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木柄绢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唐代木柄绢扇一九七三年,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出土。长13.5厘米。扇面呈圆形,绢质,上绘一对飞鸟,口衔花,鸟下画两山,上部绘花卉。[1]
一九七三年,新疆 吐鲁番县阿斯塔那出土。长13.5厘米。扇面呈圆形,绢质,上绘一对飞鸟,口衔花,鸟下画两山,上部绘花卉。扇柄为木制,柄较长,为扇面的两倍半。扇面纹饰,与当时铜镜、 金银器、织物上的装饰风格相一致。
团扇(宫扇、纨扇)起源于中国,是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是传统工艺品及艺术品,扇面上常绣以山水花卉,款式争奇斗艳。团扇在奈良时代由唐朝传入日本。扇子最早出现在商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称之为“障扇”。当时,扇子不是用来扇风取凉,而是作为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之用。西汉以后,扇子开始用来取凉。三国时诸葛亮轻摇鹅毛扇,妙计横生,运筹帷幄。羽扇出风缓软,不入腠理。东汉时,大都改羽扇为丝、绢、绫罗之类织品,以便点缀绣画。一轮明月形的扇子称之为“纨扇”或“团扇”,也叫“合欢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