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和爷爷一起的日子(张建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和爷爷一起的日子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和爷爷一起的日子》中国当代作家张建平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和爷爷一起的日子

我的父亲辈仨,排行老小。从我记事起爷爷就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爷爷是我家的一员。

我是家中的长子,所以,爷爷许多方面也就娇惯着我,由着我的性子,朝夕相处,我和爷爷的关系也就最为亲密,正如大伯所说:在你们十几个孙子辈中,你爷爷最心疼的是你。尽管爷爷去世都三十年了,但我时常想起爷爷,想起和爷爷一起生活过的点滴时光,每每回味,都是满满的幸福。

爷爷的罐罐茶

记忆中,爷爷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喝罐罐茶

每天清晨,爷爷总是第一个起床,然后就是生火煮茶。泥制的三角炉内,燃烧通红的玉米芯咯吧作响,炉角上因常年烟熏火燎而变得乌黑发亮的紫砂壶中的水冒着热气,偎靠在炉门前火堆旁的陶罐茶水翻滚,热气腾腾。爷爷一手麻利地执起陶罐,一手执筚茶棍,然后巧妙向前倾斜一倒,一股清亮透黄的浓香茶水,便倾注到了炉旁的茶盅当中,然后爷爷端起冒着丝丝油烟的茶盅,深深地唏嘘一口茶水,美美地吃上一口被炉火烤得酥黄香脆的馍馍,再看爷爷那个香甜惬意的神态,甭提有多美了。

当然,按爷爷的说法,煮茶要用山泉水最好。所以,当时爷爷每天喝茶用水都是父亲从村里一个叫“凉水泉”的地方挑来的。等我年纪渐长,我也就学着父亲的样子,用家里的小瓦罐给爷爷提山泉水,有时为防止水满漾出来,还不忘在水面搭上一片冬花叶。每次提水回家都会得到爷爷的一番夸奖,每当此时,我的心里如同吃了蜜一样的甜。

早晨上学,爷爷有时将已烤好了的馍馍塞给我一块,最有意思的是每逢星期天,我还能“偷偷”喝上几口爷爷煮的“苦”茶,过一过自己向往已久的茶瘾呢,想想我现在的茶瘾,那都是爷爷的“功劳”。

爷爷的罐罐茶,走过四季,不论寒冬,将岁月熬出了茶香,将生活的冷暖品出了况味。爷爷的罐罐茶,盛满了亲情的温暖,传承着古老的悠悠清香,流淌到我们的心里,荡漾起朵朵幸福的涟漪。

爷爷去了,罐罐茶的清香永远留在了我的心里,成了我最幸福而甜美的回忆。

爷爷对我最严厉的一次惩罚

说实话,提起爷爷,打心里我是非常敬畏的。虽然爷爷平常也是惯我、宠我、呵护着我,视我手中的宝,但当我犯了错时,爷爷的惩罚也是很坚决的。

那年,我大概上二三年级的样子,那天下午,父母亲都上地劳动去了,爷爷好像有事也出去了,得了空我立即扣上房门和同伴出去疯玩了。

直到我中途玩饿了想回家吃点馍,才知闯下了大祸——原来自已出门时竟将两只鸡子圈在了屋内。这下可好了,两只并不安分的鸡子跳上窜下闹腾的屋内一团糟,这还不算,更要命的是这两家伙竟打翻遮掩馍盆的护盖,将昨晚母亲新烙的玉米面馍啄食地残不忍睹,搅和地一塌糊涂。

我还没进院,就听见了爷爷的“咒骂”声。也说了,我当时咋就那么蠢哩,不晓得躲一躲,就老老实实地进去甘愿受罚了,真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呀。当然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爷爷那双饱经苍沧桑并且经过粗重劳动千锤百炼的大手,雨点般地咂落在了我的屁股上,那个疼呀,当时真是钻心的痛,我除了连连认错外,别无选择。连事后,我大妈都说看着怪心疼的。看来,那次爷爷是真的生气了。

其实,在那个缺食少穿的年代,浪费粮食就等同于犯罪。当时人们的生活是异常的艰辛,农村更为严重。常记得那时家里平时上顿下顿都是玉米面,一年里吃过白面的顿数也是屈指可数,既便是过大年蒸馍馍,几乎家家都是用上点白面作窖子,然后再和上一大半的玉米面,就算不错了。

自从那次挨了爷爷的处罚后,好长一段时间,我是怕爷爷的,万万没想到平时温和可敬的爷爷发起脾气来竟是这般吓人。现在想想,那时谁家的孩子犯错不挨揍,不得不承认,有时长辈们象征性地“打”是一种有效的警告,同时也是一种发自心底的爱。

我常跟妻子开玩笑地说,我们这代人是“放养式”长大的,土炕上生的,接生婆接的,皮实着哩。爷爷的那次严厉处罚就是对自己的一种有效警告,谁让你犯错呢。

爷爷也耍小孩子脾气

爷爷去世前三四年,身子骨显得愈来愈不硬朗了。

由于爷爷的百年棺木存放在大伯家,为了以防不测,到时更好地照顾爷爷,经大伯和父亲他们老弟兄商量,从那时起爷爷就搬到了大伯家生活。

爷爷搬走后,一时间我的心是空荡荡的,就象丢了魂似的。每日里见不到爷爷生火煮茶的身影抑或偶尔传来的咳喘声,吃不到爷爷热气腾腾的烤馍,喝不到爷爷浓浓的罐罐茶香了,从此我的生活里少了平日里的许多欢乐,要知道我是多么地喜欢跟爷爷一起的时光啊。

时间一晃就是两三年。八六年秋,我要到省城去上学,父亲由于严重晕车,那年开学报到,我是和二弟两人结伴而行的。那时交通不比现在,从天水到兰州要坐上整整12个小时的火车,一路40多个站,逢站必停,摇摇晃晃,昏昏愈睡,加之火车上秩序比较混乱,坐趟车是件非常熬人的事。但幸运的是那次晚上还算顺利,第二天六点多就到达兰州了。

后来,我从家里的来信得知,就是在二弟送我去兰州的那几天,爷爷突然给大伯及家人耍起了孩子脾气,不吃不喝的,弄得大伯不知所措。问其原由才知道,爷爷是因大伯家的堂兄没有送我去兰州上学,担心我和二弟安全的缘故。对此任凭大伯他们怎样的解释规劝都无忌于事。直到三天后二弟回来,告知我们一路平安时,爷爷这才露出了笑容。

因为爷爷心里知道,堂兄在酒泉当过四五年的兵,出过远门,而我和二弟当时都是十六七岁的孩子,从未出过远门,甚至连火车都没见过,当然他是非常担心。现在想来,大伯及堂兄是被冤枉了,这事还得怪父亲当时考虑不周,事先没有和大伯商量沟通好才造成了当时尴尬的局面。

这就是我的爷爷,虽然年事已高,但心里是亮堂的,替子孙们操着本不该他那个年纪操的心。爷爷的牵挂让我感动,有爷爷的牵挂让我真切的幸福,感谢爷爷对我的无私牵挂。

不舍得离开

八七年寒假回家,我的爷爷已经卧床多日了。

那次,我的姑姑也来了。父辈们都留守在爷爷身边,我的爷爷也是偶尔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心事”,父辈们都在细听应和着,看情况是很严重的。

那天下午,忽然爷爷喊我和存生(二伯家的堂弟)的名字,我们跑到爷爷跟前沿炕沿坐下,我用手抚摸着爷爷近忽冰凉的手,眼泪就不由自主的簌簌掉了下来。爷爷让我和存生不要怕,不要怕堂兄的欺负……一听这话我们都笑了,包抚父辈和孙辈们都笑了,也因这一笑仿佛缓解了这些天来的压抑气氛。因为虽然大伯家的堂兄弟有六七人之多,但对二伯和我们两家人很好,我们两代人都很团结,这只是爷爷的担心罢了。

时间在拖行中过了年关,爷爷的病情似乎平稳好多,只是一时清醒,一时昏迷不清。

马上就要开学了,征得父亲的同意,我和昏迷中的爷爷作了告别,就匆匆踏上了省城的行程。

在返校的日子里,我一直记挂着爷爷的康复情况。那时通讯没有现在方便,由于条件所限,只能靠书信来往互通消息。当我得知爷爷辞世的消息时,已经是爷爷去世后半个月后的事情了。那天下午我没有去上课,一个人偷偷躲进学校花园里朝着家乡的方向,默默流泪……

我爱我的爷爷,更享受和爷爷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爷爷走了,带走了我童年的快乐,但带不走我对爷爷的思念之情。三十年的时光,自始自终,从未淡化,每每回味,都是一种幸福的感受。 [1]

作者简介

张建平,笔名:分水岭,甘肃天水人,医务工作者。