喙莢雲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喙莢雲實 |
中文名稱:喙莢雲實 學名:Caesalpinia minax Hance 科:豆科 屬:雲實屬 |
喙莢雲實(學名:Caesalpinia minax Hance),中文別名:南蛇簕、石蓮子、老鴉枕頭(永德、保山),打鬼棒(梁河)、鬼棒頭(滕沖)、南蛇簕(經濟植物志)。是薔薇目、豆科、雲實屬植物。分布於產永勝、蓮山、芒市、鎮康、鳳慶、孟連、西雙版納、景東、元江、蒙自、文山、河口、富寧;生於海拔200-1 100(-1 700)米山坡灌叢中。
信息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薔薇目
亞目:薔薇亞目
亞科:雲實亞科
族:雲實族
簡介
喙莢雲實為藤本;各部被短柔毛,有鈎刺。托葉錐狀,二回羽狀複葉,葉軸具鈎刺,被短柔毛,小葉對生,長圓形或橢圓形;總狀或圓錐花序頂生,花序軸有刺,被絨毛,多花;花瓣白色,有紫色斑點,不等大,倒卵形;莢果長圓形,種子橢圓形,似蓮子,鉛灰色,一端稍凹,有環紋。花期4—5月,果期7—9月。種子入藥,名「石蓮子」,性寒無毒,有開胃、清心解熱、除濕之效。民間用於治咽炎、無名腫毒、外敷蛇傷;葉可洗瘡癩,治皮膚過敏等。[1]
形態特徵
有刺藤本,各部被短柔毛。
二回羽狀複葉長可達45厘米;托葉錐狀而硬;羽片5-8對;小葉6-12對,橢圓形或長圓形,長2-4厘米,寬1.1-1.7厘米,先端圓鈍或急尖,基部圓形,微偏斜,兩面沿中脈被短柔毛。
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頂生;苞片卵狀披針形,先端短漸尖;萼片5,長約13毫米,密生黃色絨毛;花瓣5,白色,有紫色斑點,倒卵形,長約18毫米,寬約12毫米,先端圓鈍,基部靠合,外面和邊緣有毛;雄蕊10,較花瓣稍短,花絲下部密被長柔毛;子房密生細刺,花柱稍超出於雄蕊,無毛。
莢果長圓形,長7.5-13厘米,寬4-4.5厘米,先端圓鈍而有喙,喙長5-25毫米,果瓣表面密生針狀刺,有種子4-8顆;種子橢圓形與蓮子相仿,一側稍窪,,有環狀紋,長約18毫米;寬約10毫米,種子在狹的一端。花期4-5月;果期7月。[2]
生長環境
生長于山溝、溪旁或灌叢中,海拔400-1500米。
分布範圍
產自中國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福建有栽培。模式標本采自廣東肇慶。[3]
藥用價值
種子入藥,名石蓮子,性寒無毒,開胃進食,清心介煩,除濕去熱,治噦逆不止,淋濁。
【傈僳藥】阿乃窩各落,南蛇力:種子治感冒發熱,風濕關節炎,痢疾,膀胱炎《怒江藥》。阿萊奧戈洛:用於創傷及毒蛇咬傷。安乃窩格羅,釋力羅-乃窩格羅:治喉火,牙痛,瘡癰。
【壯藥】棵文秒白,嘎默,喃吧,灰貓刺子:根、嫩莖、葉、種子治療風濕,跌打損傷,痧病,肚痛,急性胃腸炎《桂藥編》。
【瑤藥】必哥玻:功用同壯族《桂藥編》。南蛇風:用於痧症,胃腸炎,睾丸炎,骨鯁喉,脫肛。
【傣藥】麻嘎啷(西傣),麻棱哩(德傣):種子用於癰疔潰爛,婦女乳腫,蜈蚣咬傷,便血,倒經,鼻血《滇藥錄》。麻嘎啷:種子治癰癤潰爛,婦女乳腫,蜈蚣咬傷《版納傣藥》。鬼棒頭(德傣):果實配伍治腹脹《德傣藥》。麻鎖裂:種子治咽喉炎《德宏藥錄》。石蓮子(西傣),苦石蓮(德傣):種子用於瘡癤潰爛,乳癰,蜈蚣咬傷,咽喉炎《滇省志》。麻郎:種子用於癰瘡潰爛,婦女乳腫,蜈蚣咬傷《傣藥錄》、《傣醫藥》。模荷嘎冷,麻削頭,鬼棒頭:種子用於肺熱初咳,退熱止痛,拔蛇毒。
【景頗藥】木拈牟謝,麻來謝:種子用於消炎、止吐《滇藥錄》。足金實:種子治瘡癤潰爛,乳癰,蜈蚣咬傷,咽喉炎《滇省志》。
【彝藥】老鴉枕頭:種子治腹瀉。
【基諾藥】鴨雞:根或果仁治絛蟲,血吸蟲,感冒,風濕性關節炎;根、葉、種子治跌打損傷,骨折,瘡瘍腫毒,皮膚瘙癢《基諾藥》。
種子(苦石蓮):苦,寒。散瘀,止痛,清熱,祛濕。用於噦逆,痢疾,淋濁,尿血,跌打損傷。根(南蛇簕根):苦,寒。清熱,解毒,散瘀。用於外感發熱,痧症,風濕關節痛,瘡腫,跌打損傷。苗(南蛇簕苗):苦,寒。瀉熱,祛瘀解毒。用於風熱感冒,濕熱痧氣,跌打損傷,瘰癧,瘡瘍腫毒。[4]
參考資料
- ↑ 喙莢雲實是一種什麼植物?喙莢雲實圖片及簡介,花語谷,2015-10-27
- ↑ 喙莢雲實Caesalpinia minax,花卉圖片信息網,2018-08-14
- ↑ 喙莢雲實,植物網
- ↑ 喙莢雲實,植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