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啊,黄土高坡众青松(王茂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啊,黄土高坡众青松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啊,黄土高坡众青松》中国当代作家王茂长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啊,黄土高坡众青松

山东平阴县腹地的黄土高坡,原属穷山瘠岭,交通不便,是过去有名的贫困之地。山多地薄,沟壑遍地,戏称为平阴县的黄土高坡。这方高坡,却人杰地灵,淳朴勤劳、忠党爱国而著称于世。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的 铁蹄蹂躏平阴大地,在中共泰西特委的指导下,产生了以熊善隆为书记的平县首届县委,县委驻地设在这片“黄土高坡”的王楼,她是平阴县的革命摇篮,平阴百姓抗战救亡的灯塔。在党的发展史册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

在县委的领导下,石板台。大荆山、黄坡、胡坡、大峪、李沟、南茅峪等村率先建立了共产党人的党支部或中心小组。面对日寇的烧杀抢掠,平阴人民,怒火大燃,揭竿而起,在山区向敌人打了第一枪。白云峪战斗、黄坡战斗、黑山战斗、石板台战斗,狠狠地痛击了敌人,大灭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一 骑车由孔村镇向西驶过约200米长的坡路,便到了所谓的黄土高坡。向前望,群山众岭间,有一村,这就是胡坡村。村的东南部紧紧靠着一段高高的坡地。黄色的土地,绿色的植被,人忙地不闲。坡面呈趣景,梯田成块,庄稼飘香,好一派田园风光。村人和睦,有难互帮,忠贤之士自古就有,平阴县首届县委书记熊善隆就诞生在这里。近代山东英烈簿上就载有瞭眼的中共首届县委书记的熊善隆同志,他又名刘荆州。18岁(1929年冬),考入平阴县云门高小,1930年底,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聊城省立第二中学。

1934年夏,熊善隆考入曲阜山东省第二师范学校。毕业后,在牛角店任教。"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村子东北不远处,便是海拔285米多的大荆山,山脚下的村子,与山同名,距胡坡五里。村子西临玉带河,有山邻水的大荆山村,人烟兴旺,村风朴厚,爱民忠国者大有人在。中央组织部名单表上,就有大荆山籍的辽宁阜新市委书记肖光,他是地地道道的大荆山人。自幼家长起名为田润吾,又名田永昌。1925年,农家子弟田润吾小时就聪慧伶俐过人,大人们很喜爱,尽管家庭贫寒,还是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刚满十岁,父亲田西文就叫他到本村的私塾先生付秉震秀才家读书,因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没几年,就升入夏沟高小读书,不管刮风下雨,带着粮饭,上学回家一天来回就是四十多里,一晃又是几个春秋。1934年,19岁的农民家庭的子弟田润吾在夏沟高级小学出色地完成了学业,以优异的成绩被平阴县师范学校录取。三年在校学习,完成了应知应学应会的全部国民教育课程,学了不少古往今来爱国爱民的先进人物的事迹。

从胡坡沿小路西南行,横跨南北走向的的玉带河,上岸不用走远,便是后大峪村,两村路段也约五里之距。村子生于峡谷,南北是山。村民刘姓居多,人廉气正,见义勇为者,助人为乐者,古之有之,口碑族谱世代可见,中央文献史上就有后大峪的一员。他,名为鲁平,原名刘志东。生前为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副秘书长、省副级领导。小时候,尽管生活贫困,父母还是紧紧腰带,省吃俭用,送志东、志安弟兄俩去私塾先生那里求学。抗日战争爆发,学校关闭,一九三八年初,刘志东就与不少进步学友,冒着生命危险,投入反帝反封的革命行列。与熊善隆、田润吾、马警吾等信仰相同、信仰相同的同代人结为战友。

在大荆山,沿玉带河岸顺流而行,约五里,便是南石峡村,是平阴县县首届县委组织部长马警吾出生的地方,原名马学春。济南正谊中学毕业后,回乡后先后于大荆山、高套、蒋沟小学任教员

长远年里,就以山·坡·峪·峡地标命名的四村,两两各距一箭之遥。1911年,辛亥革命一声炮响,熊善隆在胡坡出生问世。相隔五年的1916年,肥城、东平、平阴三县农民,群起反对政府清丈及加捐加税,这年,马警吾却在南石峡自家的房宅呱呱诞生。相隔三年,举世闻名的五四运动兴起的1919年,田润吾、刘志东几乎同日在自己祖辈的房宅里微笑出生。抗战打响,济南沦陷,平阴危机,四人几乎同样的家境,同样的学识,同样的追求,同样的爱国情怀与信仰,让他们从各自的教师岗位幸运地走在一起。1938年秋,熊善隆由万里、袁振二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刘志东由万里、熊善隆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田润吾由党的领导干部牛和轩,何千里介绍入党;同月,马警吾也在万里、袁振二人介绍下入党。为抗日救亡,国家复兴,在距后大峪村六里不到的王楼村租借了处民宅,同在一个锅里吃饭,同间屋里睡觉,同盏菜油灯下学习,研讨平阴救亡图存大事,发展党的抗日组织。次年初,全县党员就发展到100余人。在各基层组织发展壮大的基础上,2月1日,经中共泰安特委批准,在李沟乡的王楼村召开党的大会,选举产生了熊善隆任书记,马警吾为组织部长,田润吾任县宣传部长,刘志东等成员组成的首届平阴县委领导班子。王楼被群山怀抱,难攻易守,是县委领导班子领导抗日救国,发展党的基层组织的最佳之地。王楼村便历史地地成了平阴首届县委的办公地。县委办公处,他们在几间黑屋子,土台子,办公、学习、研究、讨论本县的发动民众、抗日救亡,就感到心满意足,谢天谢地。

二 1939年4月,泰西党委派抗日骨干吴鴻渐来平阴县委任副书记,加强了党的领导力量,更鼓舞了平阴人民的抗日斗志。

本月,首届县委根据泰西地委的指示,在大峪村召开会议,建立了抗日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委会”),熊善隆任主任。以后,县委即以动委会的名义出现,搞募捐,动员各阶层群众团体,团结抗日。熊善隆和县委几位同志分工负责,跋山涉水奔波在黄河南北及平阿山区,深入群众,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和抗日群众团体。至1939年春末夏初,全县发展党员120余人,建立基层党支部37个,并先后在全县6个区建立了区委。刘志东任三区区委委员。各区的农协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如雨后春笋相继成立。同年10月,正式建立平阴县第一届抗日民主政府,选举熊善隆为县长。此后,县政府在罗圈崖南沟召开庆祝大会。熊善隆理直气壮地说:新成立的县政府是抗日民主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与旧政府不同,它是人民选举产生,又是为人民服务的。他号召全县人民坚决抗战,长期抗战,不当亡国奴,反对投降,积极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他希望群众支援人民子弟兵——八路军,拥护抗日民主政府。讲话,赢得了群众热烈、雷动的鼓掌。熊县长根据上级关于“创立在党领导下的可靠的基干游击队”的指示精神,与八路军山东纵队六支队民运科科长张伯源紧密配合,在大寨村成立了六、七十人的平阴基干大队。各区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武装队、立自卫队,或游击小组,配合八路军打击日伪势力。他以石匠身份做掩护,马不停蹄地到黄河北邵庄一带,依靠抗日积极分子邵清刚,发展抗日基干游击队30余人。至1939年5月,平阴山区的抗日武装已发展到500余人。

24岁的吴鴻渐任副书记后,为抗战,成为拼命三郎。每天徒步翻山越岭,走乡串户,发动群众,扩建组织,与破坏抗日统一战线敌伪顽强斗争。一次带领工作团员,在石板台村在为抗日东进支队募捐时,遭伪县长爪牙扣押,吴鴻渐义正严词,据理力争,迫使将被扣人员释放。

1939年6月8日,县委在王楼召开抗日积极分子大会,传达贯彻中央的六届六中会议精神,被敌探发现,带来200名日伪军,把王楼包围。吴鴻渐开枪射击的同时,命令与会人员突围,同志们突围成功,他却与村长被捕就义。

马警吾任县委组织部长后,更是积极工作,发展党员,开展对敌人的活动。打击敌人进入红色山区抢粮、抓壮丁的恶行。1941年10月5日,正当马警吾在毛铺村的群众家中发动村民对敌斗争讲演时,消息透漏。敌人数千人,将村子包围,马警吾壮烈牺牲。

敌人为扑灭平阴抗日根据地的熊熊烈火,推行“强化治安”,实施“治安肃正”、“囚笼政策”、“保甲制度”。熊善隆带领县委县府与县大队人员,昼休夜出地深入抗日联络站点,作抗日工作,处决汉奸、伪乡村长。1942年10月7日,熊善隆带领区长朱大全等6同志,把罪恶累累的伪乡长卢绪汉处决后,夜宿钱官庄,被伪军和日本特务包围,寡不敌众,饮弹殉国。

抗战期间,平阴县首届县委县府领导班子的各成员,不畏艰难险阻,到群山的褶皱村户,婆口苦心地做家长与青年人抗战救国的动员工作。那时,平阴县黄土高坡山区的年轻人,几乎都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对敌展开了近十次的英勇战斗。笔者据资料统计,八十多年前的的李沟乡,21个自然村的总人口不到6000人,16岁至35岁的青壮年不过2000人,却在1937年至1944年间,参加抗日救亡、加入八路军队伍,或投入抗日游击队的年轻人,就占青年人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为革命献出年轻生命,在册的牺牲烈士就达29人,平均70个青壮年人中就有1人献出年轻的生命,熊善隆、吴鴻渐、马警吾、邱仁甫、王新轩、刘立训、谢立银、刘传胜、薛凤友、刘绍东、王立贵,熊宝河、孙明臣、刘连成、赵庆春(喜)、赵庆录、刘传刚、回庆福、马兴文、马兴存、郑信禹、赵延生、赵尚福、孙吉水、苏本荣、付朝孟、晁春常、史立禄、王善泽、邱佐成、刘传刚等人,还有众多的无名烈士,永远活在山区人民的心中。这些鲜活的生命,有的不过二十岁,有的尚未结婚,就被罪恶的子弹、刺刀化作一棵棵的青松。

一场场的激战,鬼子化为烟雾;

热血一次次地染红大地,迎来万杆红旗漫卷西风。

八十多年过去了,每逢“七一”前后,人们仍初心不移地怀着虔诚,带着敬意,徒步、骑车、或开着自驾车到山区王楼,瞻仰首届县委驻地,缅怀英雄。站在王楼高地,目视众山墨绿茁壮的松柏,感慨满腹。[1]

作者简介

王茂长,(王兵),济南人,共党员,中国林学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