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回家隨筆(雷雨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回家隨筆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回家隨筆》中國當代作家雷雨田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回家隨筆

九月初三是父親三周年祭日,根據習俗,要釋服即換掉孝服,「奠須終盡三年孝,追遠長存一片心」。適逢國慶,坐上西去的T116次列車,第二天下午回到家鄉的懷抱。前些年,一到定西下火車,先給父母報個平安,總要逗留一下或者吃一碗車站對面的臊子麵,回去的路上總要欣賞一下家鄉的大好河山。自從父親去世以後,我回家的心情總是那麼惆悵,迫不及待想見到母親,一路的風景也沒心情欣賞,倒是喜歡和司機閒聊,聊風土人情,聊生老病死,尤其聊到認識的誰去世了更加感到意外無奈

到家時,場裡五六個人在碾胡麻,母親佝僂着腰拿着掃帚掠胡麻,母親種了三畝胡麻,今年胡麻豐收,這些人都是母親請來幫忙的。揚的揚,簸的簸,篩的篩,我跟他們一一打招呼,母親比過年時更瘦小了,讓我先去家裡吃喝點。我看他們很忙,便獨自到家,走進上房,空空蕩蕩,父親的遺像也被一塊黑布蓋住放在條桌上。我吃了四顆煮洋芋,一棒包穀,盤子裡的油餅和油花卷子沒吃,看得出這是母親提前準備好的。回家的感覺跟以前真不一樣了,面對老屋,我想,母親已近八十歲,再過幾年如果母親走了,我回到這裡該是什麼情景?我估計百無聊賴。

吃飽喝足,我又到場裡,胡麻已經裝好袋子了,一袋一袋運回家碼在上房台子上,沉甸甸的糧食,勤勞的母親!看得出母親對收成很滿意。幫忙的人在家裡吃晚飯,晚飯是大盤雞拌麵。我跟在母親後面媽長媽短地說話,母親還要給兩頭豬和食,給兩條狗給食,我問雞要不要給食,母親說晚上不給雞餵食。兩頭豬長得很大,大的已經超出我的想象,我認為過年宰殺的豬不應該長這麼大,母親說現在的過年豬家家都是這樣。在我的記憶里,過年宰殺的豬兩百斤以上就不算小,這豬到十一月臘月少說要四百斤。豬太肥大豬肉反而不好吃。小時候那種一百多斤的過年豬,肉特別好吃。母親說那時候的人腸子沒油水,吃啥都香,我認為不完全正確。豬很活躍,看見母親端着食來了,堵在圈門口哼哼個不停,母親呵斥,豬後退等待進食。兩條狗拴在兩個地方,每處一盆食,我還是懷念以前養的那條狗,可惜在父親走後不久那條狗也老死了,現在這兩條狗是新養的,我感覺陌生,雖然他們也感覺我是這個家的一員,沒有表現出敵意。

收拾停當,我和老娘回到屋裡,幫忙的人都陸續回家,母親端起一碗麵開始吃,我是很飽一點吃不下,便陪母親家長里短說說話。母親很重視父親的三年紙,究竟能來多少人我倆意見不統一,我認為三年紙幾乎不來祭奠的人,物資少準備點,多了剩下是麻煩,母親則不以為然,讓我按照五十人準備,我堅決不贊同。後來姐姐弟弟們按照五十人準備的,果不出其然,竟然坐了四桌人,粗略一算,真要四五十人。還是母親了解行情,按照我的準備豈不是尷尬了。

父親走後,由於我們思念太甚,燒的冥用物品不計其數,我了解父親,很多東西並非父親喜歡,所以我提議不要燒過多的紙火,如果有靈反倒成其累。簡單送點紙錢即可。這三年以來,不是這個夢見就是那個夢見,包括我也經常夢見。家裡誰有個頭疼腦熱,母親總是情不自禁地想到父親,怕我們責怪,悄悄地燒點紙錢,潑一杯漿涼水。三年了,我想對父親說些心裡話,過度的祭奠或者思念怕給父親造成過多的牽掛,父親臨終時夢見他的工作是守護紅黃綠三個按鈕,如此牽絆我怕給父親的工作造成干擾。來到墳園,荒草成蔭,大家在整理祭品時我止不住熱淚盈眶,我和父親說了幾句話,說我母親的事,家裡的事,我的事,總之讓父親放心,不能再牽掛。希望父親在天有靈,活的如生前那樣乾淨利索,令人敬佩。秋風瑟瑟,紙灰飛颺,脫掉孝衫孝帽,與父親又一次作別。

國慶假期馬上就要結束了,為了避開高峰,於是決定提前離家。母親得知我們的返程計劃後,似乎總想說些什麼,可每次好像話到了嘴邊,她又只是用笑容來替代。放假回老家的這幾天,母親總是在思考讓我吃點啥,拿點啥。以前是問,現在是自作主張,把提前儲備好的購物袋拿出來,一樣樣裝好放到冰櫃冷藏。我離開家的時候,雙手捏住母親的雙手,那麼溫暖,那麼粗糙,母親的雙手把我們抓養大。母親叮囑到了來個電話,皮箱裡的肉到家趕緊放冰櫃,壞了可惜得很。車子即將啟動時,母親問我過年還來不?我堅定地回答,肯定要來。返程的日子,是娘最孤獨的一天。空蕩蕩的老房子難得有了歡聲笑語,立刻回歸安靜,我不管怎樣寬慰自己,都止不住這無盡的牽掛。坐在返程的列車上,心情沉重到極點。父母,就是那個不斷對着你的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在無數個日夜裡,母親都習慣了與寂靜的房子作伴,聽着快手裡的秦腔或者豫劇入睡,簡單的飯菜涼了再熱熱,心中的苦悶無處訴說。那些望眼欲穿的等待,早已成了母親的日常。

不管你走的多遠,都別忘了回家的路;不管到了什麼年齡,都別忘了世上最疼愛你的兩個人:父母。回家是一種磨鍊,這條路,我還能走幾年?[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