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啼鸟》 | |
---|---|
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词 |
《啼鸟》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分为三个部分。前四句为第一部分,主要是时令和环境的描写。中间二十句为第二部分,描写了"百舌""黄鹂""青竹笋""戴胜"等啼鸟,描绘了一幅百鸟争呜的阳春图景。最后十二句为第三部分,写自己"遭谗口"后无法消磨时光,于是只好以酒浇愁,醉与花鸟为朋。这首诗语言通俗易懂,音节流畅自然,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啼鸟以情性。
这首诗作于庆历六年(1046年),当时欧阳修贬官于滁州,这次贬谪之因与"庆历新政"有关·。庆历二年,范仲淹等人为了缓和国家内外交困的严重情况,曾提出一系列"新政"措施,欲作政治改革,但这些措施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在朝廷内外的强烈反对下,"新政"很快夭折,范仲淹等人逐一被驱出朝廷。
欧阳修是"庆历新政"的积极支持者,他也被一些进谗之人加上莫须有的罪名,贬逐出去。这是欧阳修仕途生涯中的第二次贬谪,他的内心十分愤懑,他在《滁州谢上表》中写道:"尝列谏垣,议论多及于权贵,指目不胜于怨怒,若臣身不黜,则攻者不休。"愤激之情,溢于言表。但是欧阳修并没有把这样的情感直接宣泄子诗作中,他以一种婉转的方式吐露了深沉的内心,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啼鸟》
创作年代;宋代
作品出处;《欧阳文忠公集》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作品原文
《啼鸟》[1]
穷山候至阳气生,百物如与时节争。
官居荒凉草树密,撩乱红紫开繁英。
花深叶暗耀朝日,日暖众鸟皆嘤鸣。
鸟言我岂解尔意,绵蛮但爱声可听。
南窗睡多春正美,百舌未晓催天明。
黄鹂颜色已可爱,舌端哑咤如娇婴。
竹林静啼青竹笋,深处不见惟闻声。
陂田遶郭白水满,戴胜谷谷催春耕。
谁谓鸣鸠拙无用,雄雌各自知阴晴。
雨声萧萧泥滑滑,草深苔绿无人行。
独有花上提葫芦,劝我沽酒花前倾。
其余百种各嘲哳,异乡殊俗难知名。
我遭谗口身落此,每闻巧舌宜可憎。
春到山城苦寂寞,把盏常恨无娉婷。
花开鸟语辄自醉,醉与花鸟为交朋。
花能嫣然顾我笑,鸟劝我饮非无情。
身闲酒美惜光景,惟恐鸟散花飘零。
可笑灵均楚泽畔,离骚憔悴愁独醒。
白话译文
滁州一带春天来临非常的温暖,繁花似锦,万物竞生。
官府所在地非常荒凉,却草木茂盛,姹紫嫣红的百花开放了。
在光辉之下花儿美艳,绿叶繁茂,天气暖和,鸟儿们都开始啼叫。
鸟儿的语言,我怎么能懂得你的意思,绵蛮的叫声却叫人非常喜欢。
我在南边睡得多,往窗外看去,百舌在天还没亮时就可以叫了。
黄莺的颜色我非常的喜欢,叫声如同娇小可爱的婴儿学说话。
竹林里的青竹笋也在啼叫着,到竹林深处也找不到它,却能听到它的声音。
水田围绕着村庄,看着波光粼粼的,布谷鸟的叫声好像在催人们耕种。
谁说斑鸠笨拙无用,其实他们各自知道天气的阴晴变化。
萧萧的雨声就好像泥滑滑的叫声,深绿色的草和苔藓,没人去踩踏。
只有花上的提壶鸟,好像在叫我去买酒来,在花前倒酒喝。
其余许多种鸟也发出细碎繁杂的声音,在不痛地地方也难叫出它的名字。
我遭受谗言被贬流落到这里,每当听到花言巧语都会感到特别生气。
春天来到这滁州感到非常的寂寞,捧着酒杯因为没有能歌善舞的美女而感到遗憾。
鲜花和鸟叫声也使我自醉,在自醉中与花鸟交朋友。
花也能对我笑的样子,鸟儿也能劝我喝酒,并不是无情的动物。
游手好闲的喝酒,珍惜大好时光,只怕鸟儿飞走,花儿凋谢。
何必要象屈原那样苦闷忧愁,应该流连光景,饮酒作乐。
作品赏析
这首诗按内容,大致可分为三段。
首四句为一段,为全诗的序曲,主要是时令和环境的描写:虽然是官居荒凉,虽然是穷山僻壤,但春天一到,则阳气萌动,繁花似锦,万物竞生。这几句的渲染,为全诗定下了欢快明朗的基调。
从"花深叶暗"句到"异乡殊俗难知名",为第二段。这一段紧承上文,转入对各类啼鸟的描写。"百舌"、"黄鹂"、"青竹笋"、"戴胜"、"鸣鸠"、"泥滑滑"、"提葫芦"等,均为鸟名。而"绵蛮"、"哑咤"、"谷谷"、"嘲哳"等,则都是形容各种鸟叫的词语。
作者观察细腻,时或用一两个恰当比喻,描绘了一幅百鸟争呜的阳春图景,写得很有情致。尽管作者起先说"鸟言我岂解尔意",但到后来,他还是在不知不觉中被啼鸟感染了,觉得啼鸟原来也具有性情。那不会营巢、素称笨拙的斑鸠,也知晓阴晴,正如古谚所说:"天欲雨,鸠逐妇;天既雨,鸠呼妇。"那花上的提葫芦,也如同通晓人性,向诗人频颇劝酒。在这一片生机盎然的气氛之中,遭贬谪的诗人的感想,就是下文要描叙的内容。
从"我遭谗口"句到最后,是全诗的第三段,同时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作者笔锋一转,由鸟及人。所谓"我遭谗口",是指庆历五年(1045年)有人谣传作者和留养在家的孤甥张氏有不正当的关系这件事。此事后来虽经辩明,但欧阳修却终于因此降官,出知滁州。他既遭此诬陷,在政治斗争中又曾多次为流言中伤,所以他每闻那些如簧之巧舌,僧恶之心,即时生起。然而,山城寂寞,美人歌舞全无。诗人无法消磨时光,于是只好以酒浇愁,醉与花鸟为朋。
因为"花能嫣然顾我笑,鸟劝我饮非无情",这种拟人的手法,不管是诗人醉后的想象,还是诗人聊以自慰之语,反正到了这两句,人和物已经融为一体,作者的心境已经由激动而归于平静。他既担心鸟散花落,又笑屈原的憔悴独醒,自寻烦恼。这最后两句所表达的三分无奈、七分旷达的思想,既是该篇题旨的归结,同时也是欧阳修屡遭贬谪后的处世之方。在其《与尹师鲁书》、《夷陵县至喜堂记》、《醉翁亭记》诸文以及《戏答元珍》诗等作品里,他曾多次表示要不以迁谪之情萦怀,不作穷苦之文字。他告诫自己:"野芳虽晚不须嗟。"
这首诗在形式上也有值得读者注意之处。首先是语言通俗易懂,音节流畅自然,不求险怪,不掉书袋,具有行云流水般的舒卷流动之美。其次是移情入景,借物言情。整体上,此诗采用了赋的手法。但是,赋中也含有比兴。题为"啼鸟",目的却是要写人。作者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啼鸟以情性,借"啼鸟"来引导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达到"物我交融"之境。
古诗文鉴赏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籍贯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2]
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3]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4]
欧阳修一生宦海浮沉,曾三遭贬谪,仕途不像晏殊那么顺利,对人生命运的变幻和官场的艰险有较深的体验。表现这类情感的词作虽然不太多,但毕竟显示出一种新的创作方向,即词既可以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别,也能够用以抒发作者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他有名的《朝中普·平山堂》(平山栏槛倚晴空)更展现出他潇洒旷达的风神个性。这种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用词来表现自我情怀的创作方式对后来的苏轼有着直接的影响。[5]
视频
参考资料
- ↑ 《啼鸟》 诗词文句网
- ↑ 欧阳修简介 古诗文网
- ↑ 韩愈简介 古诗文网
- ↑ 欧阳修——北宋文坛领袖 趣历史
- ↑ 《毛铺大美湖北》为您揭秘《醉翁亭记》欧阳修为啥不爱随州 重庆晨报,发布时间,05-08 16:0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