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唐国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唐国安
 
出生 1958   

唐国安清末民初著名新闻学家、外交家和教育家唐国安(1858—1913),字介臣,一生积极选派学生赴美留学,主持创办清华学校,成为直接参与早期清华学校从孕育、诞生、重生到初具规模全过程的首任校长。

  唐国安一生没有子嗣,生前留下遗言:不留私产,全部财产待夫人过世后捐给慈善事业。而他留下了一座用心血浇灌的清华学校,给日后的百年清华和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无比丰厚的精神遗产。

人物介绍

在清华大学工字厅门的东墙上,写着“纪念校长唐国安君”,每一个清华学子来到清华园,第一眼就看到他们可亲可敬的清华第一任校长,百年清华的奠基人。

唐国安(1858-1913),字国禄,号介臣。广东香山县唐家湾镇鸡山村人,1858年10月27日出生,清末民初外交家、教育家。清华学堂副监督、监督,清华学校第一任校长。

唐国安早年是容闳办理的清政府120名美国留学幼童之一,肄业于耶鲁大学法律系。1881年回国后,投身到洋务运动。先到叔父唐廷枢主持负责的开平煤矿、京奉铁路等处工作,热心基督教事业,曾任上海约翰书院教席,和著名上海圣约翰大学教授颜惠庆一起在上海《南方报》编辑、主笔。清末后入清政府中央机构,任外务部司员、候补主事、主事。两次出任国际禁烟会议中国代表团代表。参加“庚款留学”事业的筹划,历任外交部、学部属“游美学务处”会办,唐国安是继容闳后,清末民初留美教育事业主要兴办人之一。

从1904年起,驻美公使梁晟和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已就“庚款办学”问题进行了多年谈判。唐国安进入外交部工作后,与唐绍仪等人参与此事的策划。1908年中美终于达成协议,从1909年起,每年用退款遣派100名学生赴美学习,从第五年起减为每年不少于50名,期限32年。根据此协议,外交部和学部共同组建了游美学务处,全面负责游学事宜。从此,唐国安担负了游美学务处的日常主理工作。

唐国安主理游美学务处时期,选考了一大批优秀学生到美国留学。这批学生果不负祖国厚望,在国外勤奋学习,待学有所成时回国报效,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其中尤可称道的有:梅贻琦掌管清华大学,蒋梦麟、胡适掌管北京大学,竺可桢掌管浙江大学,邹秉文掌管东南大学,胡敦复掌管大同大学等。唐国安在我国外交史上,尤其是外交留学史上创下了显赫的政绩。派遣留学生大获成功。唐国安倾尽全力去办,这是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功德无量的事情。

1911年初,唐国安在美国被急召回国筹办清华学堂。唐国安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筹备工作。同年4月29日,清华学堂正式开学。唐国安随之被委任副监督。后因战乱等原因,清华学堂于当年的11月停课关闭。学生恋恋不舍回家,学校只剩下唐国安,为了保证学校财产不丢失,唐国安购进枪支,将学校卫队有12人增加到24人。为了早日复校,唐国安做了大量工作,抓经费向外资银行贷款,安排清华教务任选,力促教育部、外交部“撤裁学务处,归并学堂”确立清华统一管理体制。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任大总统。3月,唐绍仪出任第一任内阁总理。同年5月,清华学堂亦宣布复学,唐国安随即被任命为清华学堂监督。 唐国安主持清华学堂工作以后,确立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寿与国同、人文日新。立志要在中国办出一所能为国家培育高等人才的高等学府。为了保证学生的健康,他创办了清华医院,聘请美国医生。重视体育,聘请美国体育教师。并亲自带队清华出一个代表国家队,参加在马尼拉举办的国际首届远东运动会。唐国安先生改革制度、整顿校务、广纳贤才,选考优生的一系列工作,对清华学堂的发展乃至现当代的中国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影响。第一届毕业16人,都成为国家各行业学界泰斗。如化工巨子侯德榜,设计大师吕彦直,东吴大学校长杨永清,著名植物学家戴芳澜。逻辑学家金岳霖,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文学家吴宓等。 1912年10月17日,清华学校堂改称为清华学校,正式成立,唐国安先生荣任第一任校长。在唐国安在任清华学校期间,每年都将该校高等学科的毕业生资送美国留学,共资送高等科毕业生留美两届共59人。建校后,唐国安殚精竭虑,仍尽力为学校的发展制定规划。在行政、财政和体制三方面推动清华教育的近代化,为日后清华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唐国安为创办清华学校日夜操劳,呕心沥血,严重损害了健康,1913年去世8月2日唐国安在清华校长任上病逝。年仅55岁。临终前,他说自己:"一年之间,精力耗于教务者半,耗于款务者亦半。入春以来,陡患心疾,比时轻旋时重,方冀霍然,讵料渐入膏肓,势将不起。校长职务重要,未可一日虚席,谨恳钧部免官另委贤员担任"。在去世当天,别无旁骛,心中只有清华,想着清华的校长人选。毅然向外务部递交“自请免官报告”,推举留美硕士周诒春为继任校长。

唐国安用自己的行为率先实现清华的校训。“厚德载物”“寿与园同”。当时袁世凯政府准“因病身故,实系积劳所致”给抚恤费一千银元。1914年清华校刊称诵唐国安校长“坦诚、忠实、正义、富自我牺牲精神,是为国谋最大福祉的真正爱国者。”并作纪念铜牌。[1]

人物生平

唐国安(1858—1913)   字国禄,号介臣,香山县唐家(今珠海市香洲区唐家镇)鸡山村人。清咸丰八年(1858)10月27日出生。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首任校长,清末民初留美教育事业主要兴办人之一。   幼年在家乡读私塾,经族叔唐廷枢推荐,成为120名清政府公派赴美国留学幼童之一,被安排在1873年第二批赴美。   在美国,先入读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不列颠中学,6年后毕业,考入耶鲁大学法律系,遇清政府终止留学政策,学业未完提前回国。回国后,曾到开平煤矿、京奉铁路等处工作,后到上海梵王渡约翰书院任主讲。1905年,与颜惠庆两人为上海《南方报》开辟英文版,面向旅居上海的外国人。改版每期发表社评1篇,两人轮流执笔,其撰写的社评,敢于对时弊直言正论,不畏权势,曾抨击租界工部局所置的设施不利当地中国居民,所定规章有悖法理,为此几乎被逐出租界。《南方报》英文版一时被人誉为“用英文自办日报的先驱,保障国权的楷模”。1907年,入京任外务部司员兼京奉铁道事。1909年2月,由中美两国发起,13个国家的代表出席的首届禁烟会议在上海召开,其被任命为中国政府代表团专员代表(正代表),以丰富的学识、经验和娴熟的英语,在会上慷慨陈词,力主禁烟禁毒。同年9月,清华学校第一批赴美留学生47人,由其亲自护送,经20多天海上航行后抵达美国,根据各人程度安排在不同学校入读,直到“所有教授、管理诸法,均甚相合,诸生皆安心向学”,其才放心回国。   1911年游美学务处把“游美肄业馆”定名为清华学堂, 4月29日成立,其兼任副监督。民国成立后,其无意谋官,甘愿留在清华学堂,独自主持校务,积极筹备复学,5月1日复学,其即被任命为总监督。在主持清华学堂工作期间,呈报外务处批准撤销“游美学务处”,选派留学生的事改由学堂统一管理,呈报外务处批准。“学堂”改称为“学校”,出任清华学校第一任校长,对学制进行改革,缩短学生上大学期限,为学生早日入研究院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创造条件。强调办学专款专用,其他部门不得扣发、挪用,保证学校的经费来源。一年内两次扩充校园,使清华园从原有面积450亩增至1200亩。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民间,晚年身为政府官员,却很少官气,忠于职守,思想开明,待人诚恳,爱护学生,深受师生爱戴。   民国2年(1913),发现自己患上心脏病,虽勉力支撑,但病情日益严重,8月21日,毅然向外务部递交“自请免官”报告,提出“因病辞职,荐贤自代”,建议由当时正护送留学生赴美的周诒春为继任校长,报告还未批下来,其于8月22日下午因心脏病发去世于任上。[2]

重走36年前的求学路

“清华”,一个令无数莘莘学子心驰神往的知识殿堂,回溯它的历史,无法避开一个名字唐国安。他曾经作为中国最早的120名官派留学生之一赴美国留学,并接受了基督教信仰,成为基督徒。30多年后,他不仅负责主持向美国选派留学生的工作,而且建起了以美国教育为参照的清华学校,为清华大学奠下第一块基石。 唐国安,字介臣,1858年10月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珠海特区)唐氏家族村庄一个基督教家庭。1873年,15岁的唐国安入选第二批留美幼童生。他先入读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的新不列颠中学,6年后考入耶鲁大学法律系。但由于清政府中断了“幼童留美计划”,1881年8月,未及完成学业的唐国安与其他学生分批乘船返回中国。

  回国后,唐国安曾在上海的一所基督教会学校任教,并于1904年开始为基督教青年会在全国发行的双语报纸撰写英文稿件,这些短文反映了他坚定的基督教信仰,以及这种信仰赋予他的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社会正义感。

  1907年,唐国安入京任外务部司员。同年,美国也要将部分庚子赔款“退还”中国,用于派遣学生赴美留学。按照约定,从1909年起,前4年每年选派人数不少于100名,第5年起每年50名,直至1940年“退款”用完为止。此外,清政府要在北京设立一所留美预备学校,这便是清华留美预备学校的由来,清华大学由此而始。

  加入外务部的唐国安开始参与派学生留美的具体运作。1909年8月,第一批赴美留学生的考试举行了。当年10月,唐国安亲自护送47名学生去美国。1910年7月,第二批70名学生留美;1911年6月,第三批63名学生留美。历史把唐国安推到了如同当年容闳的位置,台湾学者林子勋认为,唐国安“扮演了第二次中国学生留美奠基人的角色”。

动荡年代坚守清华园

  第一次招考结束后,唐国安等人感到不安,因为没能达到原定的派送100个学生的目标,很难挑到够数量的合格人才。于是,建设留美预备学校被提上日程,目的之一就是“教习学生充分科目”,使学生可以直接升入美国大学。

  游美学务处积极筹备肄业馆并最终选中了京城西北郊的王府旧园清华园。久经岁月风雨的清华园荒芜不堪,经过一番修整,1911年2月,游美学务处肄业馆全部迁入了清华园。同年4月29日,肄业馆改名为清华学堂,一所百年名校从此诞生。学堂成立时,周自齐兼任学堂监督,唐国安、范源濂任副监督。

  清华的历史刚刚掀开新的一页,辛亥革命就爆发了。庚子赔款的“退款”被袁世凯挪作军费,学校经费断绝,加之人心惶惶,学校宣布停课,学生解散回家。

  然而,唐国安依然坚守在清华园。在他的努力下,1912年5月1日,清华学堂正式复校上课。因复校有功,他被任命为清华学堂监督。当年10月17日,清华学堂改为清华学校,唐国安出任第一任校长。

  尽管清华学校是非宗教性大学,课程设置以科学和技术知识为主,唐国安却为学生设立了高标准的道德要求,学校的教职员工大部分是基督徒。

  为使清华学校走向正规化,唐国安主持修编了《清华学校近章》,大刀阔斧地改变学制课程。他将高等科设置等同于美国大学一二年级的水平,充实教学内容,实行文(文法)理(理工)分班,并规定了各自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将原定“注重专业教育”的要求进一步具体化,使中国学生读完清华学校,就可直接进入美国大学的高年级。

“自请免官,荐贤自代”

  唐国安把自己的全部心力都放在了学校事务上,呕心沥血,最终累倒了。1913年8月21日,唐国安向外务部递交了“自请免官,荐贤自代”的报告。他已然预感到自己生命之将逝,只是没有想到的是,病情发展得那么急,未及报告批复,第二天下午他就因病辞世了。临终前,他立下遗嘱,将自己的藏书全部捐献给清华学校图书馆。

  清华校友陈鹤琴在《我的半生》中忆起唐国安:“他是一个基督徒,待人非常诚恳,办事非常热心,视学生如子弟,看同事如朋友,可惜做了(校长)不久,就得病去世了,我们都觉得很悲痛,好像失掉了一个可爱的慈母。”

  出于对上帝、对家庭和祖国的热爱,除了在现代教育的建立方面,唐国安还在我国铁路和海运事业的发展、鸦片贸易活动的终止、主权的恢复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3]

生平逸事

唐国安带领赴美留学生行旧路

美国政府自一九零四年有意减收中国庚子赔款,并且退还部分庚子赔款作为中国留学生之用,其时伊利诺大学校长詹姆斯博士(Dr. James)更大事宣传,认为美国能够帮助教育当代中国青年,则有利于日后美国和中国通商贸易,获益可说最大。按一八七五年赴美幼童梁诚(梁丕旭)时任驻美公使(见上图)着力向美国政府交涉,促使罗斯福总统向国会提出退还美金一千零七十八万五千二百八十六点一二元,作为庚子赔款留学计划。此案于一九零八年五月在美国国会通过实行。   满清政府为此由外务部和学部在京师设立「游美学务处」,筹办考选学生遣送出洋事务。此游美学务处亦即「清华学堂」(日后的清华大学)前身。两部上奏有谓:「所选取学生入试验,择其学行优美、资性纯笃者,随时送往美国肄业。以十分之八习农工商矿等科;以十分之二习法政、理财、师范诸学。所有在美收支学费、稽查功课、约束生徒、照料起居事务极为繁重。拟专派监督办理。至于学生名额自应照各省赔款数目分匀摊给,以示平允。其满州、蒙古、汉军、旗籍,以及东三省、内外蒙古、西藏亦应酌给名额,俾收普及之效。[4] 其时中美双方协议创办留美预备学校,自一九零九年起,每年派遣一百人赴美留学,第五年开始减派不少于五十名。同年八月在北京史家胡同开考,周自齐、范源濂、唐国安为主考官,六百三十人投考,取录只得四十七人。九月由唐国安亲自带领四十七名学生从上海出发,横渡太平洋,经过二十多天的航程,终于抵达旧金山。又从旧金山坐火车横跨西部向东部进发。此次行程,与唐国安在三十六年前由容闳带领幼童赴美留学的路线一模一样。

  最妙的是,当唐国安带着四十七名学生到达美国东部「士皮令飞鲁」(Springfield,即今日春田市)下车的时候,有驻美学生监督容揆接车(见下图),安顿学生入学工作。按容揆和唐国安都是一八七三年同期赴美的幼童。可是在一八八一年幼童裁撤回国时候,容揆在乘火车从哈德福前往波士顿途中,他便在「士皮令飞鲁」逃跑,自此留在美国,其后亦在中国驻美使馆任职。

在庆祝清华大学百年华诞之际,人们在这座世纪名校的历史源头发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近代文化名人,一个“百年清华”的重要奠基者——唐国安 清末民初著名新闻学家、外交家和教育家唐国安(1858—1913),字介臣,一生积极选派学生赴美留学,主持创办清华学校,成为直接参与早期清华学校从孕育、诞生、重生到初具规模全过程的首任校长。

  唐国安一生没有子嗣,生前留下遗言:不留私产,全部财产待夫人过世后捐给慈善事业。而他留下了一座用心血浇灌的清华学校,给日后的百年清华和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无比丰厚的精神遗产。

唤起“海归”同救亡

  1873年,广东香山唐家湾(今珠海唐家湾)14岁的唐国安被中国出洋肄业局选入“游学教育计划”第二批官费留美幼童,后因“教育计划”中断,唐国安于1881年回国。

  唐国安回国后虽然长期不得志,却积极参与归国留学生的活动。1903年,他出任“上海耶鲁大学校友分会”董事和“中国耶鲁大学校友会”名誉会长。1906年7月,唐国安担任“寰球中国学生会”董事和副会长,发表了轰动一时的文章《劝告中国留学生》,指出恃强凌弱是人类天性,中国的积贫积弱正是被人欺凌的原因。出路何在?文章大声疾呼救亡图存。他认为,反侵略、反压迫不能光靠感情和义愤,而应奋发图强,加强自身的抵抗力。他把救亡图存的希望寄托在留学生身上:要拯救中国,就要对本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进行整治,这项工作必须主要依靠在国外受过先进教育的学子去做,因为他们具有实用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开阔的视野,更能把握形势,施行救治,远胜于他们那古老学堂的兄弟。

1907年冬,唐国安奉调进京,进入外务部储才馆。在与美国谈判退还庚款余款和与英国谈判结束鸦片贸易两件涉外大事上崭露头角,成就卓著。

留学事业续华章

1908年7月,中美双方就美国退还庚子赔款余款达成协议,将超额部分1100余万美元退还中国,专门用于派遣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协议签署后,设立一个由学部和外务部共同组成的执行机构——游美学务处,学部推举丞参杨熊祥兼任总办,外务部推举左丞参周自齐兼任游美学务处的“总办”。由于周自齐频繁出访,外务部就选配外务部候补主事、从五品官唐国安兼任学务处会办,学部员外郎范源濂也兼任会办,如此形成了游美学务处“一总二会”的领导班子。同时确定,周自齐和范源濂在游美学务处支半薪,每月分别领取250两和200两薪金,唐国安支全薪,每月400两。这表明,学务处的日常工作由唐国安主持,唐国安成了实际上的校长。就这样,唐国安挑起了“庚款留美”事业的重担。

  游美学务处的任务是向社会公开招生,选送出国留学,据1909年9月1日《申报》报道,招生公布后,有近千人报名。9月4日在学部开考,应试者500人,第一天考经史舆地,第二天考洋文、算学,9月8日发榜,取68名。9月9日至13日复试物理、化学、博物、代数、几何、三角、外国古代史、外国近代史、外国地理,初步录50余人,最后“复试取定名单47人”,梅贻琦、张子高、唐悦良、金邦正、秉志等榜上有名。这是游美学务处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由唐国安亲自率领,10月12日从上海乘蒸汽机轮船“中国”号出发,11月6日抵达旧金山,同行的还有唐国安侄子唐孟伦。一行人于11月13日抵达华盛顿。

  1910年,赵元任、张彭春、钱崇澍、竺可桢、胡适等第二批中国留学生赴美,由游美学务处英文副文案唐孟伦和严智崇、胡敦复两位教师率队。这批学生赴美途中,唐国安动员上海、东京和旧金山青年会的同仁们腾出会所让学生居住,设宴款待和提供方便。

  为统筹留学生出国和抵美入学后的日常管理,唐国安还在游美学务处设立两个下属管理机构。一是负责办理学生出国签证、购置船票、置装、学习礼仪、发放生活费等工作的上海办事处,由唐国安同宗兄弟、上海电报总局局长、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副董事长唐元湛为监督。二是负责学生择校、入学、学习、生活和费用等事宜的华盛顿游学生监督处,由中国驻美使馆参赞容揆任监督。第一批留学生抵美后,唐国安和容揆一起把他们送入美国大学和预备学校学习。

  派遣留学生大获成功,使中断了近30年的留美教育事业得到恢复。经唐国安等选送留学的梅贻琦、张子高、竺可桢、胡适、戴芳澜、金岳霖、吴宓等之后成为学界泰斗,近40年里,他们是近代中国的风云人物。

社会评介

不忘教育初心,同理前行——唐国安纪念学校训练营

2月18日,由行动亚洲举办的第三十五期生命关怀教育讲师训练营在珠海市唐国安纪念学校顺利进行。此次共54名学员参与,分别来自唐国安纪念学校校长姚玉琛和各年级老师、珠海市金海幼儿园园长张记和老师、深圳市佳音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孙增鼎、大浪友善社区促进会李想以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行团队的学生。

在培训开始,姚玉琛校长与大家分享了生命关怀教育与唐国安的渊源,项目在学校的开展情况以及学生在授课前后的巨大变化。因为一门课程,孩子们渐渐开始学会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会用同理心告诉他人这件事是不是正确,也会主动关怀他人……这一切改变,无不令人欣慰可喜。 为了能让全校师生更深刻体会到生命关怀教育的内涵与价值,我们特别邀请行动亚洲在学校开展训练营活动,希望全体老师能在培训中有所收获,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的课堂及生活当中。自上学期开始,唐国安纪念学校的授课任务已全部改由本校教师负责。” 课程伊始,成员们针对消费主义、孩子带鱼到校观察事件和留学生欺凌事件在小组内展开激烈讨论,并由小组代表上台与大家分享观点。整场讨论按照课堂上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鼓励每一个人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运用了唐国安纪念学校师生约定的规则手势,例如“求关注”“0号音量”“1号音量”“2号音量”等,让教师以学生的身份体验到上课时的感觉。

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消费主义的讨论让部分教师们开始反思自己的消费观,购买商品时应先考虑是否真的需要以及能否选择有更符合生态理念的商品;孩子带鱼到校观察事件的讨论让教师们开始反思如何正确进行生命关怀教育;留学生欺凌事件的讨论让教师们深感痛心,这等恶劣事件的发生显示了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的缺失,更凸显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而无论是何种事件的讨论,都让老师们开始学会透过事件更加深思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指责也好,悲痛也罢,已经发生的事件是一个警钟,唯有行动起来才能阻止类似的事件再度上演。 轮到同理心体验活动的环节,学员们被分为六个小组,经过抽签决定,五个小组体验“哑巴和盲人”的游戏,剩余的一个小组则体验小学生的抄写任务。在“哑巴与盲人”的游戏中,学员被分成两人一组,一人扮演“哑巴”,另一人扮演“盲人”,两人需要相互协助才能通过重重关卡——桌子、横杆、板凳和篮球等障碍物,而“哑巴”只能通过身体引导蒙上眼罩的“瞎子”度过难关。在这过程中,成员们磕磕碰碰闹了不少笑话,欢笑声此起彼伏。然而不能用言语交谈的双方在活动中逐渐培养了独特的默契:“盲人”学会了信任伙伴的引导,耐心理解对方的表达;“哑巴”学会了换位思考,使用对方易于理解的方式度过难关,同时学会保护好自己的伙伴,不要受到伤害。活动结束之后,一位老师分享了自己做“盲人”的收获:“相互信任很重要,自己的搭档很体贴,遇到要低头穿过的横杆她会护着我的头。知道作为盲人的难处之后,我们今后会用同理心对待盲人和残疾人。”也许,不仅仅是对于残障人士学会了同理对待,从今后的每一刻,当看到他人处于危难时,我们都会想起今天的体验活动。

体验学生抄写任务的小组成员被要求在在白纸上书写30遍“我错了,我再也不会做了。”拿起笔,成员们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不断在纸上写下“悔过”,。在活动结束后,该小组的老师分享了自己体验的感受:“罚抄真的是很累,很多学生只是把它当成一个任务,想法子偷懒用两支笔写,完成就交差了,根本起不到任何警醒的作用,很庆幸自己没有让学生罚抄过”。唯有当我们也体验过,才会明白有时候盲目的惩罚并不能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还是设身处地从对方角度出发,才能发现问题的根本在于沟通。 紧接着,围绕课程的五大主题,成员们要使用有限的材料制作教具。各组顿时脑洞大开,成员们各抒己见、分工明确,最后制作出了一个个充满趣味而又有意义的作品。随后,各组选派代表展示并介绍自己小组的成果,作品中蕴含的奇思妙想让在座的成员都纷纷叫好。在展示分享后成员们使用手中的铅笔给自己最喜爱的作品进行了投票,同时,依据成员们的表现评选出了优秀小组并为他们发放了纪念礼品。

在课程的结尾,张媛媛女士分享了近年来生命关怀教育在唐国安纪念学校的发展情况。2017年是行动亚洲生命关怀教育在珠海唐国安纪念学校开展的第五个年头,过去四年是由北师珠的大学生公益讲师进行试点授课,如今学校决定这门深受儿童、家长和老师们赞赏的课程改由班主任亲自授课,而北师珠的大学生公益讲师们也将转至珠海各大社区继续开拓、推广这门课程。 在分享的最后,张媛媛女士对那些周末放弃休息来参与培训学习的学员们表示了感谢,感恩唐国安纪念学校的教育主任罗老师助力此项目的推广。正因为有这么多用心的教育者,才能让行动亚洲坚持不断努力,让下一代儿童能成为一个拥有同理心,关怀他人、动物和环境的好公民!

培训至此已落下帷幕,但这不是一场结束,而是一个开始。时间虽短,但是这场培训的点点滴滴已落入心田,心怀初心而不忘,常念同理而前行,相信接下来会有更多改变,自此发生。[5]

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纪念馆开馆

2011年3月19日 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纪念馆开馆 3月19日,参观者在观看唐国安生平介绍。 当日,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纪念馆在其故里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镇鸡山村开馆。唐国安是中国清末民初著名的新闻学家、外交家和教育家,一生致力于留美教育事业,努力实现“大学梦”和“强国梦”。

珠海校友会庆母校建校105周年暨唐国安纪念馆开馆5周年活动圆满结束

2016年3月19日上午,“清华大学珠海校友会庆母校105周年暨唐国安纪念馆开馆5周年活动”在珠海唐国安纪念馆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及珠三角的200余位校友参加了本次活动。

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李家强、清华大学校史馆馆长范宝龙、清华校友总会秘书长唐杰、清华大学校地合作办公室主任李志华等作为嘉宾,受邀出席活动。珠海市政协副主席刘青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院长、深圳校友会会长嵇世山,主办方代表珠海校友会会长梁学敏,副会长甄红伦、何佑、黄友江、陈林峰等出席了此活动。同时,外地校友会河南、安徽、西安、重庆、洛阳、青岛、柳州、宜兴、上海及惠州、东莞、广州、江门、中山等珠三角校友会也派代表到场祝贺。 大会开始前,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一行首先来到唐国安汉白玉雕像前,一一敬献鲜花,鞠躬行礼。随后,他们参观了唐国安生平史迹展览,详细了解唐国安伟大的一生。很多珍贵史料鲜为人知,他们一边参观,一边向讲解员询问,纷纷表达了对唐国安“不慕青云路,倾心建清华”精神的崇敬之情。 上午十时,在珠海校友会秘书长、唐国安纪念馆馆长班勇的主持下,大会拉开帷幕。珠海校友会会长梁学敏汇报了珠海校友会及唐国安纪念馆2015年的工作及2016年的展望,对广大校友一直以来对珠海校友会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珠海市政协副主席刘青华代表珠海市及清华校友对母校的校庆及唐国安纪念馆开馆5周年表示祝贺。校友总会秘书长唐杰在会上致辞,介绍了校友总会的发展情况并表达为全国校友和母校服务的意愿。清华大学校史馆馆长范宝龙肯定了唐国安纪念馆开馆5周年以来的工作及成绩,同时表示校史馆将全力支持配合唐国安纪念馆的工作。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李家强介绍了教育基金会的整体情况。 尤政副校长在大会上讲话。他代表学校对本次活动的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校友表示亲切的问候。他介绍了学校最新的发展建设情况,在深化综合改革、国际大学排名、学科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他提到学校非常重视开展校地合作,广东省是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在原有深圳研究院的基础上又专门合作建立了珠三角研究院。他还介绍了国家和学校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政策,强调各地校友会也要充分发挥校地合作纽带的作用,促进大学成果在地方开花结果,为学校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大会最后以西安校友赠送书法及颁发证书予珠海杰出校友环节,落下帷幕。 下午2:30时,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李家强携同40余位校友,莅临本次活动的协办单位珠海清华科技园参观指导,同时进行座谈。珠海清华科技园总经理陈林峰及珠海清华创新中心副主任郭向东向基金会及广大校友汇报了科技园及创新中心的发展历程和最新进展,同时表示,科技园与创新中心在清华大学及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的带领下,在广大校友的支持下,开拓进取,转型升级,将为清华大学和珠海市深化合作、为珠海经济和科技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清华科技园新引进的校友企业大潮集团,在基金会秘书长李家强及珠海校友会会长梁学敏、秘书长班勇的见证下,进行了揭牌仪式。李家强秘书长对大潮集团表示热烈的祝贺。

座谈会结束后,基金会秘书长李家强及40余位来自全国的校友前往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及横琴自贸区进行参观考察。考察结束后,本次清华大学珠海校友会庆母校105周年暨唐国安纪念馆开馆5周年活动圆满结束。 [6]

参考资料

相关视频

小杜先森带您走访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纪念馆第3集

【中国珠海历史文化名人】唐国安:清华大学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