种传说:因此地为九龙修炼之所,龙归大海后,一龙因恋故土复归,故得名回龙。 马家岭的传说:白羊山东麓有桃花洞山寨,一次,山寨将太平军的战马劫持。太平军大怒,率队围住山寨。寨主吓得忙将战马悉数放出。太平军为戏弄山寨,将跤马系于路旁,高悬青草。寨内人闻马铃声不断,数日不敢出寨。后有"桃花洞、人无用,马摇铃,饿死一寨人"的传说。马家岭就是马摇铃的别称。

龙山寺(大庙)的传说:回龙山镇街北是神奇的龙山,远望龙山,酷似一盘腿而坐的大佛,大佛的怀抱是一座历尽仓桑的名刹一一龙山寺(俗称大庙),关于大庙有许多神奇的传说。

井内抽树:相传鲁班祖师到外地买木材修建回龙山大庙,在大埠江边遇一乐善好施的白发长者,愿将自己的木排献出修庙,并允诺将树送到回龙。

说罢长者双脚在木排上一蹬,木排沉入江底,老人随之不见踪影。当鲁班回到回龙时,木料已从庙内井中浮出,随用随抽,源源不断,待大庙竣工,井里的树木也抽完了。

铁树开花:大庙内有一棵铁制树,用来拴锁一条蚊龙,神仙对龙许诺说:"等到铁树开花你就离开",杳一年夏天,来此朝圣的众多香客把五颜六色的凉帽挂在铁树上,峻龙见了以为是铁树开花,顿时全街颤动起来,真有山崩地裂之势,方丈急忙将铁树上的凉帽拿下,这才一切恢复平静。

楠木精:大庙二门的门坎是根楠木,木质细腻,乍看如条石,相传它是楠木精,也是随着木排从井底抽出的,鲁班从井内抽它时,它不上来,后来鲁班答应将它做庙的主梁,它这才高兴地上来了。鲁班为了防止楠木精作祟害人,不让其受香火,将它做了二门的门坎。后来远近朝山的人,常常在门坎上刮些木质带回去,把它当做治病的"仙丹"。

阴阳镜:大庙内有面铜镜叫"阴阳镜",相传阳间的人随时可以通过此镜看到阴间的亲人,因此,不论白天黑夜,庙内总是一片哭声,闹得庙里的和尚彻夜不安,后来,老和尚用狗血泼污了铜镜的灵气,阴阳镜从此失灵了。

神船渡:古时回龙山附近有一位孝子,大年三十的深夜从外地赶回家侍奉老母过年,赶到河边已无渡船。正在他发愁之际,一位白发老人架舟前来渡他过河。问其姓名住处,老人只说是家住回龙街就匆匆离去。次日他为了酬谢那位老人,到回龙街上寻找,可满街打听,查无此人。及至大庙,这才看见大庙后殿门梁上挂着一条木刻小船,上有一尊白发老人的雕像,船上一把雨伞,船底水迹未干。原来这条船就是昨晚渡他的神船,这把雨伞就是他昨晚掉在船上的。回龙山的神船渡就这样传开了。

打儿石:大庙后山有一石板,中有一小窝,每年正月十五,各地青年妇,络绎不绝来此作投石游戏。据传,在离石数米之外投石,如果一次能击中石窝,就预示可生育男孩。"打儿石"至今尚在。

朱元璋与回龙大庙: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元未时期,与汉王陈友谅发生兼并战争。一次,在黄冈的战斗中,朱元璋和夫人陈娘娘被陈友谅的兵马追至回龙山,正在万分危急的时候,陈夫人躲进了年久失修、蛛网密布的破庙,这才侥幸脱险。为了酬谢小庙救命之恩,娘娘发誓:”朱元璋如有出头之日,定来修庙酬恩"。朱元璋后来做了大明皇帝。他为了偿还陈娘娘的夙愿,在回龙山小庙的旧址上修建了一座造型别致,气魄雄伟的"东岳行宫"。从此,朱元璋的名字就同回龙山大庙连在一起了。

乡镇名人

地质学家一一李四光(1889-1971),原名仲授,回龙山镇沙贩村香炉山人。其父李卓候终生以教书为业,培育了本地林育南、张浩、王亚南等一批优秀人才。李四光曾加入中国同盟会,孙中山题以"努力向学,蔚为国用"相赠。参加武昌辛亥首义,任鄂军政府实业部长、留学日本和英国,后长期在北京大学、中国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1936年后被世界公认为"中国冰川之父气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地质部部长、地震委员会主任委员、石油地质委员会主任委员、地质力学研究所所长,还被选为中国科协主席,世界科协副主席、全国政协二、三、四届副主席,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山席党的"九大"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和中央委员。1971年逝世,享年82岁。毛泽东主席对李四光"新华夏构造体系"理论指导中国找到石油,给予很高评价,周恩来总理在参加他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号召人们继承他的事业、发展他们的学说。《地质力学概论》是他的代表作。    革命家一一林育南(1898-1931),回龙山镇林家大湾人。“林氏三兄弟”之一。"五四"运动时期与悻代英等在武汉成立"利群书社气组织学生运动,并在回龙八斗湾创办"泼新小学气传播新思想。1921年同恽代英在八斗湾成立"共存社”主张通过阶级斗争,实现"劳农政治”192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主任,领导"二七"大罢工。三、四届团中央委员。1925年在上海任《中国青年》编辑,参加领导"五卅"运动。1926年任湖北省总工会宣传部长、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团中央组织部长。1921.每任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长、代理省委书民,在党的"五大"会议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党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曾任上海市总工会秘书长、中共沪东区委书记,并在江南、江苏省委工作。1930年任中华苏维埃中央准备委员会秘书长。1931年1月,由于叛徒出卖被捕,2月7日,被国民党杀害于上海龙华,年仅33岁。

革命家一一张浩(1897-1942),原名林育英,回龙山镇染铺湾人,染织工人出身,“林氏三兄弟”之一。192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参加领导二七大罢工。1924年任安源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安源地委委员。次年赴苏联学习,回国后任上海沪西区委书记,参加领导五卅运动。1926年任汉口市委书记,领导收回英租界的斗争。1928年秋任湖南省委常委,曾派人送信,指导和支持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的斗争。1929年任上海沪西区委书记、全总驻广东省特派员。次年党的六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同年任满洲省委常委、全总特派员。1932年任全总常委、海员总工会书记。1933年出任职工国际代表、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1935年回国,向党中央传达了共产国际"七大"会议精神,促成党中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协助党中央制止了张国焘分裂红军、分裂党中央的严重错误,使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初参加中央政治局工作,任白区工委书记。1937年任八路军129师政委。l938年初在抗日前线病倒,回延安治疗,任中央职委副主任。张浩多次被敌人逮捕,但他始终坚贞不屈。由于经受残酷拷打,身体受到严重摧残。他于延安病逝后,毛泽东与朱德、任粥时及董必武、徐特立、陈云、贺龙等为他守灵、抬棺,主席为张浩挽联题词:"忠心为国,虽死犹荣"。

军事家一一林彪(1907-1971),原名林育蓉,回龙山镇林家大湾人,“林氏三兄弟”之一。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考入黄埔军官学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排长。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任连长。1928年初升为营长。井冈山会师后,升为团长,1929年任纵队司令员o次年,任红四军军长。1932年任红一军团军团长。他率部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一至五次反"围剿"。在长征途中,他指挥红一军团突破乌江、抢渡大渡河、攻占遵义、飞夺泸定桥、越过大草地、攻占腊子口。1935年1月参加了遵义会议,6月,任右路军司令员。到达陕北后,任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校长兼政委。

作家、评论家一一秦兆阳(1916-1994),回龙山镇枣树店人。1938年到延安、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入陕北公学、延安鲁艺学习。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教师、冀中区第十分区黎明报社社长、冀中军区前线报社 副社长

、《华北文艺》编辑。建国后,历任《文艺报》党务编委,《人民文学》副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当代》主编,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和第三、四届理事、著有短篇小说集《农村散记》,长篇小说《在田野上,前进!》、《大地》,论文集《文学探路集》。

爱国将领一一陆沉(1900-1940),原名卢斌,回龙山镇戴家冲人。"五四"时,参加武汉地区的爱国学生运动。1920年加入"利群书社"。1921年,回八斗湾泼新学校任教,加入"共存社"。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任安源煤矿工人俱乐部主任。1925年赴广州,先后任黄埔军校教宫、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务主任。1926年秋,随北伐军回到武汉,从事农民运动。1927年被选为湖北省农民协会委员长:是中华全国农协临时执委委员之一。在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七·一五"事变后,他出席了常的"八·七"会议,赴鄂赣边领导秋收起义。1928年春,任江西省委书记。但是,1929年初,党先后派他担任满洲和江苏省委书记,他都不肯去,开始对革命前途失去信心,与妻子创办私立小学谋生。

革命家一一殷鉴(1904-1937),回龙山镇殷家楼人。1921年即跟随林育南、陈潭秋在武汉开展革命活动,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曾在列宁墓前宣誓:要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战斗不止。1930年回国,在上海党中央机关工作。1931年任上海市沪中区委书记,4月,奉命到北平重建顺直省委,任省委书记。6月,由于叛徒出卖遭逮捕,与薄一波等被判处死刑,经过斗争被改为有期徒刑14年。"九·一八"事变后,殷等被押进"北平军人反省分院"。狱中党支部成立,殷任支部书记。1932年8月,殷因腿部骨折,住进病号囚室,薄一波接任支部书记。1933年,殷等拒绝在《反共启事》上签字。1935年4月,国民党特务拟将殷鉴、薄一波、刘澜涛、安子文等枪杀,未待南京方面批复,宪兵司令部因故撤离北平,殷等才幸免于难。1936年的春,刘少奇主持北方局工作,经多方努力,终于营救出殷等57名被关押的共产党干部。出狱后,殷被安排住北平"法国医院"。因长期折磨,体质极其虚弱,加上腿部丹毒恶化,于1937年4月逝世,时年33岁。

重大事件

"共存社"和早期党组织的建立

1920年春,林育英、林洛甫受悻代英、林育南的委托,在回龙山八斗湾兴隆寺创立泼新学校,宣传新文化、新思想。1921年7月16-21日,悻代英在竣新学校召开"互助社"(1917年在武汉成立)年会,经讨论,二致通过成立"共存社"的决议,提出"通过阶级争斗,企求劳农政治实现"的纲领。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后,该社自行解散,其成员分别加入共产党和青年团组织。1922年,陈潭秋、林育南在竣新学校进步师生中发展党员,建立了八斗湾党小组,负责人为胡亮寅。

回龙山农民暴动

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实行"四一二"惨变后,工农运动仍在飞速发展,针对当时的形势,黄冈县委于一九二八年元月否开县委扩夫会议,研究决定举行了回龙山暴动,腊月初七午夜暴动队伍分别由罗四维、邓斌等人率领,分两路攻进回龙大庙(当时回龙保安团驻地),经过二十分钟战斗,处决了劣绅秦耀阶、杜律斋、赵咏甫,最后把躲在月弓桥下水池里的团总梅朗如揪出,处决在月弓桥上。当晚,暴动队伍连夜赶到沙贩柴苟湾镇压了地主刘新甫一家五口,随后,又没收了劣绅龙少侣的财产,还火烧了大地主王洪兴、王顺兴、王春兴的庄园。回龙山农民暴动之后,接踵而来的杨鹰岭、但店等地的农民暴动,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杀了地主一百七十余人,火烧地主庄园二百多处,极大地推动了黄冈的武装斗争。

日寇在回龙山的暴行

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后,长江两岸的人民,遭受了日寇残酷的蹂躏,日军虽然未在回龙安插据点,但因地处交通要道,这里多次遭受日军洗劫,仅一九三九年元月至十月,日军五次对回龙进行扫荡,一向繁荣的农村左镇,哀鸿遍野,十室九空。一九三九年二月二十一日(农历正月初三〉,日寇斋藤实分队,对回龙平民进行第一次洗劫,烧毁农房五百八十九间,至使六十八户无家可归。同年六月十九日,日军烧毁回龙大庙前殿,打死农民李步云、李显云兄弟。八月十七日,日军烧毁整个回龙大庙。十一月四日,日军知子小队又一次对回龙集镇进行洗劫,开枪打死医生杜耀东,并残忍地将一个卖菜的农民当作活靶打死。十一月十六日,日军洗劫回龙鹞子湖街,烧毁民房181间。

风景名胜

"共存社"成立旧址:位于回龙山镇西北2.5公里的八斗湾。其房屋于1939年被日军伪军部分烧毁。

黄冈农民暴动遗址:即回龙山大庙。党的"八七"紧急会议后,中共湖北省委派罗四维(回龙山镇罗家咀人)回乡恢复中共黄冈县委(罗任书记〉,组织农民暴动。1927年12月30日晚,县委率领武装人员及手持梭标、大刀的农民,一举攻进回龙山大庙,活捉国民党黄冈保卫团团总梅朗如,消灭全部武装,沉重地打击了豪绅地主的嚣张气焰。其庙依山而筑,一进三重,是境内最大的庙宇。抗战时间,三次遭日伪破坏。解放后,残存房屋被辟为小学。80年代,群众损资建有一幢教学楼,更名为"育英学校",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陆定一为其题写了校名。

林育南、林彪旧居:位手回龙山镇西北2.5公里的林家大湾。育南故居为砖木结构的两间平房。林彪旧居现有房屋数间,常有全国各地游人参观。

林育英故居:位于回龙山镇西北2公里的染铺湾。1990年修复,为明四暗七的砖木结构平房。

冰川烁石:位于回龙山镇蔡家塘西北坡上。石高35米,周长15米,褐色,呈不规则椭圆形。民间传为西天王母扔下的"打牛石"。李四光曾撰文鉴定,该石"事实上是一块麻岩巨砾,己受中期风化,它大概来自秦岭。任何一种关于它的成困的满意解释,都有很大的意义"。

白羊山:位于回龙山镇东北3公里处,是回龙山与马曹庙两镇的界山,面积约5平方公里,海拔276米,三峰并耸,苍翠插空。山侧有挑花洞,为明主事秦断宗著书处。山上主植松、杉、竹。山北八斗湾是中国共产党在黄冈早期革命发源地之一,1920年陈潭秋、林育南在此创办"泼新学校",1921年在此建立黄冈最早的党小组。

龙山寺〈回龙大庙〉:始建于明洪武年间,香火旺极,其灵誉远盛于其它寺庙。一九三八年,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时,回龙大庙大部被毁,现经省民族宗教委批准,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关怀下,在大庙原地脉上重新修建,更名龙山寺。同时请来团风县佛教界最有名望的释坚先法师做住持注重新修复的龙山寺正成为全县著名的佛教旅游景点。

视频

回龙山镇正本文化艺术团 文化下乡联欢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