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喊广播(31)(李彦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喊广播(31)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喊广播(31)》中国当代作家李彦良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喊广播(31)

最让我回想童年时期跟在大孩子们的屁股后边“喊广播”的经历来有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我刚当教师的那几年。老家的村东面的半山上有一个远古时候的烽火台,远远望去,突兀高耸,但小时候无知,并不去理会它的用途。只是通过听老人们对“纣王烽火戏妲己”故事的渲染和演绎,觉得它很神秘。师范毕业刚分配工作,爹步行送我到学校上班时,见到半路上也有一个和村东差不多的烽火台。爹说,日本人还在那里修过炮楼,曾害死过不少中国人。再后来,我被调到了一个新的学校,那个村后面的山上也有一个烽火台。我就利用上坡割条的机会,带着学生们去跟前细看。人工筑就的硕大平台,隐隐约约还能够分辨出夯土的层迹。但经过几千年的风雨剥蚀,早已面貌全非,当年的死土上也长出了顽强的生命。我为了鼓励孩子们在山上多割条也给他们讲“纣王烽火戏妲己”丢了江山的故事,我对孩子们说:这“烽火台”俗名“狼烟洞”,十里八里就有一个,并有士兵看守,一直连到京城。台上高高的烟囱中空,下面的灶里装满狼的粪便,用柴草点燃后,烟柱顺着烟囱冒向高空,借此传递边关军情。并郑重其事地告诉孩子们:这荒凉的烽火台,这被历史的风尘剥蚀得几乎看不见的狼烟洞,就是当时历史上最进步的通讯设施,是当今电话、电报、传真的先祖师爷。我说:“你们每天足不出户就能够听到有线广播里传来的新闻,如果有个收音机就可以带着随身听,里面广播着国家和天下大事。可我们小时候就没有这个条件了。”自然就联系到了我小时候“喊广播”的故事。于是我就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将来搞发明创造。

第二个阶段则是在我有了手机之后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和21世纪初。记得我刚学习使用手机时孩子们都嫌我笨,我也确实笨,好不容易才学会个用手机打电话。而后在使用现代化通信工具和手段方面总是比大家慢好几拍。当文友们在电脑上大开博客时,我刚开始在电脑上会打字,当手机的QQ流行起来了时,我病倒了,至今还是个QQ盲,好在经过再三努力,终于学会了[[微信]。微信的便捷又常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那小时候的“喊广播”来。

你一定会说“广播”还要“喊”?那不是制造噪音吗?怪怪的,怎么样“喊”?为什么要“喊”呢?假如不给你做解释,你一定很难想象出我们小时候“喊广播”的情景来。我先告诉你为什么要“喊广播”,就是为了及时向村里的老百姓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告知村里人在当时的国家和村里大事。有时候还喊自村的会议通知。

再告诉你什么叫“喊广播”和怎么样喊。“喊广播”是一种宣传群众的方式。怎么样喊呢?就是通过人们大声呐喊互相传递,把重要的信息广而告之,让群众听明白。因为我们小时候的乡下还没有电,也没有喇叭,全村选四五个制高点,或者住户的窑顶房顶,或者住户中间高出的土台子,一个点上安排有两三个人,然后互相传话。每个相邻的制高点之间必须互相看见和听见,必须靠近住户和行人,既要保证不播错,又要能够让人听明白。参加这项工作的多是有文化的懂政策的读高小的高年级学生,有的时候还得由老师带领着。广播的时间多在人们吃早饭、午饭和傍晚放学的时候,往往是从村的东头开始,传递着喊到西头,再从村的西头,喊回村的东头。半大的孩子们常常跟在大孩子们的后边看热闹,有的时候也合起声来跟着大孩子喊,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喊广播之前,先要打铜锣。打铜锣,用家乡的土话说就是“筛锣”,先把铜锣打一阵,意在告诉大家有重要的消息广播啦。打完铜锣的第一句话常常是:“大家注意了!现在开始广播!”连着喊三遍。然后一句一句地喊着广播的内容,所用的话语都是告示式的,提前由学校老师指导写在纸上的。末了大多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和“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万岁”之类的口号,最后则是:“这次广播——到此结束”。想起来的内容有:“大家听着——今天晚上——家家户户都到官房院开会——一家最少去一个人——谁家也不能不去”。“家家户户注意了——都要除四害讲卫生”。“妇女们听着——都要下地劳动——谁家妇女不下地——谁家不光荣”。“男女要平等——恋爱要自由——婚姻要自主——反对包办和买卖婚姻”。……等等。直到“文化大革命”初期了,还用这种形式传达毛主席的最高指示。不过广播的内容有了固定的模式:“大家注意了——现在开始广播——首先让我们学习毛主席的最高指示——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后面是毛主席语录。那个时代中不少的毛主席语录就是用喊广播的方式传播到山村的家家户户和角角落落的。回想起来,这种宣传方式立竿见影,效果是很明显的。

当我把童年时敲响铜锣吸引人,放开喉咙喊广播的经历讲给孩子们听时,他们少不了笑我们那种宣传方式的原始落后和笨拙滑稽。但没有昨天,就没有今日。从春秋时期烽火台上的狼烟,到古时设驿站跑马送信,到利用信鸽传递情报,到设司号员吹号,传令兵传令,信件标鸡毛加急,再到抗战中的消息树,都是以信息的快速传递为目的的方式方法。古代调兵遣将的虎符和令箭,近代复杂的密码装置,又使信息的传递增添了保密的智慧。大陆在与金门妈祖岛相对的海边,曾安放过世界上直径最大的大喇叭向台湾方面喊话。通过追述和回顾信息传递那漫长的发展过程,追本溯源,自然也就梳理清楚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喊广播”的历史渊源和来龙去脉,同时也让后人看到了那种宣传形式在开国初期的农村存在的历史作用和政治价值。我童年有幸经历也是命运使然。

如今的中国是世界上国民拥有手机数量最大的国度。那时候喊广播的落后状态,正反衬出了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变和进步。掐指一算,前后也才经过了半个多世纪,中国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并取得了令全世界举世瞩目的成就。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科技的发达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再看看当下中国共产党十九大召开的宣传阵势,天上地下,太空海底,铺天盖地,举世空前。采访和传播的新闻记者比到会的代表还多,长枪短炮,手机电脑,无线有限,纸媒影视,不一而足。中国的现代化通讯事业发展的科技水平、速度和规模足让世界震惊。国家国力的迅猛发展,更让我们难以忘怀那曾经的艰难和不易。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先烈打下江山,没有我们的前辈先贤在开国后筚路蓝缕不忘初心地艰苦创业,哪会有如今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的安稳日子?童年喊广播的经历,不只我这辈子要记着,我还会讲给孩子们听,写给孩子们看,告诉他们也不能够忘记。

[1]

作者简介

李彦良,山西昔阳人,1948年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