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唐绍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唐绍仪,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国民党政府官员。

基本信息

本名: 唐绍仪 别名: 唐少川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862年1月2日 出生地点: 广东香山县(今珠海唐家湾镇唐家村)
逝世日期: 1938年9月30日 逝世地点: 上海广慈医院(今瑞金医院)
参加政党: 中国同盟会 信仰: 三民主义
教育背景: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职业: 政治活动家、外交家
主要成就: 维护中国外交权益;推进民主共;清末南北议和北方代表
任职经历:

驻朝总领事;清政府总理总办;山东大学第一任校长;
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校长

人物介绍

  唐绍仪(1862年1月2日-1938年9月30日),又名绍怡,字少川,1862年1月2日生于广东香山县(今珠海唐家湾镇唐家村),清末民初著名政治活动家、外交家、清政府总理总办、山东大学第一任校长,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国民党政府官员。曾任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校长。还是复旦大学创办人。是一位历经近代中国历史风云,并在历史风云关口留下个人显赫印记的政坛精英。

  自幼攻读经史,极有颖悟力。12岁读高级塾馆时,塾师发现他异于一般学生,常在友人面前夸赞这位高足。于是,唐绍仪的大名为县学政耳闻。恰巧,清廷为培养“新学人才”,在已送出两批留洋学童出国之际,仍到处寻觅可造之才,年仅12岁的唐绍仪顺理成章地被县学政看中并向省里举荐,因而得到朝廷的官费,被第三批派出留学美国。1874年成为第三批留美幼童,赴美留学,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881年归国。曾任驻朝鲜汉城领事、驻朝鲜总领事、清末南北议和北方代表、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等,为中国主权、外交权益及推进民主共和作出了重要贡献。促成辛亥革命、南北议和。与孙中山政见分歧后,政治消沉,后任中山县县长。1938年蒋介石下令戴笠派特务赵理君刺杀唐绍仪。9月30日,乔装后的国民党军统人员假借品评一只宋代青瓷花瓶为名,来到他家,投其所好,请他品评珍贵文物。就在唐绍仪将注意力集中在他所嗜好的青花瓷时,暗杀人员在此伺机拔出藏在盒内的砍刀将他劈死。这成为当时上海滩以至全国轰动一时的政治事件。

人物生平

时间 事件[1]
1862 1月2日,唐绍仪出生于广东珠海唐家湾镇唐家村。
1874 成为第三批留美幼童,赴美留学,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
1881 被召回国,入天津水师附设的洋务学堂读书。
1882 唐绍仪以德国人穆麟德的随员前往朝鲜襄助海关事务。
1884 遭遇甲申政变,唐临危不惧,持枪坚守穆麟德宅,给也在朝鲜的袁世凯深刻印象,并使两人成为莫逆之交。
1885 到天津税务衙门任职。随后被派往朝鲜办理税务,成为清政府驻朝鲜大臣袁世凯的书记官和得力助手。
1889 年底被委任为驻龙山商务委员,即驻朝鲜汉城领事,在任上表现出干练的外交才能。在朝鲜期间,唐绍仪与当时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的袁世凯建立友谊。
1895 被清廷派遣为驻朝鲜总领事。
1898 9月,唐绍仪因奔父丧返国,结束其出使朝鲜近10年的外交生涯。
1901 袁世凯擢升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他重用唐绍仪为天津海关道。唐绍仪在任期间,办理接收八国联军分占的天津城区、收回秦皇岛口岸管理权等事务,成就斐然,令同僚们刮目相看。袁世凯亦上奏朝廷,称赞唐绍仪出色的表现和能力。
1904 清朝政府任唐绍仪为全权议约大臣,赴印度与英国代表谈判有关西藏问题。唐绍仪坚持民族立场,运用灵活的外交手段,力主推翻英国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的所谓《拉萨条约》,挫败了英国妄图将西藏从中国领土中分割出去的阴谋。
1906

4月,中英签订《续订印藏条约》,虽然英国取得从印度架设电线通往西藏已开商埠的特权,但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对西藏的领土主权。 唐绍仪在西藏问题谈判中的成就,使他晋升为外务部右侍郎。此后,唐绍仪参与主持中日、中俄关于东北问题的谈判。在客观条件十分不利的情况下,他力争避免损失过多的权益,抑制了日本在东北扩张侵略的野心,并完全拒绝了俄国企图保留在东北利益的要求。
唐绍仪先后被委任为全国铁路总公司督办、税务处会办大臣、邮传部左侍郎。他主持路政后,着力扩大我国在外资铁路中的行政管理权和挽回铁路借款方面的损失。由于他的力争,沪宁铁路的续借款由原定的9折改为9.55折,总管理处由原来华员2人、洋员3人组成改为只设华员总办1人,洋员在总办主管下分理部门职能。在广九铁路合约的谈判中,唐绍仪把用人用款之权从英国人手中争回,由两广总督一手经理。
唐绍仪是近代第一位致力于收回海关控制权的人。1906年,他以税务处会办大臣之职主持全国税务总署的工作,上任伊始,他即宣称:此次奉命办理海关税务,实为收回税权之一大关键,且海关为中国海关,聘用洋员自应归中国节制。今虽时事艰难,无所措手,亦当力任其难。唐绍仪在税务部署成立之时,即电召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及各关税务司到京城听训。过去垄断海关税务司职位数十年的洋员,如今不得不收敛其威风,在税务处会办大臣的统辖下办事了。

1907 唐绍仪被聘任奉天巡抚,并负责东北地区的对外交涉。他企图引进英、美资本,修筑一条贯穿东北全境的铁路,以制约日本,但英商在日本的抗议下退缩了,之后唐绍仪又打算联美制日,计划依赖美国资本开发东北来遏制日本。翌年,美国以部分庚子赔款退还中国政府,唐被派为专使,赴美活动。在美期间,他鼓动美国财团到东北投资,并以考察财政为名,访问欧洲日本等八国。但日本拉拢美国抢先签订日美协议,使唐绍仪的计划落空。
1908 10月,唐绍仪从上海经日本到美国,后从美国到欧洲。
1909 7月回到北京,此行他作为清政府特使秘密访问美国,推动中德美联盟和裁厘加税事,虽获美国总统接见,但未取得进展。
1910 唐绍仪曾一度被任命为邮传部尚书,但不久即辞职。
1911 武昌起义后,唐绍仪充当袁世凯内阁全权代表。于1911年底,开始与民军全权代表伍廷芳举行议和谈判,达成在湖北、陕西、安徽、江苏、奉天等地的停战协定。后继续与伍廷芳秘密磋商关于清帝退位的优待办法,以及孙中山的辞职和由袁世凯继任的各项问题。他在和谈中未尽袁世凯之意,并劝袁迎遂南方之意将谈判地点设于上海,以清廷不足保全,而共和应当推动为自己参加议和的指导思想。唐绍仪在议和过程中坚持拥袁共和的方针,对南方作出了很大的让步。由于南北双方代表共同努力,终于达成了确定共和体制、优待清室、推举袁世凯为大总统的协议。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第一任内阁总理。经孙中山同意,他加入了同盟会。
1912 唐绍仪少年留美,已接受民主共和思想的熏陶。民国初年,唐绍仪的思想立场更向民主共和方面转变,他由黄兴、蔡元培介绍,并由孙中山监誓,加入了同盟会。当酝酿新政府总理人选时,唐得到革命人和袁世凯的推选及任命,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3月25日唐绍仪到南内阁,4月迁往北京。唐出任总理之初,本抱有极大的政治抱负。他挑选宋教仁、蔡元培、陈其美等同盟会骨干成员入阁、担任农林、教育、工商总长,使同盟会会员在政府中占据多数,被称为同盟会中心内阁。唐绍仪勤于公务,注重办事效率,使政府呈现一派新气象。但是袁世凯习性大权独揽,对唐绍仪推行责任内阁制,事事咸恪遵约法甚为不满,在用人、财政、遵守《临时约法》规定的总理附署权等问题上,两人的裂痕加深。唐绍仪主张民国用人,务贵新不贵旧,拒绝袁系赵秉钧(为内阁内务总长)私自安排北洋旧人入阁,赵竟以辞职相威胁。在筹款方面,唐绍仪拒绝英、美、德、法四国银行团提出监督中国财政的无理要求,引起了袁世凯和财政总长及四国银行团的合伙攻击。王芝祥督直事件最终导致了唐绍仪与袁世凯分道扬镳。6月初,直隶省议会选举王芝祥(适加入同盟会)为直隶都督,袁世凯不予承认,并抛开总理附署权,公布另任命令。唐绍仪见《临时约法》已遭到破坏,彻悟袁之种种行为,存心欺骗民党。6月15日唐绍仪愤而提出辞呈,时任总理不足3个月。此后,唐绍仪寓居上海数年,与人集资创办金星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长,但他仍密切关注着政治舞台。
1913 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唐绍仪予以强烈的谴责,并拒绝袁世凯拉拢其复任北洋军阀政府总理。
1915 袁世凯复辟,唐绍仪与蔡元培、汪精卫联名致电,警告袁取消帝制野心,并辞职以谢天下。护国军兴起后,唐绍仪再次致电袁世凯,劝其退位。
1916 5月,段祺瑞组阁,以他为外交总长。9月17日抵达北京就任,9月25日遭到督军团的通电反对,于是于9月29日辞职。同年6月,袁世凯暴毙。黎元洪继任总统,但皖系军阀段祺瑞大权在握。唐绍仪力主恢复旧约法和国会,站在孙中山革命派的立场上,多次拒绝北洋军阀的拉拢利诱。
1917 8月,唐绍仪南下参加护法运动,9月17日孙中山就任军政府的大元帅,并任命他为的财政部长,但他始终未就任。
1918 5月,军政府改为总裁制,唐绍仪被国会推为七总裁之一。
1919 年初,南北和谈,北洋军阀政府与护法军政府谈判议和,唐绍仪担任南方总代表。他维护孙中山的护法旗帜,但其主张被北方代表拒绝,同时也为把持南方军政府的桂系军阀所不容,被撤掉总代表之职。南北和历时年余,终未达成协议。5月4日五四运动时期,唐绍仪表现出爱国热情,通电北洋军阀政府表示支持爱国学生。他去电巴黎,要求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他的女婿顾维钧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920 6月,唐绍仪与孙中山等在上海通电反对桂系军阀,正式脱离军政府,赴上海坚持斗争。11月,桂系军阀势力被驱逐出广东,唐随孙中山回到广州,重建军政府。但此时唐绍仪与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已发生分歧,唐认为孙中山的理想太高,难以实现,且孙所制定的总统制与他的政党政治和责任内阁制理想亦不符。他拒绝出任军政府财政总长一职,在政治上表现消沉,寓居上海闭门不出。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唐绍仪挂名为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和国府委员。
1921 5月5日,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仍以唐绍仪为财政部长。
1929 就任中山县训政实施委员会主席,在就职词中表示要用25年的时间,“将中山县建设成为全国各县的模范”。
1931 3月16日,唐兼任中山县县长,集中精力实施建设模范县的计划。该计划包括基本建设、发展实业、加强农渔业和乡村建设、引进外资和发展教育诸方面,而以开辟唐家无税商港为重点。他多次邀请粤省要人和专家前往唐家湾考察,还编印《中山县发展大纲》,散发到港澳和海外,想方设法从各方面筹集奖金。他在任上比较注意为政清廉,革除官吏衙门陋习,并微服察访,及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布衣县长之称。但唐绍仪遭到广东军阀陈济棠的排挤。5月,任广州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九一八事变”后,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宁粤分裂”时,唐绍仪参加了汪精卫等人在广州组织的反蒋联盟,后任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五常委之一。
1932 任西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中山县县长。日本侵占上海、南京后,策动其出任伪政权首脑,未成事实。
1934 10月,陈济棠通过亲信在中山唆使县兵以索饷为名发动哗变,包围唐绍仪的寓所,逼其去职。
1936 陈济棠发动六一事变,公开与南京国民政府对抗,唐绍仪站在蒋介石一边,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提议撤销国民党中执委西南执行部和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等机关,从而促使陈济棠兵败下台,事后,唐绍仪举起家寓居上海,未再参与政治。
1937 抗日战争爆发后,唐绍仪未转移后方,滞留上海。
1938 9月30日,唐绍仪被国民政府特务刺杀身亡。他留给子女的训导是:“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人物关系


唐绍仪先后娶妻妾4人、育6子13女,其中不乏佼佼者。

唐绍仪娶妻张氏:
长女 唐宝珠 ?-1979,夫诸昌年
次女 唐宝璋 夫张谦
长子 唐榴 1899-1979
次子 唐栋 早夭
唐绍仪娶妾谭氏[2]
三女、四女 均早夭
五女 唐宝玥 又名唐梅,夫顾维钧
唐绍仪娶妾郑氏(朝鲜人):
六女 唐宝琄 夫梁宝畅
七女 早夭
八女 唐宝玫 1902-1941,夫甘鉴先,后岑德广
三子 唐柱 1912-1976
1913年6月1日,唐绍仪最后娶妻吴维翘:
九女 唐宝琏 1914-1925
十女 唐宝玧 1915-1923
十一女 唐宝瑢 1916-?,夫诸昌龄,后佘守廉
四子 唐梁 1916-1969
十二女 唐宝珅 1920-1978,夫李成义
五子 唐栎 早夭
十三女 唐宝珊 1930-2013,夫曹培庆
六子 唐楗 1935-

人物写真

更多图片请点击:唐绍仪图册

组建内阁

第一次唐绍仪内阁:

成立于1912年3月13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立后的第一个内阁,也是袁世凯担任大总统时期的第一个内阁。

职位 姓名 备注
国务总理 唐绍仪
内务总长 赵秉钧
外交总长 陆征祥 当时系驻俄大使,故由胡惟德署理
财政总长 熊希龄
陆军总长 段祺瑞
海军总长 刘冠雄
司法总长 王宠惠
教育总长 蔡元培
农林总长 宋教仁
工商总长 陈其美 未就任,由王正廷署理
交通总长 唐绍仪 兼,后由施肇基代理
参谋总长 黄兴 未就任

第二次唐绍仪内阁:

成立于民国11年(1922年)8月5日,结束于同年9月19日。国务总理唐绍仪并没有到任。

职位 姓名 备注
国务总理 唐绍仪 没有到任,王宠惠代理,兼任
内务总长 田文烈
外交总长 顾维钧
财政总长 高凌霨
陆军总长 张绍曾
海军总长 李鼎新
司法总长 张耀曾
教育总长 王宠惠 兼任
农商总长 卢信

人物轶事

谈判高手让弱国“有”外交

  1881年,年仅19岁的唐绍仪回到祖国。作为清廷重点培养对象,他被派到朝鲜,担任朝鲜海关帮办的秘书(作为宗主国,当时中国直接掌管朝鲜的外交、海关等事务)。他办事干练,颇受好评。1885年,袁世凯奉诏出使朝鲜,主“办理朝鲜交涉通商事务”。袁对自幼出国学外文、中外皆通的属下唐绍仪十分看重,两人由此成为知交。唐升任为驻朝鲜交涉通商书记官,成为袁在朝鲜期间的“主将”。数年后,在甲午战争打响之前,有情报显示日本人决心刺杀抗日最力的袁世凯,为协助袁撤离,唐绍仪亲自带着两支枪、两把刀、两匹马,连夜护送袁世凯到英国军舰上。托庇于袁世凯的大力提携,加上本身与李鸿章的特殊关系,唐绍仪在甲午战争后,成为中国首任驻朝鲜总领事,时年33岁;随后又随改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回到家乡广东任职;当袁世凯出任山东巡抚时,他协助袁处理最为棘手和微妙的外交事务,为袁平安度过1900年的义和团及八国联军之祸立下汗马功劳。

  1901年,袁世凯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成为国家重臣之一,唐绍仪也被任命为天津海关道,成为“道台”大人,一直到1904年。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下,他参与了从八国联军手中接收被占的天津,处理涉外事务,以及督察税务、清理金融等工作。在天津,他还创办了电报学堂,招收15岁左右的“幼童”前来学习。

  1904年。继“留美幼童”中出现了第一个大臣梁诚之后,唐绍仪以其精通外语、熟悉洋法的卓越才干,被清廷任命为外务部右侍郎,作为“大清国大皇帝特派钦差全权大臣”,奉命赴印度,和英国谈判西藏问题。

  19世纪末,在英国出现了吞并西藏的主张。英国以防俄保印为名,发动侵藏战争。1904年8月,英军侵入拉萨,强迫西藏地方部分官员,签订了实际上使西藏地方成为英国的势力范围《拉萨条约》。对这个条约,清政府不予承认,英国不得不与中国重开谈判。捍卫中国对西藏所拥有主权的历史重任,倏忽间落在了唐绍仪肩头。

  1905年2月,中英双方在印度加尔各答举行谈判。英国代表弗利夏面对身着朝服、胸挂珠串的清朝大臣唐绍仪,连起码的礼节也不讲,十分蔑视地斜靠着椅背,架着二郎腿。唐绍仪不予理睬,抖一抖官服,也面向弗利夏而坐。停顿良久,唐绍仪以非常流畅的英语发表讲话,他避开谈判内容,开始大谈“各国宪法大纲”,有的章节倒背如流,随即又转入对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体、地貌、物产、人情、风土等的评述。弗利夏不知不觉已是正襟危坐,他没想到清廷大臣中居然有这么精明的外交通,不得不赶紧起立,脱去手套,隔案与唐绍仪握手,以补失礼。然后,双方正式转入话题。

  进入正题后的唐绍仪态度强硬,他的发言紧扣一个中心,即应该废除英藏签订的《英藏条约》,因为这个条约撇开了主权的中央政府,英方与中国地方政府签署的条约是不合法的。会上虽未能完成预定的目标——废约,但说服了弗利夏,他承诺将把唐绍仪掷地有声的讲话带给英方,唐绍仪谈判初步胜利。

  1906年,英国驻中国公使萨道义受英国政府之托,与清政府在北京再开谈判。唐绍仪再次奉命以清政府专使身份,与萨道义见面。 经过几番激烈谈判,最终萨道义代表英国政府,唐绍仪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中英新订藏印条约》,废除了两年前英藏双方签订的所谓《英藏条约》,使英政府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个地方政府,从属于中国。在腐朽的晚清政府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的背景下,这不能不说是一次少有的外交胜利。

结拜袁世凯

  1884年12月,朝鲜发生亲日反华的甲申事变。总理朝鲜营务的袁世凯率兵镇压。在平乱过程中,袁世凯认识了唐绍仪,并义结金兰,成为拜了把子的兄弟。晚清乱世中,袁世凯可谓一代枭雄。在袁的关照下,唐绍仪从一小“科员”,官至晚清“正部级”大员。期间,唐绍仪在朝鲜16年“基层锻炼”摸清了洋人脾性。回国后,唐绍仪先后出任津海关道、西藏议约全权大臣、外务部侍郎、奉天巡抚、赴美专使大臣、邮传部尚书。外交、海关、邮电、省长的职位竟当了个遍,可见其才干之能。[3]

主导南北议和

  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城头的枪声,辛亥革命的枪炮声彻底震碎了中国2000多年的帝王梦。时局纷扰之中,革命党和北洋军阀要找张安静的桌子坐下来谈判。曾担任清廷内阁总理又喝过洋墨水有新思维的唐绍仪被推到历史的前台来。在上海,长达14天的议和谈判涉及停战、政体、国民会议和优待清室条件等问题,唐绍仪把握得不差毫厘。虽然袁世凯在背后一直敲打着自己的“算盘”,但谈判本身却相当顺利,尤其是唐绍仪的表现,并没有辜负南方革命党人的希望。

签字捐赠共乐园

  唐绍仪是一位热心公益事业的人,1915年他从北京退出高层政坛时,回乡建造了一所“共乐园”,此非私人据有,他恐日后子孙侵占此园,还履行了赠送仪式,写出字据,自己签名,妻室子女都在字据上签字:“共乐园”为乡亲共有。入园门口有巨石为屏,上有集句联: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百年树木十年树人。此联乃名家题写,至今存留。

当了总理再当县长

  以后的岁月中,唐绍仪对南京国民党政府持观望态度,蒋介石数度要他出山任职,他仅挂名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的空衔。然而1929年,南京政府决定将孙中山故乡中山县升格为全国模范县,并决定成立“中山县训政实施委员会”时,唐绍仪却爽快地答应了孙科等人的邀请,出任该委员会主席,督导县政府实施训政。1931年3月,不计名位高低,待遇多寡,自告奋勇地走马上任做了中山县长。在就职词中,他表示要用25年的时间,“将中山县建设成为全国各县的模范”。

  担任县长伊始,唐绍仪集中精力实施建设模范县的计划。他通过鼓励集资兴办实业、兴建港口公路、同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使中山的民生得到极大改善,文化教育事业昌盛一时。他在这个“七品”任上十分注意为政清廉,革除官吏衙门陋习,并微服察访,及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桑梓百姓送他“布衣县长”的雅号。至今中山还流传着他的逸事,说他修马路的时候,碰到土地公公挡路,民工不敢动,他就用手杖敲敲土地公的头,然后让民工下手。马路修好之后,下水道的井盖老是被偷,于是他下令在井盖上铸上“盗买与盗卖,均罚五十元;报信或引拿,均六成充赏”字样,后来就没有人偷了。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几次公开用唐绍仪“当了总理再当县长”的例子,教育干部能上能下。 [4]

唐绍仪被刺

  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唐绍仪被刺之谜

  直到近十年来,研究国民史方面的专家们仍在探讨唐绍仪的死因。唐绍仪的小女儿唐宝榕写下文章,解释当年唐绍仪迟迟未去香港的原因,乃是蒋介石、孔祥熙、居正、宋子文、戴季陶等人嘱他在沪试探日方要求和谈的条件,所以他才与原田见面。唐宝榕还出示孔祥熙亲笔函的复印件。唐绍仪的其他亲属也证明土肥原来见唐绍仪之事,实属唐绍仪的女婿岑德广擅自做主,岑德广与大汉奸殷汝耕关系密切,唐绍仪还当面斥责过他。

  如此说来,军统斧劈唐绍仪可能是起冤案,而赵理君等下场亦不好,谢志磐精神失常被王克全击毙。赵理君则不知夹紧尾巴做人,在河南与中统发生摩擦,活埋了对方6个人,蒋介石闻讯大怒,下令将其枪决。戴笠得知后痛哭不已,以后他每次到成都,都要到泉驿军统公墓凭吊。[5]

人物评价

新中国建立之后,由于诸多原因,这位满清的侍郎、尚书、巡抚,民国的第一位责任内阁总理唐绍仪的事迹,一直被尘封,除了史学界,鲜有人评判其是非功过。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几次用唐绍仪“当了总理再当县长”的例子,来教育干部能上能下、安居其位。

1953年,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出版《回忆录(The Memoirs of Horbert Hoover)》,其中多次提到好友唐绍仪。对他的评价是:“为人正直,有才干,对中国的未来怀有远大的抱负。”

1986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珠海市委员会与有关专家学者联合召开“唐绍仪学术研讨会”。会上给予了唐氏业绩以客观公正的评价,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大家才知道,清末民初新旧交替之际,在全国政坛还出现过这么一位超前人物,如此爱国。唐的家乡珠海市人民政府拨款为唐绍仪的故居修葺,整旧如旧,尽力恢复其本来面貌,并于1992年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6]

生前故居

唐家古镇山房路99号

唐绍仪故居位于唐家古镇山房路99号。由并连成一整楼的前后两座组成,后座为唐绍仪祖父于清朝所建,前座为唐绍仪于1929年所扩建。唐绍仪在此出生和生活过。唐绍仪故居是两间两层并连成一座的楼房,阔12.3米,深11.6米,右间建于清代,为唐绍仪祖父所建,左间扩建于1929年,为唐绍仪本人所建。1980年被公布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唐绍仪自少年赴美留学归来后,曾于1910年、1914年、1921年、1929至1934年4次回故乡居住过,并修建"小玲珑山馆""私家园林"和"望慈山房"别墅。在1932年任中山模范县县长期间,将"小玲珑山馆"改为"共乐园"公开赠给唐家乡。"望慈山房"别墅曾是唐绍仪任中山模范县县长时的办公室,1989年3月3日,唐绍仪的遗孀吴维翘率子唐楗、女唐宝瑢和唐宝珊回故乡时,将"望慈山房"捐献给唐家镇人民政府作老人活动中心。 1987年和1994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分别将唐家共乐园和唐绍仪故居(包括"望慈山房")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出资修缮。

武康路40弄1号

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武康路40弄1号,唐绍仪的大女婿诸昌年之寓庐。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出于安全考虑,唐绍仪从大西路(今延安西路)避居到女婿的这幢宅邸。每天深居简出,做起了上海的寓公,平素在家中以欣赏古玩自娱。然树欲静而风不止,唐绍仪崇高的政治声望与长久的从政经历早就引起了日本方面的注意。同时迁往重庆的蒋介石政府也开始做唐绍仪的工作。不知是何原因,这位昔日的总理一直态度暧昧,没有明确立场。重庆政府担心他最终被日本人拉拢去,就下决心派军统特务将其刺杀于家中。1938年9月30日上午唐绍仪被军统刺杀,下午在广慈医院(今瑞金医院)去世。当年这个暗杀事件被广为报道,震惊全国。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