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四千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豆瓣网 的图片

内容简介

你是否感到时间不够用,越来越焦虑?

你是否常常关注各种高效工作法?

你是否经常对事物只有“三分钟热度”?

你是否一直与拖延、分心做斗争?

如果能活到80岁,你在地球上的时间也只是勉强超过4000个星期。人生不应只是快进,知名的《卫报》心理学专栏作家奥利弗·伯克曼借鉴了古代和当代哲学家、心理学家及精神导师的见解,摒弃了现代人对“完成所有事情”的徒劳迷恋,将肤浅的高效解决方案放在一边,向读者介绍了通过接纳时间和自我的有限性构建有意义生活的方法,将我们从无休止的时间传送带上解救出来,摆脱焦虑、分心、缺乏耐心等消极状态,重新认识真正的自我,选择你想要的活法。

★NO.1越忙越要看的一本书:高质量人生=有效努力+正确的活法-自我消耗

纽约时报》《星期日泰晤士报》2021年年度畅销书

金融时报》《观察者报》2021年年度图书

美国著名商业图书大奖AXIOM年度铜奖

英国亚马逊双榜第一

售出30多国语言版权

跨界出圈坐拥无数好评,“美队”克里斯·埃文斯、世界著名魔术大师达伦·布朗等大咖一致推荐。

★NO.2时间的用法即生命的活法,用有限的生命做有限的事

√打破效率陷阱,让努力更有效

1.注重完成,关注已完成的事

2.抵抗次优先级工作的诱惑

3.让自己喜欢上问题

√平衡人生与效率的关系,我们无法真正管理时间,我们只能管理自己

1.划定边界,采用“定量”的生产力策略

2.不追逐极致的效率,而是认清自己的能力边界

3.一次只做一件事

★N0.3这本书让无数人发生改变,摆脱止步不前的生活

√做好时间断舍离,为自己做增量

1.不要用无法达到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2.不把成就感推迟到未来

3.在没有十成把握的情况下,去尝试放手一搏

√正确认识自我,真正活在当下

1.审视每一项重要决定:这个选择会削弱我,还是会让我变强大

2.选择有选择的生活

3.不要为了迎合而去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

作者简介

奥利弗·伯克曼(Oliver Burkeman),曾是一名“生产力极客”,他长期为《卫报》每周心理学专栏撰写文章,专注于讨论效率、生产力与生活的关系,其文章受无数忠实读者追捧。他也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心理学》等媒体撰稿,并著有多本畅销书。

他花了数年时间试图优化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但真正征服时间的那一天并没有到来,他反而变得更加焦虑。

他意识到:想要优化时间的所有努力都是徒劳的,越想要征服时间,越觉得挫败、有压力和空虚。相反,放弃掌控时间的执念,接纳自身的有限,更能为我们的人生增加空间。

如今,他把自己的经验和感悟写成了这本“反时间管理”的书,希望能帮更多的人找回真正想要的人生。

书评

不知道你是否会有这样的经历,每当第二天一早有重要安排,半夜就总睡不着,越是提醒“明天很重要,一定要早睡”,就越是清醒。

这种情况也存在于工作、作业中。随着截止日期临近,强烈的焦虑不仅让你手心出汗、心跳加速,还不断打搅思路,让本就紧张的工作更加难以开展。

每到这时,你可能会后悔没有早做打算,思考是不是自己的时间管理出了问题,甚至找来各种高效工作法和“成功人士的XX个习惯”复盘。结果大家也知道,这样的问题还会出现许多次。

下面,让我们简单给自己打个分,看看是否受这些问题的困扰。如果超过5个,你可能已经丢掉了人生自主权。


同大家一样,奥利弗·伯克曼(Oliver Burkeman),曾经也是一个强调效率的“生产力极客”,在花费数年时间试图优化时间管理方法后,非但没能征服时间,反而更加焦虑。

在历经挫败、空虚之后,他得出总结——“时间管理是无效的”,放弃掌控时间的执念,接纳自身的有限,才能为人生增加空间。

他在提倡高效、不停“内卷”的现代社会反其道而行之,写下了这本《四千周》,用“反时间管理”的思路,重塑对时间的理解。

1、“躺平”不是放弃,而是接纳生命的有限

如果有人拿着一页印着4000个星期的涂色卡告诉你,这就是你的全部人生,你的第一反应是惊讶还是更加焦虑?

事实确实如此,假使能活到80岁,人生也不过4000个星期。

已故英国哲学家布莱恩·马吉做过一个更夸张的联想:人类文明大约有六千年的历史,我们通常觉得这段时间漫长得惊人,但其实也只需要跨越六十个百岁老人的人生,也就是“办一场酒会,挤在客厅里的朋友那么多”。

一辈子太短了,短到荒唐,短到可怕,短到没礼貌。


对于短暂且可量化的人生,大多数人会告诉你如何高效利用时间,但结果却是,时间不够用的感觉越来越强烈,忙碌越来越成为一种流行病,我们就像在传送带旁边的工人,效率越高,传送带就转得越快。

面对效率陷阱,“躺平族”的队伍不断壮大。无论是对工作还是学习,他们都表现得毫无波澜。这种妥协和放弃,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环境对个体的规训。“躺平”对时间管理的意义也在于此。

看似逃避现实的思路,让我们通过“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式的自我保护,不考虑得失和不确定性,承认自身能力的不足及生命的有限,更充分地活在当下。

因此,与其为总是事与愿违而焦虑,不如换个方向“躺平”;与其自责浪费时间无所事事,不如承认活在当下的事实。只有乐于与生活开展真挚的关系,才能找到有意义的开始。

2、“摆烂”不是停滞,而是拒绝无谓的执着

除“躺平”外,还有一条听上去更“消极”的心态——“摆烂”。

你可能觉得,“摆烂”意味着随波逐流,不做选择。但其实,不知道如何选择等于没有选择。做选择的过程包含了对自我能力和欲望的审视,做事和做时间管理也是类似的。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做选择,一天当中可能无意识中就做了数百个小的选择,与此同时,也永远牺牲了其他无数种可能的活法。因此,即使是你能想象的最好的人生,也是一个不断向其他可能性挥手告别的过程。既然如此,就不能仅靠增加选择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

如果我们无法决定优先做哪些事、不做哪些事,就无法通过追求效率和专注变得轻松。相反,适当的“摆烂”能让我们专心于眼前的事。在“摆烂”还未兴起之前,这种心态的另一种身份是“拖延症”。许多人都因为拖延而自我批判,但没有意识到这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倾向。

在《四千周》里,奥利弗·伯克曼向我们展示了如何让“拖延”变得有意义。这并不是要我们放弃对生活的主导,停滞不前,而是与自己达成和解,学会取舍,更加从容地处理繁琐的工作和紧张的安排。


3、“内卷”不是目的,而是校准时间的规则

当然,即使我们不断向自己找答案,也依然很难摆脱忙碌的困扰。这就好像陷入沼泽的人,仅告诉他不要胡乱挣扎只能减缓下陷的速度。

于是可以理解为何打工人越来越流行走向户外,借助徒步、露营等“身体之苦”消解“内卷”的“心灵之苦”。这种“累并快乐着”治愈了无数大厂青年。

然而短暂的“逃避现实”,和漫长到近乎永远的工作时长形成了鲜明对比。要想脱离“效率陷阱”,仍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答案。

我们已经接受时间有限的事实,也承认对时间的控制力非常有限,那么我们可以用个体的视角重新理解“内卷”,将它视为达成更高效率和更完美成果的手段,而不是终点。

4、消除内耗,你可以这样

在《四千周》里,奥利弗·伯克曼提供了几个技巧,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接纳时间的有限性,摆脱内耗。

专注一事 :在完成一项工作前有意推迟其他工作 要事优先 :提前决定放弃哪件工作 注重完成 :关注已经完成的事,而不是只关注尚未完成的事 聚焦关心 :把有限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静默无为 :练习什么都不做 ··· ··· 四千周是一个时间概念,也是一个活法的选择。只有当我们活在当下,认真计划眼前重要的事,那真正要考虑的则是这一生有没有虚度、白活。

书中还有一份四千周的人生涂色卡,去涂一涂,看看自己还剩多少时间,还有多少未竟之事。未来如何找回更大的自主权,或许才是每个人的当务之急。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