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回眸敗虎堡(劉新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回眸敗虎堡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回眸敗虎堡》中國當代作家劉新麗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回眸敗虎堡

平魯,位於山西省北部,洪濤山脈西延,管涔山脈北延,其西北沿長城又與內蒙古自治區的清水河、和林格爾銜接。因為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從春秋戰國時期便是硝煙瀰漫的戰場,當歲月的車輪將它重重碾壓過後,它背負了太多的歷史烙印。

敗虎堡所在平魯高石莊鄉敗虎村,它作為古代軍事防禦的堡壘,並不是我想象中的高大恢宏。天高雲淡之下,它孤獨地矗立在黃土高原上,歷經了四百多年的風雨侵蝕,使它從始建時的十二米的高度,到殘高八米。雖沒有了當年鎮守雄關的氣勢,卻憑添了幾分滄桑與執着。

朔風陣陣,一卷黃沙騰空而起,幾篷衰草瑟瑟搖曳,我聽到了風在嗚咽,敗虎堡在低吟。在這片寥廓的曠野上,漢人與蒙人曾經有過怎樣血肉橫飛的執戟相殘?

而這種局面,在二百多年後,卻被一個青年王子扭轉。放眼北望,我仿佛看到了那個翩翩王子一騎黃塵而來……他的名字是與「隆慶議和」緊密連接在一起的。當這個叫做把漢那吉的草原王子來到敗虎堡請求歸順時,他無論如何都不會想到歷史要因他而進入另一個轉折了!

在明朝的史冊里,「隆慶議和」應該算是較濃重的一筆了,而這個重大的歷史事件是圍繞着「敗虎堡」展開的。據史書記載,敗虎堡「孤懸極塞,路當要衝」,是戰時險沖之地,是「滅胡九堡」中的一堡,也是「萬里長城二百關」之一的邊塞重鎮。明朝時,由於蒙古各部落不斷南犯,中原與北方遊牧民族的關係極為緊張。九邊軍事重鎮就是在這時候建立起來的,山西大同鎮就是其中之一,並先後在這裡建起了多個堡壘。聽其名,便可略知當時蒙古對明王朝的威脅程度以及蒙漢兩民族的關係緊張程度,這些堡壘包括:滅胡堡、威胡堡、阻胡堡、殺胡堡、寧虜堡、破胡堡等,還有此文中的敗虎堡。敗虎堡建於嘉靖二十三年,之初叫「敗胡堡」,方圓幾十公里內,地勢平緩開闊,此處是平魯通往內蒙古清水河的必經之地,這樣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它與戰爭密不可分的時代命運。到了清朝,因「胡」字有犯忌之嫌,改為「敗虎堡」。

蒙古雖然有着世界上最驍勇的騎兵部隊,但它的經濟卻極貧。嘉靖年間,土默特首領俺答覬覦明朝繁榮的經濟,又因嘉靖皇帝拒絕與蒙古進行貿易往來,俺答遂屢屢發起戰爭。他多次入侵中原的目的同樣也是為了與明朝有貿易往來。公元1550年,俺答率兵一舉攻入北京,燒殺掠奪,迫使明王朝開放邊貿,這是「庚戌之變」的由來。

那時候,草原氣候惡劣,蒙古族世代以遊牧為生,他們既不耕種,也不會紡織。這種生活習慣帶來的直接後果是生活物資奇缺,比如:布匹、鐵器、醫藥、糧食以及生活必需品等,一段時間內,蒙族人民甚至連做飯的鐵鍋都沒有,他們只能用羊皮做鍋,勉強煮飯。而改變這些的唯一途徑只能依靠與中原互市。當時明朝民間的手工業者有限,加上自然災害頻繁,同時又有着與外族語言不通,地域差異大的牴觸心理,所以明王朝對蒙古的貿易時斷時續,這樣,隨之而來的戰爭也在持續爆發着。

把漢那吉是俺答的孫子,是不折不扣的蒙古貴族,他幼年失去父母,與奶奶克哈屯長大。把漢那吉頭腦靈活,口才也極好,俺答很珍視這個孫子。把漢那吉在當時已經有了一房妻子,但這個妻子是爺爺欽定的,他不喜歡。不久,把漢那吉又遇到了一位姿容艷麗、他認為是草原上最美麗的女子,要娶她為妾。這時,俺答也剛剛娶了一位女子作妾,但這位女子之前已和別人訂了婚,女子的未婚夫在蒙古的另一個部落頗有勢力,就在兩個部落劍拔弩張的時候,俺答做出了讓步,他在沒有同孫子商量的情況下,將把漢那吉鍾情的女子交換了出去。

當把漢那吉知道這一切時,他心愛的女子已經做了別人的新娘。年輕的把漢那吉震怒了。如果不是他爺爺俺答,換作任何一個人,把漢那吉都會刀劍出鞘殺了他的。可勢單力薄的他無法與爺爺抗衡,他夜不成寐,在奶媽的丈夫阿力哥的慫恿下,決定投奔明朝。

公元1570年農曆九月,無論蒙古還是塞北,都已進入深秋季,把漢那吉帶着妻子比吉、奶父阿力哥以及僕人等十餘人,從現在的呼和浩特昭君墓附近秘密出發,一路向南,黃沙漫捲,餐風露飲。於九月十七日進入了平虜衛,也就是今天的平魯鳳凰古城,然後到達敗虎堡腳下。當把漢那吉向守軍說明了來意,守軍們非常震驚,甚至有些不知所措,但他們深知此事關係重大,迅速上報後,操守崔景榮又將此事報告給了平魯參將劉廷玉,劉廷玉首先接受了把漢那吉和他的隨從們,把漢那吉等人在敗虎堡待了四、五天的光景,被解送到平虜衛,然後又到了大同。為了安撫對方,大同巡撫方逢時宴請了把漢那吉。作為封疆大吏,他期望邊境安定,百姓安寧,方逢時認為把漢那吉的投誠之舉是「天將啟我太平之機,而賜華夷之福也。」時任山西、宣大軍務總督王崇古,竭力主張以此事為契機與蒙古方議和,並重新開放邊貿。當消息上報到朝廷時,大臣們分為兩派,一派主和,另一派主戰。內閣張居正、高拱持主和態度,眾議之下,為了讓俺答看到議和的誠意,明王朝很快賜封了把漢那吉一個「指揮使」的職務。

蒙古這邊,俺答對孫子歸順敵方的心情是極其複雜的。但終究血脈相連,彼時,他正率兵行進在攻掠西番的路上,得到這個消息後,立即返回,並組織了十萬兵力,圍守在明朝北部疆域,出於對孫子人身安全的考慮,俺答率部圍而不攻,明朝方面也採取只守不攻的策略,雙方對峙,似乎已箭在弦上,但又表現得很理智,誰也不去主動攻擊對方。明朝若先行出擊,就意味着之前所作的努力前功盡棄;俺答若耐不住廝殺過來,把漢那吉等人將命懸一線,處境十分危險,這樣一來,明蒙關係會惡化到不可挽回的地方,更慘烈的戰爭將無法避免,從而使更多無辜的生命付出代價。局勢很緊張,也很微妙,雙方在軍力的抗衡里,又滲入了智力的角逐。在反覆的調解與僵持下,俺答同意議和。

於是,雙方開始了正式談判。

十月的塞外,風勁草枯,一派蕭瑟之氣。

明朝這邊派來了會講蒙語的鮑崇德與俺答見面,俺答表情威嚴,眼神里卻有掩飾不住的焦慮,這十幾天來,他和妻子克哈屯時刻在為孫子的生命擔憂。克哈屯整日哭泣,她經常站在蒙古包前望向遠方,她希望她的孫子像從前一樣,穿着華麗的長袍,騎着白色的駿馬,向她奔馳而來……

俺答一開口便對鮑崇德說:

「我的騎兵部隊會把你們的將領統統殺光的!」

鮑崇德表現得非常鎮靜,他思忖片刻,回敬道:「您說的沒錯,但我們的將領對於您來說,還是沒有您的孫子重要,況且朝廷很優待您的孫子!」

俺答聽得出自己的孫子還安然無恙,態度緩和了些。

鮑崇德向俺答傳達了朝廷的意見:第一,請和,即雙方停止戰爭;第二,請求入貢,即要求俺答向朝廷進貢;第三,接受俺答請求賜封官爵的要求;第四,歸還「板升」城的漢人,把「板升」漢人的首領趙全押解回明朝;第五,開放馬市,各取所需。

「板升」在蒙語中即為「房子」的意思,蒙族人所居蒙包,流動性強,居無定所。而趙全等人是第一批在蒙古建起房屋的人,他是雁北地區白蓮教教主呂明鎮的弟子。呂明鎮被明朝鎮壓後,趙全於嘉靖四十三年,帶領一群教徒叛逃到了包頭地區的豐州灘,這些教徒里包括一些技術類人員和手工業者,如泥瓦匠、木匠、鑄鐵匠、紡織工,還有中醫。在這裡,趙全依附俺答,勢力日漸強盛。趙全「多略善謀,益習兵事」,每到打仗時,俺答都要親自到趙全家中與他商議策略,在攻打明朝這件事上,趙全是俺答的軍師。趙全不僅離間明蒙關係,其本人頗具野心,他已經成為了明王朝長期以來的心腹大患。

俺答並非只是善騎射的勇夫,他對部落的經濟發展具有高瞻性。這些條件他非常滿意,並表示不會忘記明王朝對自己的恩德。

十一月十九日,俺答將趙全、李自馨、王廷輔、張李麟、郭恆等八名白蓮教骨幹引渡到今天的右玉縣威遠鎮。

第二天,把漢那吉等十餘人也被護送出境,平安回到了草原。

這是「隆慶議和」的始末。

1571年的三月二十八日,明王朝封俺答為「順義王」,並同意在長城沿線開放馬市。

「隆慶議和」的誕生,使蒙漢人民從長期的戰亂苦難中解脫出來,得以重建家園。蒙漢互市又促進了兩民族之間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同時也是民族融合的重要紐帶。蒙漢互市讓晉商一度崛起,他們憑藉地理優勢,參與其中,曾壟斷過北部開中特權。

敗虎堡內曾有十多座神廟,如今都不復存在了,有兩座石碑也散落在民間。這兩座石碑,年久,且無人保護,但憑藉寥寥可辨的字跡,有學者認為是為了紀念明蒙和平立下的。一座《新建聖母廟碑記》,作於公元1630年,崇禎三年;另一座《永寧碑》,原鑲在敗虎堡東牆城門上,後來被人拆了下來,幾經流離,成了一家油坊的墊腳石,油坊廢棄後,被尋出。碑上提及到多名邊防軍政人員,有大同巡撫方逢時、巡撫御史申佐、巡按直隸御史陳文燧。可見「隆慶議和」後,和平安寧的生活,帶給邊疆軍民的是發自內心的喜悅。

仰望着這座越來越單薄的古堡,我無法想象,若干年後,它又將是怎樣的面貌?作為一個有着深遠歷史紀念意義的遺址,我們是否該為它做些什麼? [1]

作者簡介

劉新麗 筆名:北方 七十年代出生。山西省朔州市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