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商山四皓(李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商山四皓》

作品名称:《商山四皓》

创作年代:盛唐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者:李白

《商山四皓》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前八句写四皓的“避秦”;中八句写四皓的“安汉”;最后四句写世人对四皓的景仰,对四皓的美好赞誉却充满天下,其遗迹也将永久受人景仰。全篇没有奇句,皆本色语;写景之语,笔势奇矫。

原文

译文

这是四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傲世隐居在南山之中。

高卧在松雪深处,深深隐藏的身世,世人不了解他们的真情。

他们的住所窗外弥漫着青霭,石壁上映着松间的翠色青青。

楚汉似龙虎相斗,正在战争不息,四个老人则躲在这里避世养生。

秦始皇失去了贤明的政治,汉高祖夺得天下,坐上了紫极宫。

吕后像阴虹一样遮住了太阳,太子也被影响得险被高祖除名。

四人此时一起出来辅佐明主,使太子忽然羽翼长成。

功成不居功,自有云水舒卷在胸中。

他们的深意高情与造化相合,这一深意确实渺茫难明。

四皓的名声飞扬,传遍朝廷,也使世人万古景仰他们的遗踪。

赏析

这首诗着重从气节、风范方面赞颂了“四皓”豪迈、昂藏、超凡脱俗的性格特质。全诗可分为三部分,从开头到“于焉自休息”为第一部分;从“秦人失金镜”到“舒卷在胸臆”为第二部分;最后为第三部分。

在第一部分,诗人以庄严、肃穆的色调,为读者绘画了一幅高士隐居图。巍巍的终南山林木葱秀、景色怡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青色的云霭轻拂着简易的小窗,醉人的翠色布满深幽的崖壁,这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远离喧嚣的尘世,远离残酷的征伐。四位白发苍苍的老翁时而像幼童一样天真无邪地嬉笑打闹,时而为一种不知名的山草野菜争论不休,时而举棋对弈,时而偃卧在松雪间。任凭天下龙争虎斗天昏地暗,他们在幽深静谧的大山中悠然自得,怡然自乐。那昂藏的气势让人分辨不出他们到底是人,还是神仙。这一部分笔调凝重,形象色彩鲜明,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

第二部分是全诗的中心内容,叙述了商山四皓出山入朝辅佐太子刘盈的事。诗人直抒胸臆,赞颂了“四皓”功成不居、豁达大度的品格。

第三部分,即最后四句,是诗人针对“四皓”超凡脱俗的品格和风范的感叹语,抒发了诗人敬仰与钦佩之情。 此诗写秦末汉初四皓的功勋,赞扬他们功成身退的做法,这种一言而干卿士、功成飘然离去的用世态度,也是李白未至长安之前政治抱负的写照。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是唐代伟大诗人,也是我国诗歌史上乃至世界诗歌史上少见的天才。他留下的千余首诗歌和六十余篇文章,在文学史上闪耀着夺目的光辉,1200 多年来震撼着广大人民的心魄。他不愧为人间少有的“谪仙诗人”,无与伦比的“一代诗豪”!

李白的诗,不但多方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而且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他继承、发展了屈原、庄周以来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并融会前人的许多艺术手法,把古代诗歌艺术和散文艺术推向新的高峰,形成了他特有的雄奇、奔放、飘逸的风格。[2]


参考资料

  1. 商山四皓, 古诗文网,
  2. 清平乐·禁闱秋夜(清平乐其二), 李白诗歌网, 201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