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回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回青
图片来自今天头条

回青(也称“回回青”)是一种蓝色颜料,主要用于瓷器烧制上色,因明朝时从西域进口颜料原料及接受朝贡,故而得名。[1]回青一般需要和石子青混合运用,所呈现的颜色较霁蓝浅淡,多见于嘉靖万历年间的瓷器。

古代记载编辑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回青》:“回青乃西域大青,美者亦名佛头青。”《明史·吕坤传》:“至饶州磁器,西域回青,不急之须,徒累小民敲骨。”《窥天外乘》:“回青者,出外国。正德间,大铛镇云南,得之,以炼石为伪宝。其价,初倍黄金,已知其可烧窑器,用之果佳。”回青多与石子青配合使用。配制时二者比例不同,则呈色各异,《江西大志·陶书》:“回青淳,则色散而不收;石青多,则石沉而不亮。”嘉靖青花浓重鲜艳的蓝色,正是掌握了回青与石子青恰当的配料比例的结果。

特点编辑

顶级的回青也称佛头青。回青料纯然一色,蓝中透紫,与苏麻离青,平等青色调不同。明代正德晚期,嘉靖,隆庆,万历景德镇御窑厂使用的一种进口原料。多与石子青配制,回青料的比例若稍高,则青花便呈色浓艳红紫,;若石子青用多了,呈色便灰蓝。

历史

“青花”(blue-white porcelain)是我国著名的“釉下彩”(underglaze painting)瓷器。由“考古”所知,中国有“青花瓷”始于唐,成于南宋(1127-1279),圆熟于元(1279-1368),兴盛于明初,特别是永乐(1403-1425)、宣德(1426-1436)、成化(1465-1488)三朝,江西“景德镇”的产品,更是独步世界,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三保太监”郑和(1371-1433)七下“西洋”(1405-1433)时,“彩绢瓷器”是最重要的“赏赐”品,大量青花乃随“宝船”远走四方,或赠或售扬名四海。青花用“回青”直接在瓷胚上画绘,再上一层无色透明釉,然后入窑,以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青花”白底,釉色深蓝,清新雅丽,高洁宜人,因而打动各地人心,争相购求,蔚成风潮,成为中国“丝”之外的另一项世界名物,高峰时年外销数达数十万件。青花的成功,除中国独有制瓷传统和瓷匠的精研努力 外,另一项特殊因素是使用了“伊斯兰”传统的蓝色釉料:回青、回回青;和“南海”周边国家的苏麻离青、苏泥腊青、勃青等等。这“青”就是“钴蓝”(cobaltblue)。青花不仅使用了域外原料,在造型和纹饰上,也容纳了“伊斯兰”宗教和民族风格,充分表现了中国制瓷老师傅,不忘传统,又勇于进取创新工艺技术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王宗沐江西大志·陶书》“陶用回青,本外国贡也。嘉靖中遇烧御器,奏发工部;行江西布政司贮库时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