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咏邻女东窗海石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

《咏邻女东窗海石榴》是诗人李白的五言古诗,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3卷第21首。

此诗于开元二十五年(737)所作,可参考詹锳先生《李白诗文系年》。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大白诗》认为此诗为“君子在野,思见君子尽心事之”之作。从诗本身来看,当为一首咏物之作。

前两句描绘出一幅海石榴倚立在鲁女东窗旁的“花面交相映”景致,衬托出鲁女、海石榴皆是世上稀有之物。第三四句红花绿水相互映衬,暗寓着赞美鲁女丽质脱俗的意蕴。第五六句赞美石榴花的色泽,突出石榴花的清香,与鲁女相映衬,进而突显海榴的稀有珍贵。第七八句突显诗人对海石榴、鲁女的爱“痴情”的另一种表达。最后两句讲述诗人痴情之心被理智所熄灭,流露出作者内心的衷曲难以表露。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咏邻女东窗海石榴[1]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者;李白

创作年代;唐代

作品原文

《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

珊瑚映绿水2,未足比光辉。

清香随风发3,落日好鸟归。

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

无由共攀折,引领望金扉4。

词句注释

《太平广记》:新罗多海红并海石榴。唐赞皇李德裕言:花名中带“海”者,悉从海东来。海榴:海石榴。《太平广记》载,新罗(今胡鲜)多海红并海石榴。

潘岳《安石榴赋》:“似长离之栖邓林,若珊瑚之映绿水。”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清商随风发。”

金扉:华美的门窗。潘岳诗:“引领望京室。”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排金扉而北入。”张铣注:“扉,门扉也。”

白话译文

山东女儿的东窗外,有一株世上罕见的海石榴。

大海碧波中映现的珊瑚,也比不上它光耀枝头。

清香随风散发,日落好鸟宿留。

愿作海石榴的东南枝,垂首轻拂邻女的罗衣。

可惜无法去攀折高枝,伸颈翘望那华美的窗扉。

作品鉴赏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茜纱窗下,鲁女同海榴同时出现。一个是富有生命,富有情感美丽迷人的少女,一个是花朵乍开,明艳照人的植物,这一“花面交相映”的情景,构成这幅东窗海石榴图轴的最美的部分。“稀”,既指海榴,也指鲁女,在作者的心目中,他们二者都是世上稀有之物。

“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海石榴之所以是世间所稀之物,是因为它有倒映着绿水的像珊瑚一样明艳的花朵,它有任何东西所不能与之相比的光辉,它有随风散发的醉人的清香。同样,这两句也包含着赞美鲁女的内容。红花绿水,相互映衬,构成这幅画的基本色调,也充分体现了这幅画的色彩美。

“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前两句赞美石榴花的色泽,这两句突出石榴花的清香。花红香清,进一步说明了海榴的世所稀。“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出于对海石榴的喜爱,特别是出于对鲁女的爱恋。作者不惜让自己变成东南向的石榴枝,去拂动鲁女的罗衣。可见,这爱是十分强烈的,这痴情是十分浓郁的!

可惜的是“无由共攀折,引领望金扉。”当作者要化作东南枝的梦破灭后,他多想走过去同鲁女一起共同攀折石榴花枝,可是“男女授受不亲”的信条阻止了他,双方既不相识,又不曾有片言只语的交谈这一事实,又熄灭了他心头的那一把痴情的火,二人仅仅是陌路相逢,作者内心的衷曲难以表露。

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作者只能伸长脖子痴痴地望着那近在咫尺却又似乎远在千里的金扉而惆帐,而愁思。诗的最后两句是作者内心的独白,是情感的自然流露,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是强烈的、真挚的,同时又是微妙、细腻的。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2]。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唐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3]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视频

“最”低调的大诗人:一首诗击败李白杜甫

古代最“狂”诗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